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營商環境AB面①|他們為什麼來,為什麼走?

佛山迎來了新氣象:今年6月,佛山市委書記鄭軻宣布,佛山將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當好全省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

佛山要追求一流營商環境,如何才是一流?一號改革工程要改出成效,必須找到衡量營商環境水平的標尺。

佛山的標尺何在?衡量營商環境,我們要用科學、系統的指標進行評價。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有12個一級指標,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報告》有10個指標,國家發改委建立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有18個一級指標。

在這些指標之外,評價一個城市的營商環境,還有一個直觀的標尺——企業是走還是留

我們看到,作為民營經濟大市,佛山是企業的聚處。“十三五”期間,佛山累計引進投資超億元產業項目1698個,簽約投資總額超1.3萬億元。到今年,佛山已有超100萬個市場主體、2個萬億級製造業集群。這些成績,正是企業集聚的結果。

企業為什麼向佛山集聚?

這是因為,佛山政企之間的良好互動受到企業普遍認可。幾十年來,良好的政商關係成為佛山的區域競爭力,佛山由此構建了政府、市場、企業、社會和諧發力的環境。

佛山也是一個大批企業樂於長期紮根發展的福地。以世界五百強美的碧桂園為代表,眾多企業深愛佛山,數十年紮根鄉梓不動搖,堅持以佛山為基點輻射全球。

企業用腳投票,是最好的說明。佛山這樣一個讓企業願意留下、願意集聚的城市,是佛山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的雄厚基礎。

但我們也看到,佛山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企業出走的情況。企業走與留是市場經濟的正常現象。重要的是,我們要從企業的選擇里收穫對佛山的啟示;

我們發現,一些企業因為用地緊缺而增資擴產受阻。佛山土地開發強度達38.18%,超過30%的地區土地開發強度警戒線水平,不少投資客觀上難以落地;

一些企業因為創新土壤不足而另覓去處。人才配套有待完善、科研院所有待集聚、創新政策有待優化,這些都是影響佛山新興產業發展的原因。

一些企業則選擇落戶大灣區其他城市。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優質企業項目面臨更多選擇。

佛山要建設一流營商環境,既要重視留下來的企業,更要關注“出走”的企業。研究企業的去與留,是佛山爭創一流營商環境路上的重要課題。

“我們希望把消防車業務做到全球第一!”6月30日,全球空港設備和消防車龍頭企業中集天達佛山市南海區簽訂合作協議,項目總投資50億元,中集天達董事總經理鄭祖華對在佛山的發展充滿信心。

此前兩天,藍箭半導體、飛利浦水健康智能家電智造基地等101個重大項目在佛山集中開工,總投資超過623億元。

佛山不僅有“頂天立地”的龍頭項目,還有“鋪天蓋地”的中小微企業。前不久,佛山市場主體突破100萬戶,平均每9個佛山人就有一個“老闆”。

今年6月,佛山市委書記鄭軻提出,要以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把佛山打造成全國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企業是營商環境的重要評價者。讓更多的企業用腳投票、選擇佛山,是佛山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奮鬥目標。

這個夏天,佛山分外熱鬧。

6月28日,深圳企業飛榮達落戶里水,總投資20億元。這家國內通信電磁屏蔽及熱管理領軍企業要在佛山打造通信集成大灣區生產基地。30日,中集天達落子九江。作為全球空港設備和消防車龍頭,這家企業計劃投資50億元建設總部基地。

更令人興奮的是,一批百億級項目也正在進入佛山、加快落地。

今年3月,盈合機器人牽手順德,計劃總投資100億元打造全球研發及產業應用示範基地。去年7月,總投資100億的海天集團項目落戶順德,計劃打造高端智能裝備生態產業基地。

除了外來投資,百億級項目里也有本土企業的身影。一度將重心向外轉移的格蘭仕集團,與賽昉中國和千兆躍合作成立躍昉科技並落戶順德,首期計劃投資100億元建設世界級開源芯片基地。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簽約落戶佛山的百億級項目已有9個。這些重大項目為何青睞佛山?

