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天,龍王是要到礁石上盤卧,把身上的龍鱗曬一曬,曬龍鱗有啥好處呢?估計是晒晒更健康吧!畢竟河裡面濕氣那麼大,天天待在河裡面,擱誰誰也受不了啊?趁着放假晒晒太陽,去去濕氣去去霉氣去去寄生蟲也是很有必要的嘛?
龍王不上班曬龍衣,被村民看到了,大家想着既然龍王都曬龍衣,那自然是好的,我們也都把衣服拿出來晒晒好了。
小暑天雨水多,高溫高濕,衣服被褥容易生病菌,發霉,有味道,趁着暫時的農閑,把被褥,衣服等拿到外面,讓暑天大太陽晒晒,去去霉氣濕氣,去除蛀蟲,當然也求得大吉大利。
六月六,家家戶戶晒衣忙。從高處望去,那村莊里,一片繁忙景象,紅的,綠的,黃的,花的,迎風飄舞,令人眼花繚亂。
在這一天,讀書人也把書拿出來晒晒,避免因潮濕導致書本腐爛,曬書避免書被蟲蛀。
不僅民間晒衣曬書,在皇宮裡,皇上也要曬龍袍,曬鑾駕,大臣們也要曬官服,宮女們都會把衣服拿出來晒晒。
人們在小暑節氣,三伏天晒衣曬書,也稱“曬伏”,伏與福同音,六月六也叫做“曬福”日。
看嘛!大家一起晒晒總是好的嘛?晒晒更健康!
和尚們,也要把經書拿出來晒晒。
大家都看過西遊記吧!唐僧求得真經之後,過通天河的時候不是被老烏龜給弄到河裡面去了,那經書都濕了,濕書怎麼能給唐太宗交差呢?也傳不了經法是吧!
上岸之後,老天看到師徒四人取經不容易,當然也不容得佛法有失,就雨過天晴,大太陽照耀,師徒四人趁着天放晴趕緊把經書拿出來晒晒,佛家在這一天翻曬經書,也被叫作“翻經節”。
這一天也叫做“姑姑節”,相傳這一天要把剛出嫁的女兒接回娘家小住幾日。
為啥呢?可能怕新夫妻勞累吧!六月六農事也不是太忙了,把女兒接回去,團聚團聚,母女兩說說悄悄話。
其實,姑姑節來源於一個歷史故事,晉國狐偃因為驕傲自大,氣死了親家公,女婿想尋找機會為父報仇,狐偃女兒知道了,半夜偷偷跑回家告訴父親,狐偃知道以後,做了準備,女婿也沒有得逞,在女兒的勸說下,翁婿兩人和好了,皆大歡喜,狐偃也改掉了自己的毛病,以後每年的六月六,狐偃都把女婿女兒接回家小住幾日,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姑姑節。
六月六,還被古代官方稱之為“天貺節”,相傳宋真宗趙恆,非常迷信的一個人,也是非常虛偽的一個人,在六月六這天讓下面官員給老百姓發告示,說自己在六月六,被上天賜了一本天書,說明自己是個好皇帝,為了讓老百姓相信這件事,還定這天為“天貺節”,就是上天恩賜的節日。說白了,就是糊弄老百姓而已,便於統治管理。
六月六,處於小暑大暑節氣,正是三伏天,在暑天的日子裡,本就節日不多,逢雙的日子自然是加上各種傳說故事,值得慶賀一下。
六月六,新麥已經收割完成,這天天氣也比較炎熱,相傳也是祭祀山神和麥王的生日,這天要吃新麥做的涼麵,喻義“六六大順”。
有的地方在六月六這天有吃兔肉的習俗。據說是因為六月間禾科作物正是結籽時,這時候春天野兔也都長大了,容易糟蹋糧食,吃兔肉是為了減少兔子對莊稼的危害。
當然了不可能家家戶戶都能吃到野兔,後來逐漸發展成用新麥磨成的麵粉,做成“面兔子”,就是合面做成各種兔子的形狀,蒸了吃,就是希望野兔不要糟蹋糧食,寓意今年有個好收成的意思吧!
六月以前,人們辛苦勞作,平時都是吃黑面,到了六月六這天,趁着好日子,用新麥做一頓好吃的,犒勞犒勞自己,調節一下心情,也期盼着來年糧食能有個好收成。
“六月六曬龍衣,龍衣曬不幹,連陰帶晴四十五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六月六這天如果天氣有雨,沒有大太陽,連衣服都曬不幹,那麼接下來四十五天就會頻繁下雨,直到四十五天,到七月二十一雨水過去,天氣才會放晴。
六月六,一般在初伏,小暑節氣之時,在南方長江流域梅雨季節已過,雨勢往北到黃淮以北地區。但是如果當年冷空氣比較強烈,與暖濕氣流交匯,雨勢又會回過來,梅雨季節又回來了,接下來大暑又會頻繁下雨,直到秋天到來雨勢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