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突破“二戰枷鎖”,蔡英文最後希望已破滅,美歐禁止中國援俄

日本想突破“二戰枷鎖”,野心膨脹

據日本放送協會報道,12月2日,日本聯合執政的自民黨與公明黨召開第九次會議,最終達成協定,日本今年底將修改國防文件,同意日本擁有可攻擊他國導彈基地的能力。而另一邊,日本政界人士正積極與執政黨商議,要求提高未來五年日本的國防軍費,擴充幅度為驚人的50%。

當今世界中美對抗,正值全方位展開激烈交鋒之際,日本此時以安全的名義擴充軍費,修改國防文件,企圖突破“二戰枷鎖”,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曾在亞洲國家和太平洋地區犯下了罄竹難書的反人類罪行,1945年戰敗以後,美國強迫日本接受麥克阿瑟版的“和平憲法”,其中第九條規定,日本不保留陸海空軍及其他戰鬥力。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永遠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力。

但日本政壇極右翼勢力卻從來沒有一天不想廢除該和平條款,可謂是蓄謀已久,連做夢都想突破美國給日本套上的這個“二戰枷鎖”。早在上世紀中葉,法案簽訂後不到五年,日本就表現出要用障眼法推翻“和平法案”的意圖。日本在1950年創建“警察預備隊”,1952年組建“海上自衛隊”,1954年成立“航空自衛隊”。

對於日本方面這些已經越過界的舉動,美國方面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哪怕後來日本“自衛隊”的規模接近30萬人,每年軍費開支已經位居世界第五,美國也是不聞不問。似乎只要日本把美國佬高高地供奉起來,把白宮的主人奉為“座上賓”甚至“太上皇”,華盛頓那裡就可以在大洋彼岸永遠高枕無憂。

然而正如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所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美國養虎為患,怎知就不會葬身虎口?況且於美國而言,日本完全算不上真正意義的朋友。這一點岸田文雄心裡門兒清,哪有朋友在自己家門口駐軍的?日本一次次掏空“和平憲法”的內涵,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擺脫美國的控制,成為完全意義的獨立主權國家。

美國滿世界割韭菜,日本也深受其害

過去,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與美國交好有利於日本經濟,例如日本車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曾一度高達40%以上,所以日本歷任首相對美國卑躬屈膝,予取予求,畢竟沒有人會跟真金白銀和花花綠綠的美元過不去。

然而眼下,日本與美國的盟友關係正在轉變為一樁不划算的買賣。今年以來,美聯儲已經四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抬升至4%,給日元、歐元等老牌國際貨幣帶來巨大貶值壓力,加上俄烏戰爭帶來的全球能源價格上漲,對海外貿易依賴極深的日本經濟正在面臨進一步衰退的危險。

華爾街的大鱷已經聞到血腥味,立刻落井下石,所謂“趁他病要他命”,大舉做空日元,致使日元匯率最低時跌去30%。日本作為美債的最大持有國,不得不大幅拋售美債保匯率,8月拋售345億美債,九月十月各400多億,剛剛過去的11月,拋售量高達1100億以上。

基辛格曾說“成為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但成為美國的朋友卻是致命的”,誠不欺也。拜登政府表面上與日本稱兄道弟,滿臉堆笑握手碰杯,背過身就高高地舉起了金融戰的屠刀。

若是僅止於此,日本還能忍氣吞聲,但是在8月份,拜登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對盟友痛下死手。該法案名義上是為了振興深受高通脹困擾的美國經濟,實際上法案包含的歧視性補貼,卻是絕對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意在將日本、法國、德國等工業強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扼殺在起步階段。

如果說日本汽車在美國極高的市場佔有率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那麼該法案,對於日本而言就是石破天驚的大殺器。汽車產業一直是日本經濟的第一大支柱,占所有工業產值的40%,可以說日本是以車立國。而拜登政府卻正在手起刀落斬斷日本經濟的命脈,難怪日本政壇不願意再受到美國的牽制。

美國為了維持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優越地位,不僅打壓中國,更是連盟友都往火坑裡推,華盛頓政客和華爾街大鱷們見利忘義的秉性暴露無遺。

所有這些對於中國來說,是危機也是轉機。日本試圖從美國那裡掙脫出來獲得更多自主權,從經濟的角度出發,美國的影響力撤離日本,對於整個亞洲而言都是絕對的好事,有利於地區經濟貿易自由發展,不受美國霸權政治的裹挾。但與此同時,中國也必須提防日本國內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給亞洲安全帶來危害,尤其是在日本已經面臨老齡化少子化,今天的日本民眾普遍對未來失去樂觀的期待。

蔡英文失去“最後的希望”

