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百進”蹲點採訪丨昔日爛田溝 今朝風景區!碧江區木弄村農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12月18日,碧江區壩黃鎮木弄村紅董星空草坪上,遊客們正圍爐煮茶、吃燒烤,愜意地享受冬日裡的一抹暖陽。村民徐春娣說:“爛田溝變景區,我們也吃上了旅遊飯。”


過去,木弄村紅董組雖臨錦江河,但村容村貌差且四周全是田溝、荒地、山坡,村民除了依靠少量耕地刨食外,就只能外出務工。

2016年3月,村裡建起現代休閑觀光園區,並對園區里的民房、建築、道路等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原本亂糟糟的房屋外牆,全部被一幅幅栩栩如生的3D彩繪立體畫覆蓋。

  當年,徐春娣和丈夫回鄉過年,看到景區建設後,夫妻倆意識到機會來了,果斷選擇留鄉,她和丈夫都在景區務工,夫妻倆每月收入可達4000元。


  去年,銅仁市一條涵蓋鄉村旅遊、戶外運動、康養旅遊、休閑度假、體育賽事等諸多業態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產業帶途經木弄村紅董,在此建成紅董驛站。該驛站作為銅仁市鄉村振興產業帶農體旅綜合示範項目,內有智慧馬拉松展示廳、名優特產展示區,戶外有星空草坪、水上樂園、萌寵樂園等活動景區。

  越來越多的農戶嗅到了商機,鄉村振興產業帶上農家樂如雨後春筍在山清水秀間湧現,徐春娣和丈夫將自家房屋打造成農家樂,還在景區內擺放燒烤攤,她說:“有了鄉村振興產業帶,每年至少能掙20萬元。”

  昔日爛田溝,今朝風景區。在外務工20年的黃茂犬,去年帶着一家人全部回了家,利用自家的房屋,也開辦了農家樂,收入蹭蹭往上漲。“如今村美產業興,日子越過越好了。”黃茂犬說。

  隨着園區功能逐步完善,一棟棟民居搖身一變,成了農家樂、農家旅舍,家家戶戶吃上了旅遊飯。“僅有200多人的紅董組,目前就有25家農家樂,此外還有許多人賣小吃、開商店,收入和五年前比,至少翻了20倍。”木弄村黨支部書記劉勝全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近年來,碧江區農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以農業、體育、康養融合發展形成旅遊新業態,統籌鄉村振興產業帶沿線兩岸村莊,利用道路及沿江兩岸設置了農耕文化體驗區、特色田園鄉村、民宿客棧等一系列旅遊項目,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造了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展現了一幅清新脫俗的農耕畫面,一路“桃花源”式的山水勝景,一個休閑度假的慢養天堂,讓遊客留戀其間、流連忘返,推動沿線鄉村旅遊業持續發展。(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煜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