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觀點 | 債券投資≠無風險,正確認識債券投資風險

每當股市行情不好時,債券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低風險投資者的心頭愛。

投資債券確實相比於投資股票風險低,但並不代表債券投資沒有風險,小夥伴們在投資債券或債券基金時還得正確認識債券風險。

上期《大咖觀點》中,明亞基金固定收益部楊鈞童女士與大家聊了債券和債券基金的相關內容,還提到債券投資的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違約風險和利率風險。

今天,楊鈞童女士將繼續做客中國交通廣播電視台長三角頻率《財經先鋒》欄目,與大家深入探討債券投資中的風險。


嘉賓介紹 PROFILE

楊鈞童

明亞基金固定收益部

10年金融領域從業經驗

專註於宏觀和信用債方面研究


以下為訪談精華內容,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01

主持人:如何判斷債券違約風險?

楊鈞童:我們在分析債券的信用風險的時候,通常會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維度進行分析。

首先,宏觀層面的判斷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對整個經濟基本面的分析,包括經濟周期是處於發展期還是衰退期,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是寬鬆還是在收緊。

從歷史上全球債券違約的情況來看,債券的違約率和經濟基本面是存在比較明確的負相關關係的。

如果整個宏觀環境是處在一個信用環境比較差的時候,債券違約率會相對高一些,那我們會建議採取一些相對來說比較防守的投資策略,比如投資更高信用等級的債券、縮短久期等等。


中觀層面就是行業分析,可以從行業的生命周期、行業內部競爭格局、供給和需求的特徵、產業政策等等角度入手。

行業不同生命周期對應的經營模式、發展方式、資金運營特徵都會有比較大的區別。

在行業分析的時候我們通常還會做一個橫向的排序,就是哪些行業或者行業當中哪些個券的風險相對更高,投資時可能需要迴避或者是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


02

主持人:講完了宏觀和中觀層面,那麼,微觀層面的分析就是對單個企業的分析吧?

楊鈞童:是的。對於企業基本面的分析,我們通常採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去判斷

定性分析考察的是經營風險定量分析則是考察企業的財務風險

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分析相結合,可以得出對於一個企業個體綜合實力的判斷。


首先,定性的分析,也就是企業經營情況的分析,它的重要性可能是和定量分析同等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

具體分析的內容就包括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怎麼樣,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怎麼樣,上下游的情況怎麼樣等等。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方說一個企業是高速公路行業的,我們通常覺得這個行業資質是比較好的。

因為它有穩定的現金流收入,但是如果這個企業只有一條路或者一座橋,那麼風險可能會比較高,萬一它的路橋要大修,或者在它的路橋的旁邊有一個分流的公路或者鐵路的話,可能對於這個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影響是非常大的。

所以對於這種經營集中度比較高的企業,風險相對來說也比較高。


再舉一個企業競爭格局的例子,比如三大運營商的上游企業,也就是通信設備的提供商。

他們一般盈利都還不錯,但下游是比較強勢的,這個時候就要特別關注企業應收賬款的回款情況,也就是下游的運營商大概多長時間才把設備款的現金付給它。


03

主持人: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定量分析吧。

楊鈞童:定量分析主要是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的分析

其實在計算這些財務指標之前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需要對報表的質量做一個評估。

大家都知道,上市公司也好,發債企業也好,財務報表都是需要經過專業機構進行審計的。

那麼,如果企業頻繁更換審計師,尤其是在出年報之前突然更換審計師,並且從大的審計師事務所換成一個小所,就需要特別引起關注。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點是審計報告中的審計師意見,比較常見的是標準無保留意見。

如果是保留意見的話,就要看這個保留意見具體是針對什麼問題,像是針對“應收賬款回收情況存疑”這種比較關鍵的問題,就需要我們特別的關注。


財務指標方面,我們在評估企業的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幾個方面,都有很多個不同的財務指標,比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短債比等等,可以從各個維度對企業情況進行評估,今天在這裡因為時間關係就不做詳細展開了。

上面講的這些是針對債券發行主體的一個基本分析框架。

還有一些債券會有增信措施,比如第三方連帶責任擔保、抵押質押、第三方差額補償措施等等。

對於含有增信措施的債券,我們還需要對具體的擔保形式和擔保人的資質做進一步的分析。


04

主持人:明亞基金在信用債分析方面,具備什麼優勢呢?

楊鈞童:首先,明亞基金的核心管理團隊和投研團隊成員都擁有多年豐富的投研經驗積累,在宏觀、固收、信用研究、量化投研和資產配置等方面都有專業團隊進行深入研究。

在債券信用研究方面,搭建了較為完整的評估邏輯和科學的分析模型,助力投資團隊發掘投資機會,防範信用風險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我們下期再見。


重要聲明:本文非基金宣傳推介材料,文中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構成任何銷售要約,亦不構成未來本公司管理之基金進行投資決策之必然依據。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者購買基金時,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自行做出投資選擇,基金以往的投資業績,不代表未來業績。本公司並不保證本文件所載文字及數據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也不對因此導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資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本資料中全部內容均為截止發布日的信息,如有變更,請以最新信息為準。若發布的文章或其他內容轉載第三方報告或資料,轉載內容僅代表該第三方觀點,並不代表明亞基金的立場。除非另有明確說明,發布內容的版權為明亞基金所有。未經明亞基金的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刊登、發表或引用,轉發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