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世界上能把方便麵吃出花來的非韓國人莫屬。而韓國方便麵的老大無疑就是農心公司生產的‘辛拉麵’。在韓國,辛拉麵常年把持着方便麵產銷量第一的寶座,辛拉麵自1986年上市以來,到目前為止至少已經有31年在韓國的銷量、人氣始終保持第一。農心公司在韓國方便麵市場一直保持着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單就2020年來說,韓國人氣方便麵的前三位都是農心公司的產品。其中人氣最高、人氣保持最久的非辛拉麵莫屬。根據市調公司的調查,辛拉麵在2020年的韓國市場佔有率達9.9%。說它是國民方便麵,一點也不為過。
‘辛拉麵’,從名字上來說,顧名思義它標榜的就是‘辣’。‘辛’就是‘辣’的意思。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它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農心公司的創始人姓‘辛’,即為辛春浩。沒錯,人家取‘辛拉麵’這個名字,多少是帶點私心的呢。那麼辛春浩何許人也?
辛拉麵創始人辛春浩(1930~2021)
要說辛家,在韓國也是有頭有臉的家族呢。辛春浩就是樂天集團的創始人辛格浩的親二弟。剛開始辛春浩遵照哥哥的意願在樂天按部就班地上班。後來,不知怎的對方便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索性就跟哥哥說,我要做方便麵事業。當時,哥哥辛格浩根本看不上方便麵,更是極力反對弟弟去搞方便麵。但是弟弟辛春浩呢,根本就不信這個邪,最後來了個破釜沉舟,於1963年直接和哥哥分家,到了65年成立了樂天工業,以‘樂天拉麵’的名號在韓國開啟了自己的方便麵事業。
樂天創始人辛格浩(1921~2020)
而在那個長兄如父等傳統觀念還根深蒂固的年代,哥哥辛格浩則氣不打一處來,心想,不讓你干你還非要干,咱們自己家一畝三分地都忙不過來呢,這不是和我對着幹嘛!簡直大逆不道啊!得,那你也別沾‘樂天’這個品牌的光了。要干你自己去創一個品牌出來吧!就這樣直接禁止弟弟使用‘樂天’這個品牌。而弟弟辛春浩也不是嚇大的。心想,哥哎,你這是逼我自立門戶啊,行,既然你這麼無情,就別怪我無義了。以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咱們走着瞧!
就這樣,弟弟辛春浩於1978年徹底從樂天獨立出來,並把自己一手創建的樂天工業株式會社更名為農心。但是兄弟間的隔閡就此產生。從此,兄弟二人老死不相往來……
回到辛拉麵,讓我們再來說說辛拉麵本身哈。根據農心公司的說法,農心公司每天能賣300萬袋辛拉麵,一個月約能售出9,000萬袋。 辛拉麵在韓國鼎盛時期的市場佔有率達25%。這是什麼概念呢,也就是把業界2~3名的方便麵的銷量加起來也不及辛拉麵這一個產品的銷量。
那麼辛拉麵是怎麼做起來的呢?
老實說,辛拉麵剛上市的時候,其實瞄準的是細分市場。因為當時人們對拉麵的固定觀念就是,‘拉麵不能辣’。所以主打‘辛辣’的辛拉麵別說要成為拉麵市場的第一了,剛開始它根本就干不過當時引進全套日本技術所生產的主打清淡口味的拉麵霸主‘三養拉麵’。
1963~2014年的三養拉麵包裝變遷
而真正讓辛拉麵名聲鵲起的是1986年首爾舉辦的亞運會。當時的韓國全斗煥政權為了向世人宣傳自己治理下的韓國驚人的發展速度,專門提出了一句口號,那就是:‘외국인들에게 한국인의 매운맛을 보여주자!’翻譯出來意思就是‘讓老外來見識一下我們韓國人的‘熱辣(厲害)‘吧!’
結果,從那個時候開始,韓餐也開始強調辣味。而辛拉麵也正好趕上了這股‘辛辣’韓流,隨後辛拉麵的市場佔有率一舉拿下全國第一。這個時候,其原來的方便麵老大三養拉麵又不合時宜的爆出食品安全醜聞(當時名噪一時的牛脂醜聞,即用工業用牛脂生產方便麵),三養從此便一蹶不振,一直被農心壓過一頭。
此後,‘拉麵不能辣’的固定觀念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拉麵辣了才好吃’、‘拉麵就得爽辣’這種認知。
目前,辛拉麵在國外也是熱銷產品。就以2020年來說,辛拉麵已經出口至100多個國家。而到了最近,辛拉麵在國外的銷量儼然超過韓國本土銷量。
而農心更是最早布局中國市場的韓國泡麵巨頭,農心公司於20世紀90年代在上海、青島和瀋陽進入中國,首先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法人實體和工廠,隨後分別於1998年和2000年在青島和瀋陽建立了生產設施。2008年,農心公司用位於上海金山工業區的先進的新工廠取代了舊工廠,2018年,農心中國銷售額已達2.8億美元規模。
辛拉麵在中國
但是,辛拉麵也並非完美無瑕。近些年來,關於辛拉麵的食品安全等負面消息也一直不絕於耳。而最近的一次就是去年2021年,歐盟食品安全機構在農心集團1月和3月出口至德國的海鮮湯麵中,檢測出一級致癌物環氧乙烷最高超過歐盟標準值148倍。
環氧乙烷是一種有毒致癌物,早在2017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在了一類致癌物清單中。環氧乙烷可以在常溫下殺滅各種微生物,但滅菌後產品通常存有殘留物,因此不可以用於食品滅菌。
由於出口到歐洲的這款方便麵在韓國也有同款在售,引發了不少韓國民眾的擔憂,實際上不只是韓國消費者,這條新聞一出,也在中國掀起了很大的波瀾,話題“韓國農心方便麵檢出致癌物”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且隨着薩德事件以來,中國消費者對韓國產品的追捧也已逐漸降至冰點。不僅僅是農心辛拉麵,幾乎所有的韓國產品在中國的好日子確實已經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