龐大的產業集群是佛山吸引百億級項目的主要原因之一。2020年,佛山規上工業總產值達2.33萬億元,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擁有裝備製造、泛家居兩個規模超萬億元產業集群。這樣的產業集群擁有豐富的供應鏈,讓投資者在佛山開廠創業十分方便。

同樣感受到產業集群魅力的,還有佛山本土企業。尚品宅配集團副總裁、維尚傢具總經理黎干說,去年維尚傢具完成30億元採購,其中有20多億元在佛山本地採購,這充分體現了佛山強大的產業供應鏈。

佛山的龐大集群為採購提供了方便,也為開拓客戶提供了廣闊空間。“這裡擁有各類大中小企業,是機器人企業服務產業集群的最佳區域。”談到為何落戶佛山,盈合機器人創始人、總裁沈崗說。

獨特的區位優勢,也讓佛山對百億級項目充滿吸引力。“這裡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位置,與廣、深、港、澳等大灣區核心城市無縫對接。海天集團作為全球性的裝備集團,沒理由不來布局。”海天塑機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海天集團執行董事張劍峰說。

南海平謙國際智慧產業園正式啟動。戴嘉信攝

把企業引進來,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留住優質企業更考政府功夫。

美的、碧桂園是誕生於佛山本土的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提到這兩家企業,很多人會想起拍攝於2018年的一張照片。

照片中,佛山市市長、時任順德區委書記的郭文海雙手分別緊握兩位佛山企業家的手,其中一位是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另一位是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三人面帶笑容,步履堅定。這張合影,正是佛山政商關係的一個縮影。

良好的政商關係是佛山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困難期,政府要與企業肩並肩、手挽手推動市場”“要讓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共同成為照亮佛山現代工業文明之路的 ‘雙子燈塔’”……多年來,歷屆佛山市委、市政府對企業家的關愛,已經形成了對外吸引企業投資的招商名片。

“佛山之所以能長成這片民營經濟的森林,與這一方水土分不開。”知名財經觀察家秦朔說。

關愛企業,打造親清政商關係,佛山不僅有一顆真心,還有一系列有效舉措。2016年,佛山在全省率先推出構建親清政商關係行為指引;去年,佛山針對基層執法領域侵害企業和群眾利益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今年,佛山開通“市長直通車”,兩個月辦理訴求近40萬件,群眾滿意率超98%……

即使外部環境波動,良好的政商關係也能讓更多企業安心發展。今年前五月,佛山工業、投資、消費、進出口、財稅等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向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7.4%。

“政府在企業擴產最需要的方面提供了貼心服務,我們才能大膽創新研發。”7月7日,申菱環境深交所成功上市,總經理潘展華感慨道。

“佛山構建了政府、市場、企業、社會和諧發力的體制條件和發展環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

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留住優質企業更考政府功夫。

走進順德鳳桐花園施工現場,在無人輔助的情況下,一台地坪研磨機器人正在靈活運動,把粗糙的地面研磨光滑。這款蘊含多項新技術的建築機器人,由碧桂園全資子公司博智林研發。

佛山是民營經濟大市。改革開放後,佛山在家電、陶瓷、鋁型材、傢具、裝備製造等領域孕育了一大批有龍頭地位的民營企業,投資遍及全國、布局海外。但無論生意做到多大,佛山企業家們始終把總部留在家鄉。一道粵菜、一杯清茶、一句家鄉話,就是他們最大的眷戀。

佛山民營企業不僅長期根植本土,更把佛山作為向新興產業進發、進行“二次創業”的主陣地,推動佛山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會師。

去年11月,美的集團宣布投資30億元,打造世界級燈塔工廠。“紮根順德、志在全球,是我們堅定的發展方向。”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說。

