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點已至,完成嘉里物流控股後,順豐的營收足以逼近世界 300 強,也正在帶領中國物流越走越好。
本周三,胡潤研究院發布《2021胡潤百富榜》,快遞物流業共有16人入圍,只是排名都有所下降。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衛的排名也下降了六位,但仍保持在第十。
而王衛名下的上市公司,也會在今年達到四家。分別是順豐控股,今年5月上市的順豐房托,收購完成的嘉里物流,和已經提交招股書的順豐同城。
10 月 28 日晚間,順豐控股發布了今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達 1358.6 億元。但本次的財務數據,僅有資產項已與嘉里物流並表,不過這也因此使得順豐的總資產增加 71.44%,達到了 1905.69 億元。
但綜合疫情等影響因素,國際物流運費在今年暴漲,也令嘉里物流今年上半年因此獲利暴增 2.15 倍。廣發證券分析師預計,今年全年嘉里物流收入可達 676 億港元(約 555 億元人民幣)。華創分析師則預計並表之後,順豐在今年的營收將達 1913 億元人民幣。
來源:廣發證券研究中心
來源:華創證券
羅戈網.物流沙龍也因此測算,在完成對嘉里物流的控股之後,順豐的今年營收將預計達 2000 億人民幣左右,足以躋身 500 強,並逼近世界 300 強。
從福布斯在今年 5 月發布的全球企業 2000 強榜單來看,其中排名第 500 位的來德愛(Rite Aid) 營業收入為 240 億美元(約 1532 億人民幣),排名第 300 位的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為 395 億美元(約 2522億人民幣)。
儘管當時順豐僅位列第 510 名,但順豐顯然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物流企業的努力和韌性。
01 取嘉里之精華
今年 2 月順豐就發布公告,表示將控股嘉里物流,以 176 億港元(約 145 億人民幣)收購 51.8% 的股權,終於在本月完成了入主程序,正式換班。
本月 13 日,嘉里物流發布委任主席及董事的相關公告,順豐董事長王衛正式出任董事會主席。此外,陳飛(順豐集團助理 CEO 、代理 CFO )、何捷(今年 9 月才出任順豐副總經理暨財務負責人)及陳穎珊(嘉里集團聯席法務總監)同時出任非執行董事。
來源:嘉里物流聯網有限公司公告
被順豐控股前的嘉里物流,原本隸屬於郭鶴年家族旗下的嘉里建設公司,以貨倉服務起家, 1981 年在香港成立,原名為 “嘉里貨倉(香港)有限公司”,之後業務才由從倉庫擴展至運輸物流整個行業。
來源:廣發證券研究中心
2013 年,嘉里集團(KGL)從嘉里建設分拆上市。直至順豐換班前,郭氏集團都通過嘉里集團控股嘉里物流。
年初消息初次公布時,二級市場反應劇烈,順豐在 A 股開盤不到半小時就漲停,增加了 478 億元的市值,總市值超過 5000 億元,嘉里物流在港股的股價也漲了 32% 。
相比之下,這一次資本市場顯得很平淡,但也在意料之中。順豐整體股價在年初直線下降近乎腰斬,而從本次公告日至本周收盤,甚至由 67.9 開始小幅下降。此外,嘉里物流也僅有 1% 左右的增幅。
消息“飛”太久或許並不是主因,財務數據才是。
前者而言,順豐今年的財務公告都並未給足投資者信心,一季度虧損超 9 億元,儘管二季度扭虧,但前三季度凈利潤卻預計下滑 70% 。後者來說,疫情影響下全球供應鏈受阻,主攻國際市場的嘉里物流,半年報顯示凈利同比增長 189% ,已在公布後的 8 月末漲幅近 50% 。
華創分析師從去年 4 月開始,針對順豐展開系列研究,並在上個月發布的《解碼順豐系列研究(十五)》中繼續保持觀點:“公司拐點基本確立、趨勢明確,正處於市值修復戰略機遇期。”
而作為全球第 6 大貨代公司,即便沒有疫情加成,嘉里物流的長處也正是順豐所需要的。
來源:廣發證券研究中心
此外,從財務數據來看,被順豐出售給嘉里集團的“中國香港的貨倉業務和中國台灣的嘉里大榮”對順豐來說並不是那麼必須。2020年,公司國際貨代、物流營運(合同物流)、香港貨倉的分部營業利潤分別為 10.17 億港元、20.95 億港元和 4.87 億港元。
對於中國台灣地區業務出售,台灣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系的林繼昌老師對羅戈.物流沙龍表示:“嘉里大榮在中國台灣地區主要運輸高科技類產業,儘管其利潤率在去年各項業務中最高,但長期來看,發展也比較容易遭遇天花板。”
