衝刺四季度丨文化公園新建一座公共地下停車場,將與地鐵青羊宮站無縫銜接

位於成都鬧市區的文化公園,附近道路行人匆匆,車來車往。這裡不僅聚集了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中醫大附屬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更有青羊宮、文化公園、百花潭公園等景區、遊覽場所,因而一直是人流量、車流量都較大的片區。

不過,明年夏天,這裡將建成一座600車位規模的公共智慧停車場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在成都市青羊區琴台路73號,文化公園地下停車場項目建設有了新進展。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前期準備工作,正全力進行基坑支護、土石方開挖施工。預計明年夏天將正式完工。

項目將建成什麼樣?哪些功能?紅星新聞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建設地下三層自走式停車場

與地鐵青羊宮站無縫銜接

12月1日上午,記者從地鐵5號線青羊宮站C出口走出,看到正在打圍施工的文化公園景觀提升及地下停車場項目。

走入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進行基坑支護和土石方開挖施工。“月底差不多就要開始主體結構施工了。”據項目工作人員介紹,這一項目總建築面積約23000平方米,車位數約600個,修建的是地下三層自走式停車場。

“建成後,地下停車場與地鐵5號線青羊宮站無縫銜接,在停車場內不用走出去,直接可以通向地鐵站內。”項目工作人員說,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方便市民直接前往省醫院,更能滿足市民停車後換乘地鐵的需求,豐富市民出行的多元化選擇。項目投用後,停車場內還將考慮引入一些零售、服務等商業業態,豐富市民體驗。

記者看到,停車場的施工現場,正是在文化公園內,用的是文化公園的地下空間。“你現在看到的施工現場,等到停車場建成後,路面會進行恢復,恢復後還會進行景觀提升。”該工作人員表示,等停車場修建好之後,公園的景觀打造也會逐步完成。建成後,文化公園內原有綠量不減,綠化面積將增加1500餘平方米,綠地內花卉面積將達到3000餘平方米,園內景觀經傳統文化結合現代技藝手法改造提升後,將呈現更符合市民遊客休憩、娛樂、賞景需求的公園場景。

緩解附近停車難、道路堵

在文化公園修建地下停車場,輻射的是周圍整個片區。省醫院就位於項目正對面,“由於去往醫院的人流量、車流量都較大,所以容易造成擁堵。”據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省醫院,附近還有四川省中醫大附屬醫院、青羊宮、百花潭公園等,日均人流量近4萬人。

此外,位於琴台路附近的老居民院落也較多,由於建設年代較早,院落中停車位供給不足,也逐漸不能滿足住戶們現有的停車需求。

修建地下停車場可以為周邊場所和居住區提供停車空間,也能有效提升城市通勤效率,該負責人表示,另一方面,待停車場修好後,也能夠為附近景區增添人氣,讓越來越多的人來文化公園走一走、看一看。

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實習記者 黃盼盼 攝影報道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