進軍現代農業,管業巨頭聯塑繼續深耕佛山。今年5月,聯塑數字化智能工廠在龍江奠基。“這個項目預示着聯塑深耕主業,並向現代農業邁進。”聯塑集團執行董事兼副總裁賴志強說。

同在佛山,碧桂園邁進智能製造的轉型之作——博智林機器人已成為國內知名的建築機器人公司。楊國強說,有信心紮根本土,建成全球機器人領域的“硅谷”。

根植本土,佛山企業形成了強大的區域品牌。到2020年底,佛山的中國馳名商標數量與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數量均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成為“佛山製造”區域品牌中的一員,是對投資者的另一種吸引力。2014年5月,陳小平在佛山成立雲米科技。2018年,該公司在美國上市。“正是紮根於順德,雲米科技才能飛速成長。”陳小平說。

對企業來說,佛山的魅力還不僅於此。每一個吸引企業用腳投票的原因,都是佛山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需要堅持的優點。

高雲半導體,廣東半導體行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離開佛山已經5年了。

今年3月,半導體業界權威獎項“中國IC設計成就獎”進行年度頒獎,高雲半導體獲得最具潛力IC設計公司獎。2017年,這家年輕的企業從佛山遷往廣州。“在廣州,我們感受到了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濃厚氛圍。”高雲半導體負責人說。

在大項目紛紛落戶佛山的同時,近年來也有一些企業,像高雲半導體一樣悄然離開了佛山,在其他城市打拚出一片新天地。

企業的走與留,本是市場經濟下的自然現象。但一些企業出走的原因,可為佛山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帶來啟示。

每天,一箱箱醫藥原料從南海北沙製藥有限公司運往各地。作為磺胺系列產品的全球銷量冠軍,北沙製藥年產值達20億元,產品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

“我們現在不是缺訂單,而是缺地。如果有地建廠房,我們可以把產能做得更大。”談到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北沙製藥總經理黃韻怡說。黃韻怡的話,道出了一些佛山企業家的心聲。

一些佛山企業產銷兩旺,需要增資擴產,對用地空間需求很大。“這幾年,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們在肇慶發展得很好。”回顧合普動力的發展歷程,該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惠卿說。

合普動力主攻新能源汽車電機核心技術,是小鵬汽車首款車型G3的電機供應商,也是菲亞特比亞迪電動汽車的合作夥伴。

2010年,合普動力在丹灶創立,主營電梯曳引機,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2013年,合普動力跨行業攻關新能源汽車電機。同年,面對暴漲的訂單,合普動力原有廠房已不能滿足產能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合普動力2014年遷入肇慶國家高新區。經過七年奮鬥、投入1.5億元研發,目前合普動力已成功掌握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減速器等核心技術。今年公司營業額預計達4億元。

這種情況不是孤例。2018年初,順德區主要領導在調研中發現,因土地資源緊缺,幾年內有20多家企業離開,產值加起來超500億元。

用地喊渴背後,一個客觀原因就是佛山土地開發強度過高。改革開放以來,佛山“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模式開發了大量土地。早在十年前,佛山就已遭遇用地緊缺,並進行了三舊改造等探索,但缺地的大趨勢沒有改變。

2018年,佛山一場會議披露:佛山土地開發強度達38.18%,超過30%的地區土地開發強度警戒線水平。

本土企業擴產遭遇瓶頸,外來大項目也會遇到類似問題。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佛山急需百億級龍頭項目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然而,這類企業對連片土地有更強烈的需求。

用地問題是佛山在招商戰中必須面對的一個課題。大灣區城市、國內萬億級城市紛紛舉全市之力招大商、大招商。不少城市在百億級項目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新興產業迅速崛起。