事實上,美國不僅正在失去對日本的影響力,在中國的寶島台灣,親美的分裂勢力也已經走向窮途末路。隨着台大對鄭文燦的調查報告出爐,證實其碩士論文抄襲,醜聞一經傳出,蔡英文的最後一絲希望已經完全破滅,民進黨也在年底這一場重要的“九合一選舉”中大敗。

蔡英文帶領民進黨當政期間,行政立法司法全盤操控,不僅多次採購美國軍火,挾洋自重,反中親美,還為了綠營集團的政治私利,一度將台灣置於中美衝突危險的戰爭邊緣,這種做法太不得人心,在島內輸掉這場選舉是必然的,相信其本人也必將迎來島內民眾對其進行的正義的審判。

總之,日本和台灣地區的風向轉變,意味着美國在亞洲的勢力出現鬆動,可能不久後的將來,美國不得不做好體面退出亞洲的準備,就像美軍撤出阿富汗一般,無可奈何花落去。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各個國家或地區都想改變過去不合理的格局和秩序,舊日的霸權不可能長久維持,如果不改變思想順應潮流,遲早會被潮流所吞沒。

美歐發號施令:中國不得援助俄羅斯

世界在悄然之間發生着改變,而歐洲似乎仍然毫無知覺。近日,美國副國務卿舍曼與歐盟對外事務部秘書長薩尼諾在華盛頓召開會議,討論如何敦促中國呼籲俄羅斯停戰,薩尼諾更是揚言:“中國不得規避或破壞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不得向俄羅斯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

歐洲政治人物的傲慢果然還是依舊如故,還以為西方是世界的中心,在國際會議上發號施令,孰不知曾經強盛富庶的歐洲各國,經歷了新冠疫情的衝擊和俄烏戰爭的影響,如今已是外強中乾,頗有點風雨飄零的感覺,如果繼續執迷不悟跟着美國開歷史的倒車,只會被美國人繼續落井下石直到吃干抹凈。

當然,歐洲也並非完全沒有智者。近期,德國總理舒爾茨訪華,數十個德國巨頭企業投資代表陪同,經過觀察磋商,德國光學巨頭蔡司、化工巨頭巴斯夫等公司有意要在中國擴大投資。而中國也投桃報李,直接簽下140架空客飛機訂單,價值約170億美元。另外,根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預測,未來20年,中國的飛機需求將高達7000多架。這可是空客和波音都夢寐以求的訂單和潛在的巨大市場。

反觀美國,昔日的盟友如今似乎各個都有了離心離德的表現,日本正蠢蠢欲動要掙脫枷鎖,英國首相更替宛如兒戲,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是因為《通脹削減法案》所含的歧視性補貼,親自跑到華盛頓去跟拜登當面對質。

面對馬克龍的質問,儘管拜登最終同意對法案作出微調,但實際執行下來,恐怕困難重重,美國眾議院如今已被共和黨主導,拜登即便有心修改法案,也要面對一浪高過一浪滔天的反對聲。不要問他們為什麼反對,而要問他們想反對誰。

美國自私自利,歐洲日子不好過

馬克龍仍然對美國抱有幻想,難怪歐洲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當馬克龍還是經濟部長時,就把阿爾斯通的核心業務賣給了通用電氣,這家曾被稱為“法國工業桂冠上的明珠”的公司,自此一蹶不振。去年九月份,華盛頓在巴黎不知情的情況下,搶走了法國與澳大利亞簽訂的潛艇訂單,馬克龍極為不滿,當即召回駐華盛頓和堪培拉的大使。今年俄烏戰爭以來,歐洲爆發能源危機,美國暗中低價收購俄羅斯的能源,以4倍的高價賣給歐洲,法國也是受害者之一。

此次拜登的《通脹削減法案》同樣如此,旨在以損害歐洲和日本工業為代價,幫助美國公司取得競爭優勢。

美國政府行事從來都唯利是圖,損人利己,故而常常對他國施展出卑鄙下作的手段。儘管歐洲迫於美國軍事實力的威壓不得不低頭賠笑,但只要時機恰當,美國定會眾叛親離。可以確定的是,看似鐵板一塊的歐美集團,已經隱隱出現無法忽視的巨大裂縫。

而歐盟對外事務部秘書長薩尼諾還在後知後覺,依然與美國沆瀣一氣,顯得十分滑稽可笑,也不知是演一齣戲給美國看,還是真的以為中國方面會在乎一名國際小丑的演技。

總之,在世界各大經濟體已經被深刻綁定的今天,美國大搞貿易保護主義,推動逆全球化的浪潮,倒行逆施開歷史的倒車,最終被反噬受傷的恐怕只會是美國自己。

那些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和生物實驗室改變不了美國持續衰落的命運和大勢,因為地球根本容不下華盛頓政客和華爾街大鱷無止境的貪婪,我們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站出來大膽地為美利堅霸權主義敲響喪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