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船廠的朋友說,目前遠洋貨運行情是,跑兩個來回就能賺一艘船。
長榮海運,這個五十多年前從一條貨輪起家的企業,如今已經成長為世界航運龍頭企業。其創始人張榮發也與包玉剛、董浩雲等齊名,被稱為“世界船王”。 疫情之前,世界航運業發展坎坎坷坷,海運業慘淡,所以員工年終獎勵曾經出現過零蛋,也不稀奇。但是2021年的長榮海運,絕對是製造了兩個大新聞。
第一個就是其名下的“長賜號”巨輪,擱淺蘇伊士運河一周。直接切斷了歐亞海運的大動脈,給全球航運業帶來了不小的震撼。這事直接導致長榮賠償蘇伊士運河2億美金。
長賜號在青島北船造船廠維修
第二個就是年終尾牙,豪擲40個月年終獎,令員工樂開懷,行業公司打工族羨慕不已。順利博取了一波行業羨慕的目光,全世界為之注目。
這一次,長榮海運的巨額年終獎勵,帶來的效果,是震撼的,夢幻的,大概只有中了巨額彩票才可以比擬的心情。如此大手筆操作,長榮海運所為何因?底氣何在?
其實,一切都是事出有因。
(1)疫情這兩年,全球海運緊張,集運價格持續大漲。全球貨櫃、集裝箱一箱難求。各海運巨頭,賺得“盆滿缽滿”。這裡一方面是需求大增,一方面運力不足,短期內又無法彌補運力,只能反映到漲價上。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3241點,大幅上漲285%,CCFI歐洲、美西、美東航線運價指數分別上漲420%,201%,166%,處於歷史高位。上海出口集裝箱(SCFI)指數錄得4602點,自2020年4月份低點以來增長462%。
(2)過去十年的一個補償。十多年的風雨坎坷,隨着競爭的激烈,最近十年航運業經營也談不上景氣,更甚者,2019年長榮海運員工年終獎是0。所以這次也是公司的一個補償行為,為了感謝員工的長期陪伴與付出,增加企業的員工凝聚力,拿出大手筆獎金,也就可以理解了。
(3)追求廣告效果。要麼不做,要麼做絕,要做就要絕對震撼。我們常常講,超出客戶預期,是最好的營銷方式。對員工也是如此,發兩次小的,不如來一次大的效果震撼。這樣一搞,全世界震驚,全行業為之側目。雖然長榮自己也出來表態要低調一些,這恐怕是越低調,越顯得高調吧。
(4)造船訂單爆炸增長,有船就是硬核,有船就是底氣。根據船廠公告,目前各大船廠的造船訂單已經排到了2025年。也就是說,你有錢也不一定能下得了單,下了單也不一定能快速造出船來。以青島的北船武船等船廠為例,現場每天都是熱火朝天的施工,一條船的建造周期至少的一年半到2年,從開始船塢進行建造,到下水測試試運行交付,這壓根就不是一個快速交付的活。而長榮海運,在過去的幾年,未雨綢繆,不斷擴充運力,疫情開始時,就不斷向船廠下造船訂單,可以說從綜合運力,船舶增量儲備,長榮都是頂尖的。
(5)為員工鼓舞幹勁,抓住行業紅利,在未來幾年好好海賺一把。根據疫情發展的態勢,結束遙遙無期,判斷未來航運業行業高回報期還會持續,集裝箱的需求還會稀缺,航運公司都需要大力張羅人才,留住人才,開足馬力,全力接單,把未來幾年的紅利儘可能多的吃下。
從這次長賜號到青島維修可以看出,台灣航運業的發達,與大陸有着親密的關係,大陸的發展,帶動了航運業的持續壯大。無論是造船修船,還是貨運出口進口,有數據統計,2021年前11月台灣對大陸出口再創新高至2275.1億美元,從大陸進口707.7億美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長榮海運的底氣,也是大陸給的,長榮的發展,長榮與歐美公司的激烈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都離不開大陸,離不開全球華人的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