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輿情:“三桶油”中期業績受關注 發改委助推電力改革再邁一步

日前,“三桶油”中期業績均已出爐,相比去年同期經營效益均大幅提升,亮眼成績得到媒體肯定。作為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基礎和最關鍵一環,輸配電價改革日前又向前深入一步。電力改革方面,國家發改委22日發布《關於全面推進跨省跨區和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改革工作的通知》,決定開展跨省跨區輸電價格核定工作,促進跨省跨區電力市場交易,引發眾多媒體關注。核電行業方面,中廣核集團投資建設的英國欣克利角C項目,工程進展順利。目前核島廊道工程已現雛形,預計2019年中開始核島主體工程施工。本期熱點話題詳見下表。

監測周期:2017.8.21-2017.8.27,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三桶油”中期業績出爐 經營效益均大幅提升

截至8月27日,“三桶油”2017年中期業績均已“出爐”,經營效益均大幅提升。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今年上半年中石油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26.76億元,同比大幅增加121.45億元;中石化實現凈利潤279億元,同比增長40.1%;中海油相比同期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162.5億元。數據顯示,“三桶油”上半年合計凈利潤達568億元,相當於日賺3.1億元。

【輿論觀點】

2016年,由於國際油價持續低位震蕩,“三桶油”的業績可謂是“慘不忍睹”。相較於去年同期,今年的中期業績數據終於“走出低谷”。對於業績大增的原因,專家表示,一是油價與去年同比有所上漲;二是國內油氣需求有所增加,尤其是隨着國內“煤改氣”的快速推進,天然氣需求大幅增加;三是石油公司持續加大改革力度,推進產品結構優化,綜合成本降低比較明顯。

除了聚焦與去年同期業績的對比,也有多家媒體關注“三桶油”之間的差距。對於中石化的利潤遠遠超過另外兩家的原因,有媒體分析是得益於中石化的一體化優勢,受低油價影響較小。

綜合來看,對於三家公司交出的這份成績單,媒體均給予了較高的評價。有媒體從不同的維度總結出三家公司各自的亮點,逐一誇讚:中石化營收及凈利潤規模最高,中石油凈利潤增速最高,中海油扭虧為盈。

儘管上半年業績進步明顯,但在展望下半年時,媒體並沒有盲目樂觀。相比高油價時代,當下的油價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有專家表示,當前油價趨勢趨於穩定,波動下降,後續的利潤增幅可能會降低。但隨着降本增效和業務調整的不斷深入,未來油企對於低油價的抵抗能力會越來越強。

【分析研判】

截至8月29日17時,有關“三桶油”中期業績的媒體報道量達1800餘篇,由於距離中石化發布業績僅過去48小時,預計後期數據仍將有小幅增加。新華社、央視財經頻道、《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經濟參考報》、《證券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均用了較大的篇幅刊發相關報道。

中石油和中石化作為大型央企,又屬於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石油行業,公眾一直用高標準審視兩家企業。兩家公司的業績遭遇“滑鐵盧”時,曾受到不少負面評論,導致企業形象受損。2017年業績的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公眾對兩家企業的信心,有利於提升企業聲譽。

發改委推進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改革 業內專家觀點不一

2017年7月末,發改委宣布省級電網的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全面完成,經審核後的輸配電價已陸續向社會公布。時隔不到一個月,改革又有新進展:8月2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全面推進跨省跨區和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改革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決定在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開展跨省跨區輸電價格核定工作,促進跨省跨區電力市場交易。

《通知》指出,要加快華北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核定工作,在完成華北區域電網輸配電成本監審基礎上,於2017年10月底前完成華北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核定工作。此外,全面推進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改革工作。在華北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改革試點基礎上,組織開展華東、華中、東北、西北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核定工作,於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核定工作。

圖:近年輸配電價改革大事記

【輿論觀點】

自2015年中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來,“提速”一詞經常與電改同時見諸報端,可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對“實效”與“時效”的追求。在接下來的跨省跨區和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改革中,政策延續了這一風格,為改革進展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表”。

