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寶英於2月6日下午13時39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據公開資料,宋寶英,向警予蔡和森長子蔡博的妻子,籍貫北京,出生於天津。復旦大學數學系畢業。高級工程師。
宋寶英逝世後,一些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蔡和森、向警予家鄉的地方政府、青島市紅色文化研究會等機構發來唁電,對宋寶英同志逝世表達沉痛哀悼,並向其親屬致以誠摯慰問。
向警予家鄉漵浦唁電中說,“宋寶英女士作為我黨唯一女創始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和領袖向警予之兒媳,矢志不渝地傳承了老一輩革命家的紅色家風一生淡泊名利、不搞特殊,為人低調、艱苦樸素,高風亮節、默默奉獻,詮釋了一名革命先烈家屬的優良品格和崇高風範。”
“宋寶英女士視漵浦人民為親人,生前特別關心和支持漵浦的發展,積极參与並指導向警予故居、向警予同志紀念館的建設,為漵浦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歷史資料,為漵浦人民追憶警予精神、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作出了巨大貢獻。”
蔡博和宋寶英合影
蔡博15歲時去當時的蘇聯學習,畢業於莫斯科鋼鐵學院,在所有同學裡,蔡博跟毛岸英的關係是最好的。毛岸英比蔡博大兩歲,他們都失去了母親,都有着東躲西藏的童年,都憋着一股勁要回國干出點成績。1949年隨劉少奇回國後他來到鞍鋼,擔任當時擁有全國一半以上鐵產量的鞍鋼煉鐵廠廠長,是新中國最年輕的廠礦長。當時,鞍鋼的原料條件差、設備落後,蔡博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學習國外經驗,並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使高爐生產在不利的條件下達到最佳水平,並形成具有我國特點的高爐操作技術,尤其是他提出的“全面強化高爐操作”的論斷,對中國鋼鐵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991年9月18日,因為長年的積勞,蔡博於北京病逝,終年67歲。蔡博離休後,轉而研究母親向警予和父親蔡和森的歷史,為家鄉及有關中共黨史研究部門提供了非常珍貴資料和線索。晚年時的蔡博經常把父母的照片抱出來擦了一遍又一遍,他總問身邊的人:“我做向警予和蔡和森的兒子,合格嗎?”
2005年蔡和森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宋寶英(右六)受邀參加
蔡博去世後,宋寶英作為向警予蔡和森後人經常應邀參加紀念活動,為宣傳紅色信仰、老區建設做了大量工作,貢獻頗多。晚年的宋寶英積極支持電視劇《向警予》劇本創作,提供了大量歷史資料。
2015年10月16日,“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向警予同志故居舉行,宋寶英(右一)和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焦揚為“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
遵照宋寶英生前遺囑,疫情期間,喪事從簡,不再舉行追思告別儀式。
附:向警予家鄉漵浦唁電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