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隆、廖昌永、呂思清、雷佳…名家薈萃,眾星雲集 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10月16日在成都開幕

每經記者:董興生 每經編輯:宋紅

10月16日上午,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成都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新聞發布會在成都召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據了解,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設置了鋼琴、聲樂(美聲)、聲樂(民族)、古箏四個項目的複賽、半決賽、決賽,共計44場高水準的音樂比賽。為充分展示評獎成果,本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與“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將聯合推出中國愛樂樂團專場音樂會、“金鐘之星”器樂專場音樂會(成都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金鐘之星”聲樂專場音樂會(貴陽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上海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等6台高水準的音樂會。

16日晚,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開幕式音樂會將在四川大劇院隆重舉行。

名家雲集,廖昌永雷佳呂思清等將傾情獻藝

中國音樂金鐘獎創辦於2001年,是中共中央批准設立,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音樂界綜合性專業大獎,是與戲劇梅花獎、電視金鷹獎、電影金雞獎等並列的國家級文藝大獎,也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音樂大獎。

從2019年起,中國音樂金鐘獎正式落地成都,中國音協和成都市政府將合作舉辦第12—14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當年10月19日至28日,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在成都成功舉辦。

時隔兩年,成都又迎來了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本屆金鐘獎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國音樂金鐘獎創立20周年,辦好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更具特殊意義。

“圍繞全面展現新時代、新氣象、新風貌的目標,本屆金鐘獎在選拔程序、賽制流程、賽場伴奏等方面進行了完善與創新,有力提升了賽事的科學性、專業性和藝術性。”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以16日晚舉行的開幕式音樂會為例,開幕式音樂會總導演、著名作曲家張千一表示,音樂會陣容強大,形式多樣,“還有很多第一次在成都演出的作品,一定會給成都觀眾帶來一場耳朵盛宴”。

據介紹,開幕式音樂會將由余隆、俞峰、張國勇李心草等4位指揮家同台執棒,廖昌永、雷佳、王宏偉么紅等著名歌唱家,呂思清、王中山、元傑等著名演奏家傾情獻藝,為觀眾帶來《紅旗頌》《東方船》《我愛這土地》《一個都不能少》《鬧元宵》《嚮往》《成都》《萬歲!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以及經典歌劇選段《天邊有顆閃亮的星》《萬里春色滿家園》《笑之歌》《情話》等節目。

其中《東方船》《萬歲!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音協為慶祝建黨百年而組織創作的大型原創交響合唱《百年放歌》中的兩首作品,這是第一次在成都呈現。

完善創新,確保金鐘獎高質量評選

當前,成都正在着力建設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國際音樂之都,中國音樂金鐘獎的舉辦,是對成都打造國際音樂之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巨大支持,對進一步提升成都音樂發展的品牌效應、音樂資源的聚集效應和音樂產業的帶動效應具有重大意義。

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音樂金鐘獎不斷改革創新,評獎機制不斷完善,受眾面日益拓展,含金量越來越高,社會傳播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大。

據了解,本屆金鐘獎評委的產生公開透明,先是通過委託全國11家專業音樂院校、37家團體會員單位、中國音協主席團、著名音樂家等四種渠道推薦,然後按照數量應達到現場評委3倍以上數量的原則,遴選形成評委庫,最後在比賽前,從評委庫中按照比例原則抽取評委,抽取過程全程錄像。

同時,按照國家獎評獎迴避制的要求,複賽評獎將採取盲聽評審的方式進行,半決賽、決賽將採取現場打分、現場報分、直接公布打分結果的方式進行,評委進場前上交手機等通訊設備。比賽期間評委會全程監督,所有評委、工作人員、選手都在比賽前與組委會簽訂承諾書。

為加強對評獎工作的監督制約,本屆金鐘獎還專門設置了監審委員會。

雷佳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中國音協副主席、聲樂(民族)組評委會主任雷佳表示,對每一位有志於在音樂藝術領域有所發展的音樂工作者來說,中國音樂金鐘獎是其藝術人生道路上的“助力器”和“加油站”,是藝術生涯中一段重要的經歷。作為本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的評委,將按照組委會的要求切實履行評審職責,維護好中國音樂金鐘獎的權威和榮譽。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