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民警講述戰“疫”一線的親身經歷:“萬名民警入百萬家”活動台

講述人:任全明(天津市公安局河西公安分局下瓦房派出所民警)


1月24日零時起,天津市啟動《天津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應急預案》一級響應,協助社區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阻斷病毒傳播渠道,是基層民警每天的任務之一。



一天早上,我與輔警李小剛到河西區富裕廣場社區進出口,與社區工作人員一道為居民測體溫、登記外地來津人員。

在此過程中,我的手機響起,“二樓住戶將垃圾袋放在房門口,都好幾天了也不清理。”居民張嬸反映。

我知道,住在二樓的是兩名在天津工作的廣東小伙,節後從老家返津,按照公司要求正居家觀察。

撂下電話,我交接好工作,立即前往查看。

剛走到張嬸家樓下,就看一個人戴着口罩拎着三兜垃圾出來,他就是張嬸說的二樓租客之一阿文。



熟悉掌握片區內常住戶、租住戶情況是社區民警必須掌握的技能,再加上今年年初天津公安啟動的“萬名民警入百萬家”活動,更加充實了我們的數據庫。正是這份翔實的台賬,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最近身體怎麼樣?家裡糧食蔬菜夠吃嗎?需要什麼可以告訴我。”合適的溝通方式能迅速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東西還夠,謝謝警官。”阿文回答道。

“如果有垃圾選擇合適的方式置放哈。”我指了指垃圾筐說。

“明白。”阿文紅着臉,做了一個“OK”的手勢。



往小區門口走的途中,我遇到在天津工作的加拿大人馬國田(中文名),眼看工作簽證到期,由於出入境管理部門暫停窗口服務無法辦理延期,他擔心被處罰曾向我諮詢。

“我專門問了出入境管理部門,他們回復,疫情防控期間,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與當前實際,對因疫情防控原因難以按時出境且無法及時辦理簽證、停居留證件延期手續的,移民管理機構可依法依規視情從輕、減輕或免予逾期居留處罰。”我對馬國田說,“疫情結束後你要第一時間到出入境管理機構辦理相關手續,這段時間減少出門,防止交叉感染。”

“多謝,多謝。”我的回答平復了馬國田的焦慮。



下午,正在片區警務室值守的我接到一居民投訴,反映其樓上住戶噪音擾民。

原來,樓上住戶12歲的兒子因學校停課在家,十多天沒出屋,為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孩子做起了家庭“廣播體操”。

樓下住戶是一對雙職工,因為疫情都在家辦公。

之前均是晚上倦鳥歸巢的兩家人本來相安無事,現在因疫情改變的生活節奏,卻引發了摩擦。

“可以做做俯卧撐、仰卧起坐一類的無氧運動。

想做激烈運動,先跟鄰居商量個時間段,避開人家辦公休息時間。”聽了我的建議,樓上的住戶點頭答應。



解決好鄰里矛盾後,我又趕到片區內的某大廈,在那裡辦公的某保險公司營業網點有2000多名員工,近日,網點準備復工,員工陸續返津。

“外勤人員最好在家辦公,不要回到大廈,減少集中辦公人數;復工要分梯次,先少後多,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再逐步增加,如果一下子有上百人復工,一旦出現被感染者,對公司運營非常不利。”我的意見最終被採納,根據業務情況,保險公司大幅精減了首批複工人員,及時調整了辦公方式。



除了寫字樓外,我的管片內還有一些銀行網點與商業店鋪。疫情發生後,銀行網點大多實行錯峰營業模式。為及時掌握情況,我收集匯總所有銀行網點的營業時間,按時巡防查看,及時疏導客流,避免發生顧客等候聚集情況。

除夕以來,核查、巡邏、走訪是我每天工作的常態,這時候不能有絲毫鬆懈。

現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群眾平安、片區內無事。

大家平安了,我的心也就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