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政權在建立與鞏固過程中,湧現出了大量不世出的名將,這與吳國人尚武的風氣是分不開的。連《三國志蜀書黃權傳》也稱:“吳人悍戰,順江而擊易……”。另外,諸侯聯軍討伐董卓,孫堅脫穎而出,斬殺西涼軍,董卓謂其所擔憂的人只有孫堅而已。可見三國時期,江左民風彪悍,聞名外地。
第二位、東吳車騎將軍朱然,字義封,丹陽郡故鄣人,吳國名將,毗陵侯朱治的養子,與孫權交情過深。孫權執政後,朱然先後擔任餘姚縣長、山陰令、臨川太守。213年,曹操南侵,朱然帶兵抵禦有功。219年,跟隨呂蒙擊破關羽,並截斷關羽的退路。後來又擊破了入侵的劉備,並擋住了魏國名將張郃的進攻。晚年北上伐魏,但被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擊敗。朱然一生戰功顯赫,為人謙遜,頗有長者的風度。
第三位、東吳後將軍賀齊,字公苗,會稽郡山陰人,東吳名將。早年侍奉孫策,擔任永寧縣長。孫策死後,賀齊轉戰福建、浙江等地,多次鎮壓山越叛亂,揚名於東南。216年,賀齊率領3千兵馬救援南逃的孫權,孫權才得以倖免。同年,賀齊開始鎮守邊境,防禦魏軍。223年,賀齊突襲魏軍,奪取蘄春郡。他在討伐吳國境內山越的戰爭中立有大功,又討平叛亂無數,所向披靡。賀齊生性奢侈,喜好揮霍,他的部隊所用的兵甲器械極為精良,所乘的船隻都奢華至極。
第四位、東吳衛將軍全琮,字子璜,吳郡錢塘人,吳國名將,後來成為吳國駙馬。219年,關羽圍攻樊城時,他向孫權建議攻擊關羽後方,得到孫權的關注。222年,魏國名將曹休南侵,全琮與徐盛合力擊破之。228年,再次擊破了曹休。全琮晚年活躍於對魏國作戰,多次進攻魏國的六安、新城等地,但戰果都不大。全琮樂善好施,作戰勇猛,雖然晚年糊塗,但威名遠揚,也是一時佳話。
第五位、東吳建威將軍周魴,字子魚,吳郡陽羨人,吳國名將。周魴年輕時曾擔任寧國縣長、懷安縣長、錢塘侯相等職務。225年,他鎮壓了聲勢浩大的彭綺叛亂,開始嶄露頭角。228年的石亭之戰,他設計吸引曹休主力,與陸遜、朱桓、全琮合力擊破了曹休10萬大軍,吳軍殺敵超過萬人,威震江南,得到孫權嘉獎。後來又誘殺反賊董嗣等人,平定了東南地區多個郡的叛亂。周魴賞罰分明、恩威並施,以料敵決勝而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