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三大指數集體絕地反擊,全線走強。截至收盤,滬指收於2783.2點,上漲1.34%;中小板收於6669.46點,漲3.67%;創業板收於1882.69點漲4.84%。兩市合計成交超過9000億元,行業板塊漲跌互現,醫藥與科技類股票漲幅居前。北向資金今日凈流入79.87億元。分析認為,這是預料之中的“超跌反彈”行情,包括兩日投放1.72萬億元的流動性等救市政策起到作用,抄底資金也反映了對中國經濟形勢的樂觀態度。對於後市,機構認為,疫情衝擊影響市場節奏,但不改變A股中長期走勢,修復行情將逐步展開。
五因素主導反彈行情,北上資金持續流入
2月4日,整體來看兩市情緒明顯好轉,超百股漲停,賺錢效應增強。疫情直接受益的醫藥股穩步走強,當天醫藥板塊222隻個股181隻翻紅,22隻個股漲停,間接受益的雲辦公和在線教育較為活躍。
行業漲幅榜上醫療行業、醫藥製造、保險、文教體閑、銀行、軟件服務漲幅居前;跌幅榜上旅遊酒店、園林工程、裝修裝飾、國際貿易、交運物流跌幅居前;概念股方面超級真菌、口罩、醫療器械、在線教育、生物疫苗概念漲幅居前。
崑崙健康保險資產管理中心首席分析師張瑋認為這是預料中的“超跌反彈”行情。“從近兩日的漲跌幅比較來看,市場信心尚在建立中。”
天信投顧認為,2月4日行情受五種因素主導,一是包括兩個交易日投放了1.7萬億的流動性救市策略穩定了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二是2月3日市場無論好壞均被悶殺,2月4日開啟了臨時的全面自救行動;三是2月3日的大幅低開使得技術形態上出現極為嚴重的技術背離,反抽是對技術指標的一種收斂行為;四是受益的品種逐步被挖掘,帶動人氣的回升;第五,北上資金的連續抄底,顯示對A股中長期的信心。
除了醫藥之外,部分科技股也成為了反彈的急先鋒,錯殺的績優科技股和特斯拉產業鏈成為抄底資金狙擊的對象,成功激活盤面。廣州萬隆分析認為,一方面機構此前扎堆於該方向,有迫切的運作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疫情對科技股的衝擊不大,不少輕資產的互聯網、軟件企業已經復工,或者組織員工在家遠程辦公,並未過於影響訂單進度;再加之政策鼓勵科技發展的總基調始終未變。多重因素推動之下,科技股這條主線仍然是當前投資者應該關注的重心方向。
兩個交易日以來,北上資金持續大量流入,兩個交易日合計約280億的凈流入。對此,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表示,這意味着海外觀點整體認為,中國在控制疫情方面的措施是有力的,對疫情進展相對樂觀。也反映了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形勢保持樂觀。
機構掀起“自購潮”,修復行情逐步展開
2月4日值得關注的是,投資機構掀起“自購潮”的行為,截至發稿時,已有10多家基金公司及資管公司宣布運用自由資金購買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其中,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華安基金的自購金額分別為3億元、2億元、1億元,其餘多家機構的自購金額在千萬元級別不等。
華安基金相關人士表示,自購的決定基於看好旗下基金產品的中長期投資價值。疫情對經濟會產生一次性衝擊,但是不改變中長期的經濟趨勢,不改變新時代下“高質量發展”的總基調。經濟結構轉型、資本市場改革的紅利仍將在A股市場逐步釋放。對好的公司、行業來說,目前的調整正是一次好的買入機會。
疫情衝擊影響市場節奏,但不改變A股中期小康牛的趨勢和結構的觀點得到認可。中信證券指出,正面因素逐步顯現,黃金坑的坑底已現,可以開始積極配置。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表示,A股市場目前面臨著因新冠病毒疫情預期惡化階段所形成的“黃金坑”,而後續疫情預期得到穩定和改善是必然,因此當前需要考慮的是把握戰略性買點。“修復行情將逐步展開,首先應該關注短期基本面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公司,其次關注短期基本面受疫情影響但考察年度業績受疫情較小的公司,最後關注跌幅較大的年度業績受疫情影響的其他各行業龍頭優質公司。”
天風證券表示,科技產業趨勢是2020年最重要的主線,具體的配置行業,除了消費電子外,還包括新能源車、光伏、面板、傳媒等。
崑崙健康保險資產管理中心首席分析師張瑋認為,在操作策略上,可以考慮周一開盤“抗跌”的個股,尤其是北上資金逆向大幅流入的個股;科技類等市場一致預期的行業;支撐GDP的“主心骨”等行業存在投資機會;“宅經濟”等。
【記者】黎華聯 張艷
【作者】 黎華聯
【來源】 289財經熱點南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