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好心情,常保胃腸健康!——張璐說胃腸
脹氣究竟是怎麼回事?
第一個:就是我們人體胃腸道內的氣體量增多,形成胃腸道脹氣。
第二個:就是胃腸道蠕動慢(狀態不佳)、吸入了過多的空氣,從而也容易引起脹氣。
第三個:患者可能出現這些癥狀,如:腹痛、易飽、噁心、排氣多等情況。
胡女士是一位工作壓力很大的銷售顧問,講述:肚子脹氣已有很多年了,有時還經常感覺脹到腹痛,打嗝、但是等到排氣之後就會覺得舒服多了。
其實胃腸脹氣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可分為打嗝或噯氣、腹脹和排氣(放屁) 。患者可能出現的癥狀,像腹痛、易飽、噁心、排氣多等,胃腸脹氣通常是良性的,可由於攝取的食物或飲食習慣而產生。
胃腸脹氣也會導致其他的一些癥狀,如:
脹氣時腹部壓力升高,升高的腹部壓力會向後波及至腰、背,造成腰酸背痛的情況;
當脹氣持續,會將橫膈膜往上擠,使我們的肺氣交換不充分,由於身體缺氧,無形中要使用更多輔助的呼吸肌肉,因此容易引起頭頸肩背酸痛,也會出現呼吸不暢、胸悶、頭暈頭痛、疲勞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
大小腸、卵巢、子宮等易受脹氣壓迫而引發腹痛或疝氣、肛門、子宮下墜及一些婦科疾病,壓迫膀胱則會導致反射性的頻尿或尿少、水腫等;
“胃不和,則卧不安”,脾胃位居人體的中焦,當胃腸有脹氣,阻礙氣機升降可導致失眠。
胃腸脹氣也必須小心其他病因的可能,像:胃腸道感染、消化吸收不良、腸蠕動不佳、腸梗阻、腸易激綜合症、精神情志不佳等疾病。胃腸脹氣經常因為沒有找到確切的原因,治療上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治療的第一步就是詳查病因。
曾經有一個患者希望我能治療到他完全不會排氣(放屁),我很直接回答:“不可能”,排氣(放屁)是人體正常的反應,每人每日平均排氣(放屁)次數是14次,完全不排氣(放屁)等同於腸道阻塞,反而不是好現象。至於什麼時候應該治療脹氣呢?如果排除飲食習慣造成的脹氣之後,排氣(放屁)次數比以前增加許多,或排氣(放屁)味道特別臭,或脹氣伴隨腹脹不舒、其他部位的癥狀,則應該要接受治療。
胃腸道為何會脹氣呢?
我們人體胃腸道內氣體的正常體積應該是小於200毫升,當氣體的量增多,就形成了胃腸道脹氣。
氣體濃度和氣體量取決於這3種機制:吞咽空氣,消化道產生,從血液擴散。比如:我們在說話、大笑、進食、飲水時,都會不自覺的吞入一些空氣,這些空氣大部分會經由不自覺的打嗝或噯氣中排出,只有少數會進入我們的胃腸道,吞咽的空氣會以氮氣和氧氣為主。消化道產生是指食物在腸道內被細菌發酵分解而產生的氣體,以二氧化碳、氫氣、甲烷為主,有些二氧化碳是經由酸和碳酸氫鹽的交互作用所產生。從血液擴散是指氣體從血管內擴散至我們的腸腔。
胃腸道氣體的排出,經口排出的為打嗝或噯氣,經肛門排出為放屁(矢氣),而大部分是被腸壁吸收。每人每日正常的排氣(放屁)量平均600-700毫升,每日高達25次的排氣(放屁)是正常的,每日平均排氣(放屁)次數為14次。99%的腸氣含有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氫氣和甲烷。
脹氣的原因 :破解「一肚子氣」的原因
1、腸道產氣的量增加
通常是因為對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像:乳糖不耐症)。
吃了不容易讓我們吸收的食物(像:高果糖、山梨醇和澱粉)。
吃了含有纖維素比較多的食物(粗糙),這些食物會增加我們腸腔的容量,並且會影響我們正常的腸胃蠕動,從而產生腹脹的情況。
長期用抗生素來抑制我們腸道的正常菌群,從而導致食物發酵產生一些氣體。
乳糜性腹瀉。
腸道細菌過度生長。
2、吞入的空氣量增加
(1)在我們大量飲水、吃東西速度過快、喝碳酸飲料、嚼口香糖、抽煙時,都容易吞入空氣。
(2)精神因素、容易焦慮、講話太快。
(3)某些胃腸道疾病,像:胃酸過多。
(4)某些藥物的影響。
(5)假牙不合時,因唾液增加,使吞咽動作較頻繁而吞入較多的空氣。
3、腸道蠕動不佳
胃輕癱、腸梗阻或腸壁張力減弱。
