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縣鄉鎮地名:因張飛而得名,老馬鎮


老馬,古稱”老馬渠”,據傳漢昭烈帝劉備屯兵八角廟與劉璋相距,劉璋決涪江水淹劉備大軍,張飛率部撤退經此,因水急馬不過渠,張飛性急㧯馬過渠,後人便稱此地為“老馬渠”,後漸形成聚落興集市。2019年底,三台縣合鄉並鎮,將老馬、里程、光輝三鎮合併設立新的老馬鎮,鎮駐地為老馬渠。

清末民初,三台縣境域設4路28鄉,老馬渠為東路房日鄉駐地;光輝當時叫會龍場,屬北路軫水鄉(駐高埝坎,今高堰鄉)管轄。

民國9年,川戰迭起,各地加強團練組織,分設上、下鄉,設團練辦事處。房日鄉一分為二,房日上鄉駐老馬渠,房日下鄉駐花園河(今花園鎮);而軫水鄉也分為兩部分,軫水上鄉駐高埝坎,軫水下鄉駐會龍場。

民國14年,改團練為團甲,分別設老馬渠、會龍場為團甲公所。民國24年,改團設立老馬聯保、會龍場聯保。

民國29年,民國政府奉行“新縣制”,分別改設老馬、會龍場聯保為老馬鄉、會龍場鄉。

1951年,土地改革完成,進行民主建政。仍設老馬鄉,會龍場鄉。

1952年,從老馬鄉、尊勝鄉(今爭勝鎮)各划出部分村組建立聯盟鄉(即今里程鄉前身),1955年又撤銷。

1958年10月,以老馬區成立飛馬人民公社,公社駐地由老馬渠遷劉家營,轄劉營、老馬、會龍場、建設、中太、長樂、劉營、安寧、安平(今轉江)、靈興、蘇河(今前鋒)、花園、白衣(今光明)13個耕作區。

1960年,恢復原聯盟鄉轄地成立里程人民公社,以境內李村壩(也稱禮存壩)諧音命名。

1961年,原飛馬公社下轄各耕作區單獨建社,恢復老馬公社、會龍公社。

1967年7月,文革時期,老馬改為紅衛公社、會龍改為光輝公社。

1981年10月,地名普查,因重名改紅衛為老馬公社,屬劉營區。

1984年3月,撤銷公社建制,復設為老馬鄉、光輝鄉、里程鄉。

1992年9月,撤區並鄉建鎮,光輝併入建設鎮,里程併入劉營鎮,老馬單設為老馬鄉。

1995年,光輝划出單設為光輝鎮,里程划出單設為里程鄉。

2017年12月,老馬、里程撤鄉設鎮分別成立老馬鎮、里程鎮

2019年12月,老馬,光輝,里程三鎮合併設立老馬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