業內專家多就時間表“完成難易程度”發表看法。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跨省跨區和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改革整體上不會有什麼問題,因為此前的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工作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也表示,由於建設資產明確、工程投資、造價較為明確,有效資產容易界定,區域電網和跨省跨區送電工程的輸配電價審核難度不大。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兼能源決策支持技術研發中心主任鄭厚清的研究提出,跨省跨區電價存在較多問題,如:分層分段累加方式,對於經過多個網省公司的交易,累加的輸電價和受端落地價往往較高,影響交易的實現。同時,雙邊協商的交易,由於缺乏形成市場價格的環境、缺乏有效的價格協商方法,在送、輸和受電等環節價格方面存在較大分歧,影響交易價格的確定和交易的達成。另外,單筆輸電費用較高,不利於擴大電力交易;價格機制與體系也不完善、不統一,不利於資源優化配置。

就網民情緒分析,超九成網民持正面或客觀的態度,表示點贊、支持、看好或觀望;另約一成網民則針對電價提出了質疑,如:新浪微博網友“@龍蝦三文治”稱:麻煩看下煤價吧,還改革電費,越改越貴,民生負擔越來越重;“@超級無敵小胖”稱:改革的結果不會又是漲價吧?

【分析研判】

監測期內,發改委推進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改革一事媒體報道(含轉發)1045篇次,論壇博客104篇次,微博593篇次,微信366篇次。媒體報道主要集中在行業網站(佔比42%)和全國重點門戶網站(佔比22%)。自媒體中,微博聲量最高峰出現在25日,當天共有402篇相關微博。

從輿論反饋來看,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改革受關注程度較高,業內媒體普遍看好這一改革的實施;大部分網民對此表示支持。推進區域電網輸電價格改革仍面臨著多重阻力,但這一改革順應了電力市場發展的需要,有利於形成統一的電力市場,乃大勢所趨。

(責編:王堃、朱明剛)

中廣核稱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工程進展順利

中廣核集團英國公司總經理鄭東山25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英國欣克利角C項目正式開工以來,工程進展順利。目前核島廊道工程已現雛形,預計2019年年中開始核島主體工程施工。整個施工進度在計劃預期之中。

鄭東山介紹說,欣克利角C項目計劃建造兩台核電機組,由中廣核集團牽頭的中方聯合體與法國電力集團共同投資建設,中方股比33.5%。項目建成後,將滿足英國7%的電力需求,在60年運行壽期內,每年相當於減排900萬噸二氧化碳,約聘用900名員工。

針對英國有輿論宣揚“中國投資威脅論”,強調“中國買斷英國”、“採取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措施限制中國投資”等問題,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英國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稱,中國對英投資是互利雙贏的,不會威脅英國國家安全,英國信守開放承諾對增強外資信心至關重要。

中廣核集團投資建設的英國欣克利角核電項目進展情況引起了眾多媒體和業內人士關注。此前,對有關中國投資英國核電項目的負面評論,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表示,中國投資不會威脅英國國家安全,中英合作是實現互利雙贏的,對英國的核電產業鏈、就業和人才培養產生明顯拉動作用。同時他強調,中國企業在英投資公開透明,嚴格遵循英方環保、衛生、安全等各項法律法規,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中企在英國欣克利角核電項目主體工程進展順利,實現了中國核電技術“走出去”在發達國家市場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林伯強指出,核電站的建設,對於安全要求高、對於企業的信任要求高,在英國做一個項目,其他地區的訂單就更容易突破了,會一擁而上。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譚建生表示,我們最重要的訴求不是投資欣克利角C,而是通過控股的布拉德維爾B項目把華龍一號技術帶到英國。

外界輿論普遍認為,自去年6月份公投退歐後,英國首先需要的就是外國的投資,這對中國而言是個絕好的機會。此前,英國工黨質疑中英核電項目威脅國家安全,中國企業在英國投資的核電站建設項目遭到了來自本地的眾多非議。當地輿論認為中國國營企業可能在核電站技術方面掌握控制權,一旦中英兩國發生外交糾紛就可以關閉核電站。

這一過程中,中國核電企業積極主動宣傳參與英國核電項目,強調建設為的是尋求合作,尋求共贏,帶來的是發展機遇而不是威脅。

核電是我國與高鐵齊名的“國家名片”之一,是代表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國之重器”。作為中國核電產業在發達國家的首單突破,其中的布拉德維爾B項目將首次採用中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世界主流三代核電技術。對此,業界分析認為,英國核電項目將把中國資本、中國技術、中國裝備、中國經驗、中國服務全面帶出去,助推“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