來源:廣發證券研究中心
其主要原因是,得益於密集的超商網絡,中國台灣地區居民寄送普通輕貨會選擇日企超商,與其深度綁定的物流公司(例如黑貓宅急便)使用率自然也更高,而寄送大件貨物則會選用郵局。“因而在此次收購後,嘉里大榮與順豐雙方將藉由各自於運送上的優勢,相互提供更好的陸路運輸服務。”林繼昌老師補充道。
此外,還值得補充的是,今年 7 月,中國台灣地區證交所還對嘉里大榮沒有及時發表股權公告,處以違約金新台幣 3 萬元(約人民幣 6 千元)。認定為“對有價證券上市公司重大訊息之查證暨公開處理程序”第 4 條第 1 項第 1 款情事,惟該公司延遲輸入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畫面,已違反上述規定。”
基於近似的理由,以同樣的方式處理香港貨倉業務對於順豐來說,確實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因此完全可以說,順豐取得了對它來說嘉里物流最重要的那部分精華。
02 以 UPS 為鏡
作為全球最大的快遞運輸公司,UPS 長期以來都代表着這個行業的上限:位列第 165 的世界企業排名 , 1600 億美元左右的市值,擁有超 200 架噴氣機隊,串聯了全球 2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業務網點。
而在不少中國從業人員的心裡,某種程度上,順豐就是中國的 UPS 。二者相似之處頗多,比較的相關報道與分析也都層出不窮,但主要還是分為橫向與縱向兩個角度。
橫向經驗源於歷史。UPS 歷經百年,成長路徑完整且有跡可循:
- 1907—1913年 創立消息遞送服務
- 1913—1918年 開展零售遞送業務
- 1918—1930年 進入公共承運人時代
- 1930—1975年 服務拓展與轉型
- 1975—1990年 發展UPS航空公司,發力國際市場
- 1990—1999年 持續創新
- 1999—2010年 全球貿易與發展
- 2010—2021年 物流新時代
由運輸遞送轉型為公共承運人,由成立航空公司到建造機場拓展全球市場,再到轉型供應鏈服務, 順豐的每一個關鍵轉折點都與 UPS 近似。
縱向經驗來自業務。不僅是作為快遞運輸企業,更是作為供應鏈服務企業。
華創分析師在順豐系列研究報告中,引用聯邦快遞在 2000 的年報:“例證是解釋供應鏈內涵概念的最好方式。”藉此更好的解釋供應鏈這門比較抽象的生意,是如何成為綜合集成的模式,為企業造血。
同時,分析師還將供應鏈服務結構為六大行業與四項基石,並通過幾個具體的企業實例作為補充說明:
六大行業:醫療健康、高科技、航空航天、快消品、工業品、汽車
四項基石:倉儲、配送、售後支持、運輸管理
來源:華創證券
來源:華創證券
來源:華創證券
綜合來看,以 UPS 為鏡當然無可非議,但若想要試圖能夠藉此觀察順豐,以及更進一步知興替、明得失卻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前者而言,中美兩國的快遞行業的發展史並不能直接划上等號。最直觀的是時間長度,美國運輸物流行業發展時間很長,因此競爭格局的每一次變化,幾乎都因重大的科技變革而起。
- 19世紀末20世紀初,鐵路時代的美國快遞寡頭為亞當斯快遞、美國運通、富國銀行以及美利堅快遞
- 1930年之後,公路運輸逐步普及,UPS順勢而起成了新龍頭
- 70年代,航空快遞高端服務供給大幅增加,以航空運輸起家的Fedex便成為新一代龍頭
- 80年代,邁入了信息技術時代,亞馬遜物流加入,與UPS和Fedex角逐。
後者來說,順豐的快遞運輸業務尚且沒從價格戰中徹底脫身,尋找到合適的位置,又要持續發力營業利潤率相對低的供應鏈業務。
價格戰對於順豐的影響已經無需贅述。順豐二季度和上半年累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約 40% 和 80% 。如果剔除上述順豐房托相關業務的一次性影響,順豐第二季度凈利潤(扣非)將減少為 10 億元左右,同比去年和疫情前的 2019 年同期分別少了 62% 和 33%。
至於供應鏈業務,UPS 與 DHL 財務數據都清晰的顯示出,供應鏈業務分部的營業利潤率是低於公司整體的。根據 2020 年的財報數據顯示,UPS 供應鏈相關收入佔比 18%,但營業利潤卻佔比 12% 。
來源:華創證券