今年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1月,總投資達132億元的阿里巴巴龍門雲計算中心項目宣布落戶惠州,總規劃用地面積約300畝。4月,總投資120億元的中國電信天翼雲中南數字產業園項目落戶長沙,規劃總用地約300畝。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項目對連片土地有強烈需求,佛山“招商之戰”某種程度上已表現為“用地之戰”。

南海區開展村改大攻堅,七鎮街全速推動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深化全區連片改造進程。戴嘉信攝

創新創業的新土壤如何培育,是佛山另一個需要思考的課題。

一個現象是企業招才難。近年來,佛山歐神諾瓷磚用大數據、VR技術打造雲平台,對高端軟件人才釋放出了強烈需求。在廣東台一精工機械,因為企業轉型,也對數字化、軟件工程人才趨之若鶩。

一份最新的報告也說明了這點。7月初,佛山市委組織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佛山市製造業緊缺人才目錄(2021版)》,很多緊缺崗位分布在精密儀器設備、新一代電子信息業等新興產業,其中數字化相關崗位佔比達45%。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佛山也存在着高端人才招才難的問題。

城市環境也是關乎創新創業土壤的一大要素。特別是年輕人才對城市面貌的要求往往更加敏感。“近幾年集團到外地開展社招、校招時明顯感覺到,應屆生在就業時更傾向到長三角或者珠三角的廣州深圳。”溢達集團中國區招聘經理曹倩蘭說,更頭疼的是,企業招到人才後,由於區域基礎配套設施未盡完善,或者子女入學、醫療等因素,有些人才也會離開。

“智能衣物管家”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創業項目,主要從事舊衣回收服務與再生業務。今年,該項目團隊預計在廣佛地區投放1000個智能回收桶。項目創始人鄭曉君來自順德,企業也在順德註冊。但她選擇把物聯技術等核心團隊的辦公場所放在了廣州。

“這確實是無奈之舉。”鄭曉君說,她曾想將技術團隊從廣州遷回佛山,但研發人員在佛山很難找到同行交流,缺乏必要的土壤,因此還是留在了廣州。

放眼大灣區,各大城市的競合正給企業帶來新的選擇。

高雲半導體2014年創立於佛山。此後,該公司推出了50多種封裝類型的國產FPGA芯片,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而在2017年,高雲半導體告別佛山,接過廣州遞來的“橄欖枝”,高雲半導體總部遷至廣州科學城。目前該公司已建有上海、濟南、硅谷三大研發中心,以及深圳、香港兩大銷售中心,今年銷售額預計達1.5億元。

高雲半導體不是第一個被珠三角兄弟城市吸引的佛山企業。2010年,“一呼百應網”受廣州科學城的邀請,把總部遷到廣州。目前,該企業已成為國內著名的供應鏈產品供采交易電商平台。

相比之下,王一博等明星代言的SKG品牌知名度更高。在很多電商活動中,該品牌的可穿戴按摩儀都穩居同品類銷量榜首,產品暢銷海外。這家企業於2007年在順德創立,如今註冊地選擇遷址深圳南山區。

面向全國的優質要素資源,廣州、深圳乃至珠江東岸展現出了強大的集聚能力。這種能力在面對科技型、創新型企業以及人才群體時表現得更為突出。

在珠江東岸,深圳擁有科技人才超200萬人,各類人才總量達600萬人,推動建設了2700多家創新載體;東莞擁有人才總量超235萬人,有超過50位院士常年在莞開展科研活動,引進國家高層次人才60名、省創新科研團隊38個,引進數量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去年,共青團佛山市委開展的關於佛山返鄉大學生就業創業情況專題調研顯示,佛山新興技術的市場需求較小,導致科技人才團隊的溢出到廣深等地。

儘管企業的走與留是個體選擇,但探尋企業離開的原因,可為佛山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帶來啟發,最終讓更多企業選擇佛山。

【策劃】林煥輝 張培發

【撰文】王芃琹 趙越

【海報設計】邱洪添

【作者】 王芃琹;邱洪添;趙越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