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算人均 GDP、購買力平價或名義 GDP 時,哪一個更有意義?


“名義 GDP”一詞有兩種不同的含義:一種遵循標準的經濟術語,另一種則不然,因此可能會造成混淆。


在標準的經濟術語中,“名義 GDP”是指一個國家在特定年份(或季度等)內以本國貨幣單位和當時的通行價格衡量的國內生產總值。因此,土耳其 2016 年的人均名義 GDP 為 32,580 新土耳其里拉。再說一遍,稱這個數字為“名義”只是意味着它以當前里拉表示——即 2016 年的價格。

通常,“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不同——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用前一個基準年的現行價格表示。這樣做使我們能夠區分觀察到的名義 GDP 變化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國家最終商品和服務產出的變化引起的,而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價格水平的變化。要計算實際 GDP,請將每年的名義 GDP 除以 GDP 平減指數——該年價格水平相對於某個基年的價格水平的指數。以土耳其為例,基準年是 2009 年。在 2009 年至 2016 年之間,土耳其的名義人均 GDP 每年增長 12.8%,但人均實際 GDP 增長要慢得多——每年增長 5.0%。在此期間,名義 GDP 每年剩餘的 7.8% 僅反映了通貨膨脹。


簡而言之,“名義 GDP”是所有其他 GDP 計算的起點。根據價格水平的變化進行調整,我們得到了“實際 GDP”(總量或人均),這是衡量特定國家一段時間內經濟增長的主要指標。

在 Quora 上使用“名義 GDP”的第二種方式是作為“GDP 轉換為美國美元按市場匯率計算。”在這裡,重點不是特定國家經濟產出隨時間的變化,而是通常在同一時間點衡量的兩個或多個經濟體的相對規模。 GDP 換算成美國以市場價格計算的美元是進行此類比較的基礎之一。這種比較的另一個常見基礎是 GDP 轉換為美國。購買力平價 (PPP) 匯率。與僅受商品、服務和金融資產跨境流動影響的市場匯率不同,PPP 匯率考慮兩個或多個國家的相對價格水平,包括未交易的商品和(主要)服務國際上。這兩種匯率的不同主要是因為使用非熟練勞動力生產的服務(如理髮、出租車和其他當地交通、家庭和其他個人服務、建築等)在較貧窮的國家便宜得多。這意味着根據市場匯率比較不同國家的人均 GDP 往往會對這些經濟體的規模產生誤導。特別是,以市場匯率為基礎的比較往往會使較貧窮國家的經濟與較富裕國家的經濟相比,看起來比實際規模還要小。


相比之下,不同國家人均 GDP 之間基於購買力平價的比較提供了一個更全面的,至少在我看來,更準確地衡量它們的相對規模。一般而言,使用購買力平價匯率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使用市場匯率所隱含的富國和窮國之間人均 GDP 的巨大差異。例如,按市場匯率計算,土耳其2016年人均GDP為10788美元,僅為美國(57467美元)的18%。相比之下,當使用 PPP 匯率時,土耳其的人均 GDP 上升到 24,244 美元,是使用市場匯率計算的數字的兩倍多,是美國相應數字的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