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億美元!軟銀創虧損紀錄!孫正義:我們會更謹慎、採取防禦

每經記者:唐如鈺 每經編輯:肖芮冬

今日(5月12日)下午,軟銀集團(以下簡稱軟銀)在東京發布其2021財年業績報。財報顯示,截至3月份的2021財年凈虧損約1.7萬億日元(約合131.2億美元),這是該公司四十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年度虧損。其中,願景基金等部門虧損約262億美元,同樣創下虧損紀錄,主要原因是其科技投資組合的價值下滑。而就在一年前,孫正義上交了歷史最好的成績單——2020財年軟銀實現凈利潤近5萬億日元(約390億美元)。

圖片來源:軟銀官網截圖,下同

兩年前的業績發布會上,軟銀董事長、CEO孫正義曾表示,在糟糕的市場環境之下,願景基金的損失“不算壞”。與彼時的樂觀相比,今天的他則顯得更為謹慎。在今天下午的業績發布會上,這位64歲的投資帝國掌舵人多次用到“defensive”一詞,在他看來,如今是軟銀採取防禦性舉措的時候,而不是曾經的激進。

受全球科技股大跌拖累,投資巨虧262億美元

軟銀業績報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上一財年投資損失34347億日元(約262億美元),其中軟銀願景基金一期、軟銀願景基金二期和其他基金部門共計投資損失37388億日元(約290億美元)。這一虧損與一年前軟銀公布創紀錄的年度利潤形成鮮明對比——2020財年,軟銀實現凈利潤近5萬億日元(約390億美元)。

軟銀方面表示,集團上一財年的損失主要由於多方面因素導致大多數上市投資組合公司的股價下跌。今年一季度,軟銀重金布局的多家互聯網企業出現了大幅度股價下跌——其中,韓國電商Coupang股價較其上市價格跌幅超70%;滴滴出行股價則在過去半年跌幅超80%;曾經給軟銀帶來2900倍回報率的阿里巴巴股價在過去一年也下跌超50%。此外,東南亞出行巨頭Grab、美國食品配送公司DoorDash和印度支付集團Paytm,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同樣令人擔憂。

這樣的股價震蕩也讓軟銀這一投資帝國創下了歷史性的虧損。

美國“Redex研究公司”的分析師Kirk Boodry對於軟銀的業績波動公開表示,軟銀和願景基金的現狀不正常,投資人和市場已經開始焦慮。他表示,如此龐大的虧損金額,將促使投資人對軟銀未來的看法更加悲觀。

孫正義:我們會更謹慎、採取防禦

軟銀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其投資組合包含了475家被投企業。其中,願景基金一期在全球範圍內持有投資組合82家,已上市企業22家;願景基金二期在全球範圍內持有投資組合250家,其中已上市企業14家。值得注意的是,較2021年6月相比,一期基金的投資組合數量並未發生變化,而二期則增加了159家投資組合。顯然,在過去一年裡,孫正義“豪賭”的願景二期採取了更加激進的步伐在布局全球科技。

軟銀願景一期投資情況

軟銀願景二期投資情況

願景二期也被視為孫正義的超級AI基金,並高度與其綁定。去年8月他曾公開表示,自己將同願景基金高度綁定,願意100%為基金承擔風險強,並強調人工智能仍然是公司布局的“主戰場”,願景不再是簡單的投資人而是為AI革命提供“彈藥”的“資本家”,旨不在賺錢而是創造未來。

與過往的“豪賭”和激進不同,今天的發布會上,64歲的孫正義將“defensive”一詞掛在嘴邊。他表示,如今已是軟銀採取防禦性舉措的時候,而不是曾經的激進,“在這個混亂的世界,我們應該採取的方法是防禦”。

與此同時,他談及了軟銀在全球各地區的布局,強調基金並未依賴某一特定區域,投資較為均衡。不過,從其投資收益來看,受中國互聯網強監管、全球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其在中國的投資收益由盈轉虧。去年8月,孫正義曾公開介紹道,願景基金有23%的投資在中國。

今天下午的發布會上,他則表示軟銀在中國的新投資會更加謹慎,也會更嚴格地進行盡職調查,但謹慎並不意味着“0投資”。

截至今日收盤,軟銀收盤價為4491日元,較去年同一時期下跌約47%。

長按識別二維碼,前往“場景匯”APP

免責聲明:每日經濟新聞·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台,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於公開資料和採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