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逸塵
網友造“黃謠”的“本事”越來越高,越來越肆無忌憚了。
他們不相信什麼“眼見為實”,只相信自己心中編造的劇本。
他們以為網上是“法外之地”,把自己臆想的“事實”抖出來,也能全身而退。
結果卻大快人心。
事情是這樣的,一開火鍋店的女博主在2020年時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
“偷偷立個flag,28年前換個保時捷!”
7月24日,時隔2年,她終於實現全款買保時捷的目標。
對她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
她開心地在微博上曬全款買保時捷的圖,車旁的她光鮮亮麗,手捧鮮花,儼然是一副“人生贏家”的模樣。
緊接着問題來了,她只考慮自己開心,沒“顧及”到網友脆弱的自尊心。
於是,一大潑髒水正在向她迫近。
在她的留言區,人性的醜惡一覽無餘。
有人憑“直覺”就認為這位博主是在“釣魚”:
“這輛保時捷在微博上都出現了無數次了。”
有人從博主的“性感”中浮想聯翩,把無恥當盾牌:
“襪子好性感,跟昨晚KTV配唱的一樣,巴黎世家?”
有人一看博主“不一般”的穿着,就質問起她的工作:
“你看到她做什麼工作?你看她微博是有錢?還有,有錢人誰會這麼高調你去了解了解。”
有人看完圖片生出一股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我們雖然窮,但是我們乾淨。”
有人在留言區找到認同感,激動地一錘定音:
“妥妥的撈女,為啥裝女強人?”
有人沉浸在自己的臆想里,強行拔高自己的“思想高度”,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就是這種人毒害現在的青少年。”
不就曬了幾張生活照嗎?咋就成了“人民害蟲”?這帽子未免太大了。
隨着網友齊聲口嗨,他們的“解讀”越來越離譜。
最口無遮攔的是一位叫“後癢跳頭”的網友,上躥下跳,好不得意:
“這身材拿下保時捷得吃不少苦吧?”
說著說著,他很快把自己心裡的污齪想法和盤托出:
“寶年入7位數不附流水繳稅的基本是雞實錘......滿嘴保時捷就能證明你是圈內雞......你爹只是對雞不對人,你要不是雞你爹滿足你任何道歉請求......”
中華文字多美啊,就這樣被糟蹋了,不堪入目。
也許,“後癢跳頭”看到那麼多人罵,以為“法不責眾”,反串女性小號接着罵。
“後癢跳頭”什麼來頭,這麼囂張?
從他自稱“中科院碩士”起,我突然明白為什麼他罵人的底氣在哪了。
蒙田說,“心是什麼樣子,看到的就是什麼樣子,而一個人的身體成長,僅僅五穀雜糧就可以,而心的成長,需要閱讀,環境,以及那微妙的本性!”
從“後癢跳頭”的淺薄無知看,他日常的“養料”,恐怕全是網絡糟粕。
他自以為是的學歷,什麼也代表不了。
至少,他以為自己的“智商”能碾壓保時捷女車主,不料,卻在最歡脫的時刻被對方“絕地反殺”。
原來,女車主默默收集“後癢跳頭”噴人的證據,任他的言論被不斷點擊,然後就是一個起訴,很順利就把噴子送進派出所。
在法律面前,“後癢跳頭”不得不戰略性低下他高傲的頭顱,手寫道歉信站在鏡頭面前:
“非常感激您的寬容諒解給了我一次改過的機會,今後的生活中,我會嚴於律己,規範自己的言行,遵紀守法,用實際行動表達我對您深深的愧疚與感激。”
話說得很誠懇,但我想問,可信度有多少?
