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延續!青島21歲女孩意外離世,父母含淚捐出她7個器官組織,挽救7個家庭

半島全媒體記者 滕鏡淑 齊娟

“假如我只剩下三天時間,我想吃好多好吃的,想喝奶茶,想玩遊戲,想……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愛自己,愛爸爸媽媽,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要熱烈而自由地活着,要狠下心來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9月13日,因突發意外,經搶救無效後被宣布腦死亡的21歲女孩劉佳麗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完成了心臟、肺臟、肝臟、雙腎、眼角膜的捐獻。從此,她的這些器官將在5個人身上發揮作用,讓2個人重見光明,挽救了7個家庭。

對於劉佳麗的父母來說,將女兒的人體器官捐獻出去是他們做過最難的決定,但他們想把生的希望傳遞下去,“這也是女兒的心愿,她早就有了器官捐獻的想法,我們也是後來從她的大學文章中知道的,我尊重她的決定,幫助一個生命就等於幫助一個家庭。”劉佳麗的父親說。

五十多天的奇蹟守候

日記成了最後的留念

劉佳麗自拍(受訪者提供)

劉佳麗一家還是沒有等來奇蹟。她的父母在重症監護室守了一個多月後,昏迷的女兒再也沒有醒來,她的父母悲痛地接受了這個噩耗。

據了解,劉佳麗今年21歲,是青島膠州人,就讀於營口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專業,她是爸媽的“貼心小棉襖”,平日里總是熱心助人、明理懂事。劉佳麗向來是父母的驕傲,學習成績優秀,家裡的獎狀掛了滿牆,“她平時是一個心思細膩的孩子,很善良很孝順,每次假期回來都要去看望家裡的老人,作為家裡的長女,也會很關照家裡的弟弟妹妹們,今年我們還一起照了全家福,沒想到成了最後的紀念。”回憶起女兒的點點滴滴,想到要與女兒永遠分開,劉佳麗的父親滿眼都是淚光。劉佳麗的父親告訴記者,女兒很少讓他們操心,家裡還有一個妹妹,因為平時夫妻二人工作忙,劉佳麗很早就學會了操持家務,“洗衣,做飯,輔導妹妹學業,只要佳麗在家,這些都是她在忙活,有時候我和孩子媽媽累了一天回來,總能吃到女兒做的熱乎飯,這些最日常的幸福現在再也感受不到了,本來還說過幾天要帶着妹妹去海邊玩。”劉佳麗父親回想起女兒再次掩面哭泣,“孩子昏迷這一個多月,我們一直守在重症監護室門口,每天都期待有奇蹟發生,媽媽現在很難接受這個事實。”

劉佳麗參加活動照片(受訪者提供)

記者得知,劉佳麗平時有寫日記的習慣,厚厚的本子現在成了她給家人最後的留念,“事情發生的太突然了,她的日記,我現在都不捨得看,孩子媽媽看一次哭一次,作為家裡的頂樑柱,我不能倒下。”

“……然後陪他們說說話,還要跟妹妹說不要惹爸媽生氣,他們很辛苦,要好好孝順他們。最後跟爸爸媽媽說好我要捐獻器官,這樣也相當於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活着了吧。”這是劉佳麗在大學寫下的文章《假如我只剩三天》中的一段話。“當時感覺天都塌了。”劉佳麗的父親說,決定捐獻器官的時候,女兒一直在ICU,醫生過來告知女兒已經腦死亡,沒有救治希望。“我看到她在大學寫的一篇文章,裡面她說了自己想捐獻器官,也是女兒的心愿,我和妻子也覺得這是生命的延續,女兒能以另外一種方式活在這個世上,還能救這麼多人。”他說。

