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4被擊落給解放軍三大啟示,俄軍展開報複式反擊,美歐態度軟化

俄羅斯空天軍兩架蘇-34戰鬥機被烏克蘭擊落,這也給了解放軍三大啟示。俄軍以牙還牙展開報複式反擊,一天擊落16架烏軍戰機為戰友復仇,面對俄羅斯發出的“最後通牒”,美歐國家態度軟化。

在俄烏衝突爆發初期,俄羅斯空天軍的表現可以用出色來形容,畢竟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對烏克蘭空軍的全面壓制,順利獲得烏克蘭全境的制空權,保證了俄羅斯地面裝甲部隊的順利突進。最值得關注的是,俄羅斯空軍戰機在摧毀大量地面目標的同時,幾乎沒有遭遇什麼損失,這也讓外界重新對俄軍進行了評估和分析。但是好景不長,在進入3月份之後,俄軍戰機的損失就開始不斷擴大,其中被譽為“空中坦克”的蘇-34在短短數天的時間內被兩次擊落,也直接讓外界刷新了對俄羅斯空天軍的認知,好不容易才建立的“形象”一下子就瞬間垮掉。

據國內媒體消息,在3月5日與3月6日,俄軍蘇-34戰鬥轟炸機接連被擊落,並且跳傘的飛行員還被烏克蘭政府軍俘虜,讓俄軍顏面大失。之所以將蘇-34戰鬥轟炸機稱為“空中坦克”,一方面是因為該機擁有較大的載彈量和作戰半徑,可以承擔高強度對地攻擊任務,整體戰術性能對標美軍F-15E“攻擊鷹”戰鬥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其駕駛艙周圍擁有重達1.5噸的鈦合金裝甲,可以最大限度保證戰機飛行員的戰場生存能力。對於擊落這兩架蘇-34戰鬥轟炸機的武器裝備,外界也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毒刺”單兵防空導彈,也有人認為是“山毛櫸”中程防空導彈,但無論是被使用哪種型號的導彈擊落,最終俄軍還是因為自己的原因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事實上,通過這次俄軍蘇-34戰鬥轟炸機被擊落也暴露了俄軍一些問題,同時也給了解放軍三大啟示。

第一個啟示:保證充足的精確制導彈藥。在俄烏衝突第一天就有媒體發現,俄羅斯非常缺乏精確制導彈藥。而根據美國軍方的最新統計,打到現在,俄軍一共使用了600枚以上的各型導彈,但真正分配到空襲打擊中的數量卻只有數十枚,更多時候蘇-30SM戰鬥機和蘇-34戰鬥轟炸機只能掛載非制導航空炸彈,冒着被擊落的風險去執行超低空轟炸。缺乏精確制導武器無疑是在拿飛行員和戰機的安全去冒險,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俄軍輕敵造成,另一方面也與其戰場儲備有很大的關係。

第二:保證先進武器裝備的數量和整體佔比。儘管俄軍在這次軍事打擊行動中出動了各類型武器裝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俄軍武器裝備現代化依然不足,無論是蘇-30SM戰鬥機還是蘇-34戰鬥轟炸機,整體數量依然只有100多架,整體佔比遠低於蘇-24戰鬥轟炸機和蘇-25攻擊機。在很多時候,俄軍的高強度作戰任務依然還是需要這兩款服役數十年的老舊戰機去執行作戰任務,受限于軍費開支的問題,俄軍武器裝備也並沒有與烏克蘭政府軍的武器裝備形成明顯的代差,最終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俄軍的戰場進攻效率。

第三:保證戰術目標明確,注重針對性和有效性。誠然,在近些年來俄軍完成了武器裝備的現代化,但是更多還是為了對美國和北約進行威脅,其新型隱形戰鬥機高超音速導彈戰略核潛艇對於俄烏衝突影響並不大,俄軍雖然在獨立之初就進行了兩次車臣戰爭,但是在應對城市作戰的時候,卻依然缺乏針對性、有效性的武器,這也導致俄軍在圍攻哈爾科夫基輔等城市的戰鬥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傷。俄軍現役的武器裝備大多數並非是為了城市戰而研發的,所以使用一堆大兵團作戰裝備去打巷戰,損失必然慘重。

原本俄軍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都非常“克制”,如果烏克蘭願意配合俄軍“去軍事化”,那麼大家就相安無事,但是如果烏克蘭“不識趣”,激怒俄軍的話,那麼俄羅斯必然會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據俄羅斯媒體消息,在蘇-34戰鬥轟炸機被擊落之後,俄軍隨即加強對烏克蘭空軍部隊的圍剿。僅在3月5日一天的戰鬥中,俄軍一共擊落了烏克蘭政府軍16架各式戰機。除了戰鬥機以外,俄軍還摧毀了烏克蘭政府軍的一批防空導彈部隊,在短時間內打出一個耀眼的戰績,顯然俄軍的報復行動也是非常成功。而在看到烏克蘭戰鬥機降落在羅馬尼亞的空軍基地後,俄羅斯也隨即向美國和北約發出“最後通牒”。

如果他們膽敢繼續讓烏克蘭飛行員駕駛戰機降落在本國機場的話,那麼等同於是直接對俄羅斯宣戰,而俄軍也將有權利對這些國家發動軍事打擊。在收到俄羅斯發出的“開戰警告”之後,美歐國家的態度慢慢開始軟化。最近烏克蘭頻繁呼籲北約建立所謂的禁飛區,從而協助烏克蘭與俄羅斯作戰。但是直接遭到了美國和北約的拒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如果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那麼美軍將可能會直接與俄軍爆發軍事衝突,屆時將會出現一場席捲全球的世界大戰,所以烏總統澤連斯基想讓美國和北約介入,那完全就是白日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