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創刊

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創刊

《民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1905年11月26日創刊於東京,前身為宋教仁在東京創辦的《二十世紀之支那》。同盟會成立後,將其改為《民報》作為會刊。

《民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論雜誌,中國同盟會機關報。孫中山為其撰寫發刊辭,將同盟會的主張概括為“三民主義”。是革命派的主要宣傳陣地,曾與改良派刊物《新民眾報》進行思想論戰。《民報》設有《論說》、《時評》、《談叢》、《紀事》、《譯叢》等欄目,每期六、七萬字,150頁左右,內有銅板照片數張,還有少量廣告,原為月刊,但由於經常脫期和中途停刊,至1910年2月終刊,共出26期。

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創刊


【報刊簡介】《民報》是一個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傳陣地,創辦於辛亥革命時期。前身為宋教仁在東京創辦的《二十世紀支那》,因第二期因載《日本政客之經營中國談》等文,尚未發行即遭日本政府沒收,雜誌被查封。同盟會成立後,將其改為《民報》作為會刊。孫中山為其撰寫發刊詞,提出了"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該報的創辦及其宣傳壯大了革命派的聲勢,也壯大了同盟會的隊伍,成為進步輿論的中心,但是其宣傳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過分強調了排滿而陷入了狹隘的民族主義,後期該報大談佛法,進步性銳減。該報最高發行量達到1.7萬份,第6至24期由章太炎主編。

【發刊詞】近時雜誌作者亦伙矣。姱詞以為美,囂聽而無所終,摘埴索塗,不獲則反覆其詞而自惑。求其斟時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謂對症下藥者,已不可見,而況夫孤懷宏識,遠矚將來者乎?夫繕群之道,與群俱進,而擇別取捨,惟其最宜。此群之歷史既與彼群殊,則所以掖而進之之階級,不無後先進止之別。有之不貳,此所以為輿論之母也。

余維歐美之進化,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曰民生。羅馬之亡,民族主義興,而歐洲各國以獨立。泊自帝其國,威行專制,在下者不堪七苦,則民權主義起。十八世紀之末,十九世紀之初,專制仆而立憲政體殖焉。世界開化,人智益蒸,物質發舒,百年銳於千載,經濟問題繼政治問題之後,則民生主義躍躍然動。二十世紀不得不為民生主義之擅場時代也。是三大主義皆基本於民,遞嬗變易而歐美之人種胥治化焉。其他施維於小己大群之間,而成為故說者,皆此三者之充滿發揮而旁及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