就是這樣一位善良孝順的小姑娘,在花一般的年紀因為一場意外不幸離世,讓她的家人陷入沉重的悲傷之中。每次回想起之前的一幕幕,劉佳麗的父母都止不住地落淚。

平日熱心公益

是學校里積極的志願者

劉佳麗的男朋友小宋是東北人,劉佳麗發生意外後,他一直待在青島,白天上網課,下午就去醫院裡守着,和劉佳麗的父母一起祈禱有奇蹟發生。

小宋回憶到,他們相識一年多,當時學習成績優異的劉佳麗作為班導和他結識,印象里的劉佳麗是一個特別熱愛做公益的善良姑娘,“平時周末有時間她會去敬老院幫忙,還參加過關愛自閉症兒童的志願活動,後來老師還讓她做志願隊的隊長,”小宋告訴記者,“她是一個很溫柔的姑娘,學習也好,考慮周全,積極向上,我們倆是同一個專業,經常一起到圖書館學習,未來都規劃好了,說好了畢業之後來青島一起工作生活,最近總是去醫院看她,我沒辦法接受,沒想到她會突發意外。”小宋談及劉佳麗幾次掩面啜泣。小宋還說,劉佳麗平時是一個節儉的姑娘,對家人和朋友很大方,她一直想去重慶旅遊,於是小宋偷偷攢錢,想帶她去給她一個驚喜,錢馬上就攢夠了,但劉佳麗卻失約了。

記者了解到,劉佳麗曾一度想去獻血,但是由於身體偏貧血一直沒辦法完成,在劉佳麗的影響下,小宋也登記成為了器官捐獻志願者。“現在覺得健康平安是最重要的,如果能給絕望中的家庭帶來希望,那我的生命也有了意義。”

捐獻女兒器官

以另一種形式延續她的生命

在失去女兒的巨大悲傷中,劉佳麗的家人們做出了一個偉大的決定,將她的器官捐獻出去。

醫護人員默哀(醫院提供)

“我們在媒體報道中看到了許多生命結束前捐獻器官的報道,而且在我女兒住院期間,也有很多身邊的親朋好友幫助我們。特別是有很多陌生人為我女兒捐款,這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暖和善意。所以我也想做一些回饋社會的事情,把她的器官捐獻出來,去幫助更多的人,也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劉佳麗的父親說。“因為我們正在經歷失去親人的痛苦,希望佳麗的生命能夠通過器官捐獻得到另一種方式的延續,這樣還能為其他深受疾病折磨的家庭帶去生的希望。”

醫院談話室

9月13日上午9:29,佳麗離開了我們,在青島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和青大附院器官捐獻協調員的共同見證下,青大附院醫務人員在手術室深深地鞠躬致敬後,劉佳麗的器官獲取手術順利進行。她捐獻出的心臟、肺臟、肝臟、雙腎臟多個器官,通過人體器官捐獻計算機分配系統完成分配後,目前已成功手術移植給5名器官衰竭患者,捐獻的眼角膜也將使兩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隕落的生命變得華彩壯麗,劉佳麗完成了一場崇高的“生命接力”。

截至目前,全市已捐獻器官1137例

青島大學醫療集團副院長、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蔡金貞介紹,目前,我國有數十萬名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手術,而現階段可供移植的器官供需比約為1:30,遠遠不能滿足患者的需要。人體器官捐獻沒有絕對的年齡限制,主要看捐獻者是否符合器官捐獻的條件。在蔡金貞看來,對於急切渴望得到器官移植的患者來說,就眼下的捐獻量而言是遠遠不夠的。很多生命仍在苦苦等待。有部分患者在等待中離開了這個世界。

為了積極推動器官捐獻,全市紅十字會系統與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青島大學醫學部、青島眼科醫院等單位密切配合,通過創建“大愛無疆”捐獻者信息平台,開通捐獻登記網上通道,在各大醫療機構設置“九月愛心崗”等,極大地方便了市民辦理捐獻手續。“九月天使”公益品牌成為捐獻事業的代表,捐獻工作逐步完善,捐獻數量逐年上漲,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國區域特色的器官捐獻“青島模式”,獲得全國乃至世界的認可。截至2022年9月13日,全市已通過“大愛無疆——奉獻者信息化平台”登記捐獻志願者6326名,已捐獻遺體1124例,捐獻角膜1814例,3600餘名角膜致盲者因此重見光明,捐獻器官1137例,救治器官衰竭者3000餘名。

據青島市紅十字會事業發展部部長張少芹介紹,市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辦理遺體器官角膜捐獻登記: 一是通過青島市紅十字會官方網站“大愛無疆——奉獻者信息化平台”進行線上登記。二是攜帶身份證原件到就近的各區市紅十字會現場辦理。三是通過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青島市市立醫院、青島眼科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門診大廳的“九月天使”愛心崗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