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戰忽速遞
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當美國不斷瘋狂試探俄羅斯的時候,普京該如何帶領俄羅斯走出困境,並贏得勝利呢?日前,據美聯社報道,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北約將在下周舉行年度例行核威懾力量演習,在他看來,如果取消核威懾演練,等於向俄羅斯發出“錯誤信號”。他還說,北約此舉是“防止事態升級”的最佳方式。此外,七國集團和北約表達了對烏克蘭支持的姿態。
當北約準備露出核肌肉的時候,梅德韋傑夫在社交平台上發文,警告西方不要向基輔提供射程更遠的武器系統,以免引起世界大戰。此前,美英法德等向烏克蘭提供了海馬斯等多管火箭炮系統。在梅德韋傑夫看來,那會助長烏克蘭的氣焰,烏軍可能使用美製武器攻擊俄本土,那麼俄羅斯除了反擊,恐怕別無選擇。梅德韋傑夫希望,華盛頓“年邁的領導人”和北約那些“愛出風頭的人”應該“動腦子”思考一下後果。
美國為首的北約為什麼要瘋狂試探俄羅斯,還要亮出核肌肉,梅德韋傑夫發出的警告西方會當回事嗎?在分析上述問題時,不能忽視兩個背景,其中一個背景是,隨着俄軍用導彈轟炸烏克蘭全境,俄烏衝突開始升級,迎來第二階段的博弈。在新的博弈當中,普京有意使用俄羅斯的軍事優勢,打擊烏克蘭的囂張氣焰,遏制烏克蘭對新加入領土的攻擊,同時要讓烏克蘭認識到,俄羅斯有決心有能力剷除那些受西方控制的政權。澤連斯基領導烏軍抗擊俄羅斯,的確給了俄羅斯上了一課,俄羅斯逐漸明白什麼叫“驕兵必敗”的道理,所以不得不重新審視烏克蘭。普京只要拿出全力來應對烏克蘭,打掉西方的代理人,俄羅斯才能在談判桌上掌握關鍵話語權。
另一個背景是,美國和北約不斷針對俄羅斯,美俄關係持續緊張。當下的美俄關係滑到了冷戰以來的最低點,原因並不複雜,因為美國想藉助一場現代化局部戰爭,以最小的戰略代價達到拖垮肢解俄羅斯的戰略效果,於是,美國及其盟友通過代理人戰爭,配合經濟制裁等混合戰模式,不斷給俄羅斯施壓。儘管俄羅斯有意避免與美國衝突,有意把鬥爭控制在自己能接受的範圍,但美國卻通過一系列試探措施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逼得俄羅斯沒有迴旋的餘地。
了解這兩個背景,再結合北約準備舉行核演練以及梅德韋夫的警告,可以看出來幾點:其一,美國把自身和西方的利益擺在首位,始終沒有顧及俄羅斯的感受,哪怕引發世界大戰,美國都要達到自己的目標。自今年以來,美國連射多枚洲際導彈,其針對俄羅斯的意味很濃。而且,美國精英好像做好與俄羅斯“決一雌雄”的準備。可以說,美國為了維護自身霸權已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這麼做得直接後果是,俄羅斯不得不把核武抬上發射架。
其二,擺在普京面前的選擇真的不多。普京執掌俄羅斯的時候,還對西方抱有幻想,甚至有意加入北約,以換取美國和西方集團的“理解”。然而,北約多次東擴,使普京明白一個道理,西方始終是一幫弱肉強食的傢伙,他們不會同情弱者,只會欺凌弱小。俄羅斯的示好換不來西方的“鮮花掌聲”,只會換來變本加厲的戰略遏制。用普京的話說,西方想要肢解俄羅斯,想奴役我們。
當北約一再逼人的時候,普京還有什麼選擇,要麼絕地反擊,要麼妥協認慫。顯然,前者才符合普京意志。
其三,世界因為美俄的博弈而在發生變化,各國可能得做出自己的“判斷”。若美俄全面博弈,世界各國得有反應,若核戰爆發,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儘管五大國形成了不打核戰的共識,但誰都知道,任何協議的遵守要看對方的誠意,如今的美國連聯合國都不放在眼裡,會受一紙協議約束嗎?
有專家指出,當一個大國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它只能奮起反抗,因為能保障一個民族生存的最好方式便是拿起武器,對敵人大聲說不。美國對俄羅斯的咄咄逼人,絕不是明智的戰略選擇,更不是各國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