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新聞每日指標》(Mortgage News Daily Index)公布10月7日的30年期固定房貸利率,已經飆升至7.12%。與去年元月當時的2.65%相較,房貸利率已經增加了4個百分點、或者2.5倍。
財星雜誌在9月引用Zillow公司製作的全美地區房價指數,發現從2022年5月至8月,短短四個月期間內,過去熱騰騰的加州、科羅拉多、德州奧斯汀等區域,都已經出現超過10%的跌幅。Zillow統計全美896個城市與地區,有117個出現逐月下跌的趨勢,被公認為“泡沫城市”的德州奧斯汀、艾達荷州首府Boise、拉斯維加斯、鳳凰城等全數下跌,而科技公司雲集的高價區如舊金山單月下跌7.8%、聖荷西下跌10.6%,更顯示科技股股價暴跌已經引發房地產價格下挫。
房地產價格下挫是全球現象,其他國家如澳洲、新西蘭、加拿大等,過去幾年上漲的幅度超過美國絕大多數城市,如今也率先走跌。高盛證券在9月初提出一份全球房地產市場預測報告,直接點名新西蘭的全國房價到了2023年底將會重挫21%、澳洲重挫18%,加拿大則比目前下跌13%,這代表部分地區的年度跌幅將會逼近3成。
上周五(10月7日)美國勞動部公布9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為26.3萬人,9月份失業率為3.5%,比上個月還下降0.2個百分點,非農新增就業人數也比市場預期的25萬人要多出1萬多人。
充分就業的勞動市場能否冷卻,固然是預測通貨膨脹何時獲得壓制的重要指標,失業人數增加雖然是悲劇,卻可抑制薪資上漲的增幅,進而緩解物價上揚壓力。但是,財富效應也是聯準會試圖控制通貨膨脹的重要工具,在冠病疫情期間飛漲的股票與房地產價格,是引爆美國通脹的火藥庫,聯準會藉著暴力升息來打壓股市與房市,成效則會比勞工就業更快速、更有成效。
相較於勞動市場,資產價格對於利率的敏感度更高,擠泡沫的速度更快,財富緊縮的效果也更顯著。美國房地產建設公司的ETF跌掉34%,跌幅接近NASDAQ(年初至上周五跌32%),超過標普500(年初至上周五跌23.64%),已經飆升至7%的房貸利率正在快速引導房價下跌,如果高盛證券預測的跌幅值得參考,那麼我們將可預期美國整體房市下跌15%~20%。
聯準會快速升息對於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冷卻效應,肯定要遠遠超過勞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