有人會說,“後癢跳頭”不過說出了他的真實想法。
言下之意,還不准我說實話了。
所以,一個“後癢跳頭”“倒下”,另一個“後癢跳頭”馬上站起。
一個人的罵聲不足慮,一群人的罵聲和造謠無異。
好像做餐飲的就該忙得頭髮分叉,有閑情曬車曬自拍的肯定是冒牌的,是“撈女”。
他們戳破了“撈女”的假象,不免得意洋洋:
“你有錢又怎樣,都來路不明,而我再窮,也是自食其力。”
他們得意,是因為通過貶低對方,從而獲得“靈魂上的升華”。
當然,這“升華”也只是他們的臆想,沒有真憑實據。
就好比一位美女經常分享如何自律、自我提升的日常,但有人看了覺得大有深意,特意發圈問道:
“怎麼看這種票圈的女人?”
評論區很快湧出了無數的“後癢跳頭”,劈頭蓋臉地說:
“不就是為了勾引男人嗎?”
“女人那點小心思,懂的都懂。”
“真正自律的人才不會整天把它掛在嘴邊。”
似乎,在他們眼中,美女分享生活只是表象。
而他們看透了背後的真相。
王小波說過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他說舊時波蘭的農婦在馬路上碰見時,打招呼的方式別開生面:
“聖母瑪利亞是可讚美的!”
但外鄉人不懂其中真諦,稀里糊塗答道:
“是呀,她是可以讚美,你就讚美吧。”
這麼說,很明顯就暴露了自己不是本地人。
因為農婦說那句話的真正意思,不是要讚美聖母瑪利亞,而是要表示自己有思想。
這很巧妙地解釋了某些人的內心戲:
只要把有錢又有顏的優秀女人打上“撈女”、“勾引男人”的標籤,就可以襯托出自己“有思想”,在認知層面甩她們幾層樓。
從而,內心瞬間獲得某種虛假的平衡。
反之,女人不靠男人就可以那麼有錢,會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
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蕩婦羞辱”:
當你優秀到令人感到無地自容,那麼,我只能通過羞辱你,來恢復自身“高高在上的地位”。
前陣子,一位高校聲樂老師因為顏值高走紅網絡,她的課很受歡迎,課室坐滿後,還引得學生們爬窗圍觀。
在這條新聞底下,有位“後癢跳頭”充滿惡意地問:
“好想知道她是否有金主爸爸。”
恐怕,他很為自己的機智而自鳴得意。
在他的狹窄的認知里,高顏值聲樂老師僅僅因為自己的一句話,便從天上栽入泥土裡。
類似的“打擊”隨處可見。
一對新婚夫婦曬出洋溢着幸福的訂婚照,女子沒得到祝福,卻被謠傳為“8號技師”。
此舉可謂“一箭雙鵰”:既貶低了女子,也暗諷男子“接盤俠”的可悲身份。
一位女大學生因為長得好看,被造謠為“海王中的女霸王”,遭遇無數攻擊和謾罵,生活變得雞犬不寧。
一位博主在自己賬號上曬出和外公遊玩的照片,本意是滿足了外公的心愿。
同樣的圖片,卻被造謠得面目全非,吸引無數吃瓜群眾圍觀,給她和家人帶去極大的困擾:
“73歲東莞清溪企業家豪娶29歲廣西大美女,88萬禮金+88萬二房公寓+豪車一輛。”
眾所周知,取得世俗上的成功多麼不容易,但通過羞辱別人抬高自己卻再容易不過。
追求優秀的異性很難,這意味着自身要有脫胎換骨的變化,但通過貶低“得不到”的異性不過眨眼間。
這就是“後癢跳頭”的生存土壤,充滿了莫名其妙的報復心理。
這樣的謠言動不動就滿天飛,無不說明人性是多麼見不得人好,見不得異性好,嫉妒使人面目全非。
如果這種人給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困擾,千萬別忍氣吞聲。
因為你退一步,他們就往前10步。
最好學保時捷女車主那樣保存好證據,把對方送進局裡,給對方一個深刻教訓。
否則,當“後癢跳頭”滿地走時,指不定你走着走着,便會被無端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