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太原起義第二天,山西民報發討滿檄文,學生軍維持治安 10.30

133太原起義第二天,山西民報發討滿檄文,街上搶劫成風,學生軍維持治安 1911.10.30

李成立據史料記錄

太原城北門——鎮遠門。

30日,山西民報在這天報紙的第一版上用紅色大號鉛字發表了討滿檄文:

春雷動地,千年之醉夢驚回;旭日當初,萬里之妖氛盡掃!蓋救焚拯溺,不得已而見諸兵戎,而應天順人,必如是方合乎時宜。厥惟中華古國,實為東亞盟主,土地甲於地球,人民多於列國。彼滿洲者,人惟五兆,地限一隅,以游牧為生涯,恃凶頑之本性,乘我無備,驅兵以前。李自成流賊無謀,聞風奔竄,吳三桂逆臣背義,解甲迎降,遂使龍鳳之郊,變為虺蛇之窟。於是貪生畏死之輩,認賊作父,爭名趨利之徒,忘親事仇,頌功德於虜廷,奉正朔於偽主,山河蒙恥,草木含愁。無事之時,吾民服勞畎畝,滿酋則坐享甘肥;有事之日,我兵委命疆場,滿奴則榮膺爵賞。英雄聞之而切齒,壯士睹之而寒心!是故洪天王奮臂一呼,響應風從,幾遍天下,李忠王揮戈四指,雷轟電掣,將復神州。可惜當時士民,未沾教育,種族之義不明,竟然以漢兵殺漢兵,華夷之界不辨,甚至為胡虜而效死。或謂曾國藩功同諸葛,而諸葛匡扶漢室,何嘗委質於胡奴?或謂李鴻章勛如汾陽,而汾陽翊贊唐裔,豈肯失身於夷虜?屈指罪惡,擢髮難數!凡我同胞,速舉義旗,光復舊物。倘有助桀為虐,殺之勿赦。檄到如律令!

【30日】白天,街上的秩序安定下來,但街上商號閉門停業,人們買不到生活物品,吃飯也成了問題。太原各學校學生和機關單身職員紛紛逃出太原回了原籍。士兵因出發在即,將搶來的財物,有的埋在地下,有的存放在小商鋪內,還有不少人開小差回家去了。

當時有人罵道,山西革命軍是土匪,不是革命軍,哪有革命軍搶劫的呀?

上午,農林學堂的學生舉出代表三人赴軍政府請願,找見趙戴文孟步雲徐一清等,提出召集各校師生協議制止焚搶的辦法。軍政府接受了這個意見,傳令召集各學堂派人到諮議局開會。會上組成一個學生自治團體——省城學生聯會會,推山西大學堂學生萬宗藻、山西農林學堂學生郭登瀛為全會總代表,然後讓太原各學堂的學生們到軍械庫領取槍械,派支應遴帶學生隊維持地方治安,分區輪流值崗,徹夜維持秩序。

同學們排隊拿上原來的老瑟槍到軍械局換新槍。一路上,看到商店鋪行,門倒架空,寂無一人;街上拋棄的貨物,觸目皆是,馬路壕里,到處倒栽着人;軍械局門前,更是可怕,有許多隻狗正在啃着死人,門口站的大刀隊,刀刃有二尺長。學生們不禁有點兒毛骨悚然。

太原起義後,因葉復元是鐵路人員,軍政府就任他為正太路運輸司令,當時,正太路人員逃走大半,葉復元就把同蒲路人員調來正太路,保證鐵路運輸暢通。葉復元還和姚以價娘子關的雪花山陣地勘查。

太原起義一個多月後的1911年12月4日,【山西勸業道】王大貞致袁世凱書:【站在他官僚的立場上,講述了太原起義時的情況】

九月初七日【1911年10月28日】,晉省以潼關告急,中丞陸公【指山西巡撫陸鍾琦】撥營往援,兼駐蒲州。是晚,分發子彈,限令初八【10月29日】拔隊。詎料次日【29日】時甫黎明,忽聞槍聲四起,即派家丁往探,旋據倉皇奔告撫署兵變。職道當以職署與撫、藩兩署,均系毗連,趕即趨赴。未至撫轅,已有無數兵丁,阻不前進。折迴繞道,街巷均有兵守,復不得過。途聞中丞陸公父子【陸鍾琦、陸光熙】均被難。方伯王公【可能是指山西藩台王慶平】被拘咨議局。只得退歸,保守本署。當擬電稟鈞座,乃電線已斷,城門又閉,人心惶惶,呼號奔走,槍炮之聲,竟日不絕。迨至日暮,復見火光燭天,滿城搶掠,凡殷實鋪戶,同時灰燼者,不下數百家,晉省精華,一旦消盡,曷勝痛惜。此初八日夜變起倉卒,及市面焚掠之大概情形也。

石榮暲也回憶說:“起義軍派人將布政使王慶平、提學使駱成驤、勸業道王大貞接至咨議局看管。但王大貞數日後即釋出。提法使李盛鐸太原府知府周渤仍住署中,未予過問。太原省會治安,起義軍政府派南桂馨同原有警察維持,初以陸軍小學堂學生荷槍站崗,數日即撤去。”

張樹幟在“山西辛亥起義日記”中說:

10月30日晚上9時,有巡城兵報告閻錫山,城外有土匪爬牆入城,閻錫山與張樹幟率兵八九人,登城猛擊,【土匪】鼠竄而逃。猶巡防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