糖尿病、硬皮症、澱粉沉着症、脂肪不耐受症。
4、內臟對正常產氣量的敏感度增加
功能性腸障礙,像:腸易激綜合症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各種脹氣的特色: 打嗝、放屁、腹脹都是脹氣癥狀
打嗝或噯氣:食管或胃逆行排出氣體至口腔,稱為打嗝或噯氣。
兩者的差異在於:打嗝可伴隨橫膈肌痙攣。原因包括增加吞咽空氣量、喝碳酸飲料、嚼口香糖、抽煙、焦慮。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往往會藉由增加空氣吞咽來減少胃灼熱感,也可能因為受到某些食物(如:薄荷和巧克力)的影響導致下食道括約肌鬆弛。治療應着重在減少吞咽的空氣量,例如減緩進食喝水的速度、避免誘發因子、戒煙及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排氣:放屁,也就是矢氣,每日高達25次的排氣是正常的。
多數患者抱怨排氣增加,但真正次數並未超過每日25次。由於排氣的體積難以計算,計算每日排氣次數是最可靠的方式。在消化不良的患者,排氣增加是一種常見的早期癥狀。經過徹底的病史查詢和身體檢查之後,如果沒有器質性的病變,治療可以調整飲食習慣為主。
腹脹:腹脹的患者自覺會感到腹部有多餘的氣體,然而現有研究未能確認病人腹脹和無癥狀時,腹部氣體的體積或組成有無差異。
腹脹若伴隨腸道的功能性失調,例如腸易激綜合症,一般被認為與腸蠕動時間延長和內臟高敏感性有關。功能性腹脹的診斷建立於已排除蠕動異常、消化不良、感染、腸梗阻等原因。
脹氣該怎麼辦?
1、治療腸胃脹氣的原因。
2、調整飲食習慣。
3、避免會導致脹氣的食物,像這些食物含有乳糖、果糖、山梨醇、高纖維、高澱粉、咖啡因、薄荷及巧克力等都要避免。
4、改變烹調方法及攝取低產氣量飲食,包括少吃複雜的碳水化合物。
5、催眠治療或許可以幫助腸易激綜合症及頑固性噯氣患者減少腹脹和腸胃脹氣。
6、減少空氣吞入:停止吸煙,不吃碳酸飲料與口香糖,細嚼慢咽,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解答疑惑:
1、經常脹氣的人群,日常應該注意哪些事情?
在飲食上我們應該細嚼慢咽,避免一邊吃飯一邊說話。要做到均衡飲食,吃飯要定時定量,不要一次的大量食用容易讓我們產氣的食物,脹氣嚴重的應避開那些產氣的食物。
適度的減輕緩解生活壓力,找出適合我們自己的抒壓方式。
適當的運動運動,改變不良的姿勢和坐姿。
2、攝取大量的蔬菜水果,會不會使脹氣更加的嚴重?
蔬菜水果中含有多量無法被消化的纖維素,這些纖維素被我們送入大腸之後,會因腸內細菌發酵而產生大量氫氣,這就是為什麼剛改變飲食習慣,改吃較多蔬菜水果的人,常會變得比較容易脹氣及放屁的原因。因此,此時可改善烹調方法,食物應該切細、切碎、煮爛。
不過,人體腸道是有適應性的,大部分人在維持多吃蔬菜水果的習慣一段時間之後,肚子脹氣及經常放屁的情形自然就會改善了。
3、易引起我們胃腸道脹氣的食物有哪些?
高澱粉的食物:地瓜、芋頭、馬鈴薯、紅薯、栗子、南瓜、花生。
含氣的食物:氣泡飲料、酒、奶油、糖蛋白。
較難消化的食物:糯米、玉米。
膨脹或經過發酵的食物:饅頭、麵包。
蔬菜水果:菜花、韭菜、白蘿蔔、包菜、洋蔥、蘋果、西瓜。
豆類及豆製品:豆漿、豆乾、豆腐、豆皮、豆花。
奶類及奶製品:有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因為缺乏足量的乳糖脢,無法完全消化乳糖,在大腸內經細菌發酵而產生大量的氫氣。
油炸、高油脂、精緻的食物:因為較難消化,停留在腸道的時間較長,發酵的結果也會導致較多的氣體產生。
嚼食口香糖。
4、日常哪些穴位按摩可以防治脹氣?
小腿前外側,脛骨前緣外1橫指(中指)處,外膝眼下3寸(4橫指)為足三里,外膝眼下6寸為上巨虛,外膝眼下9寸為下巨虛。
天樞,肚臍與兩乳垂直交線,肚臍旁2寸。
我是張璐醫生,專註於胃腸疾病防治,關注我,不定期分享更多腸胃科普知識!有問題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或私發信息給我!<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