不過,王衛早已在年初投資者關係活動中就表示:“如果短期的利潤承壓能換來長期的競爭力,有機會將順豐打造成為市場上不可或缺的選擇,那願意調低未來 1-2 年的利潤率預期,這是重要的戰略。”
本月,順豐高管又在活動中,對於“公司怎麼看健康經營和可持續發展?”這個問題表示:“健康經營會有一些關鍵指標,保持高速增長同時有合理利潤率,能夠和國際同行對標;合理的投入節奏和規模,ROIC 比較合理;健康現金流,避免盲目投資;平衡財務評級、資信等級等指標,優化財務成本等。”
歷史已經證明了一些順豐的預判眼光。例如在去年疫情最為嚴重的春節期間,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理論上對於物流公司都有利,但除郵政外,第三方物流公司里只有自營的順豐正常運營。因此在行業整體營業收入同比下滑超 20% 時,順豐營收同比仍能增長 10.64% ,業務量上升 40.45% 。
何況 UPS 歷史已經證明,兼并擴張對於運輸物流公司是拓展業務範圍的利器:通過收購飛馳拓展出貨運代理業務;通過收購 MailBox、Kiala NV、i-Parcel 發展出了電商服務;通過收購美國第一國際銀行,延伸出了供應鏈金融板塊。
而順豐通過此次控股嘉里物流,能躋身世界 500 強,屬於意外之喜,卻也在情理之中。
03 順豐的前路
10 月 20 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前三季度央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表示,需要“大力推進稀土、物流等領域專業化整合,通過資源優化配置切實增強企業競爭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要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企業,物流領域的企業內外都不能疏忽。對內,需要確切落實行業規範法則,相應國家政府“共同富裕”的號召;對外,則需要在保持高營收水準的同時,不斷去拓寬供應鏈物流公司的營業維度。
而對於未來的發展戰略,在前述活動中順豐表示:“不會單一地對標國內或國際任何一家公司。未來成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型物流公司,國內主要是時效類服務、經濟類服務和數字化供應鏈,國際主要是大宗供應鏈和跨境電商履約,每個賽道都會有各自對標和發展策略。以往核心在國內,未來國際比重也會越來越大,國際國內更平衡地發展,公司致力於躋身全球領先地位,不僅在於規模和市值,更關注健康經營和可持續發展。”
順豐當然有發言的底氣所在。
在國內業務,順豐向來都做好合規,不參與低價惡意競爭,這也是在為整個市場做好先進示範。努力是有結果的,業內人士向來認可順豐的付出,資本市場也給予了順豐 3000 億的估值。
在國際業務,完成控股嘉里物流,以及當下跨境電商的機遇期,也正在將順豐推向下一個高度。
從資本市場的數據來看,中國市值目前有達到千億元的物流公司,除了順豐之外,就只有中通快遞、京東物流和中遠海控。
從今年上半年財報數據來看,受價格戰拖累的中通快遞營收為 137.98 億元,上市後首次公布的京東物流營收為 484 億元,而受到高度景氣的海運市場影響的中遠海控則高達 1392.64 億元。若把嘉里物流的營收算入,順豐上半年的營收則約為 910.8 億元,與中遠海控相差不遠。
本月以來,各企業的三季度財報數據也陸續公布。中遠海控營收達 2314.8 億元,把嘉里物流收入麾下的順豐控股與其應仍有距離,但不會相差過大。
依據華創分析師預計,順豐會在今年第四季度利潤同比或回到相對正常水平,公司 2021-23 年實現凈利分別為 40、68、98 億。”
這意味着業務更全面,且徹底將嘉里物流收入麾下的順豐,即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物流王者。
華創分析師認定 To B 供應鏈市場在未來 3-5 年將迎重要機遇期,基於的考量是:
- 供給端,物流要素標準化程度的大幅提升構建了供應鏈模式大發展的基礎;
- 需求端,客戶在面對渠道、產品、品牌變化下產生多元化的需求對供應鏈體系從生產到分銷端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當然也是順豐所不斷努力的方向。對於順豐來說,成為世界一流供應鏈物流公司是一條早已踏上的路。
它難但正確。
作者 | 劉聖琳
來源 | 物流沙龍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