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講述的第789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嘉駿,一個90後江蘇小伙。大學畢業,我到日本留學,想提高自己職場中的日語優勢,沒想到一呆就是6年。
這6年,我見識到不同的風土人情,很多習俗令人大跌眼鏡。我也因此惹下很多麻煩,讓我苦不堪言!
所幸,我認識了一個日本女孩,她一家人都愛中國文化,對我非常認可。她也正在努力學習漢語,為將來到中國生活做準備。
幸運是什麼?在我看來,不一定是天上掉餡餅,也不一定是彩票中大獎,還可以是剛到車站,車恰巧開來;天突然下雨,剛好帶了一把傘;正憧憬着愛情,遇到了一個靈魂相契的人。
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一切都是剛剛好。
(我和我的日本女友)
我1993年出生於江蘇揚州市一個普通的家庭,爸媽都是個體戶。爸爸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爸爸”,嚴肅、古板,對我要求嚴格;媽媽則要開明得多,很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聲。
我小時候性格靦腆內向。在爸爸眼裡,這樣性格的男孩很沒有出息,所以總是訓斥我,企圖把我塑造成一個“硬漢”形象。可是在這樣的管教下,我越加的不知所措。
記得唯一一次爸爸難得主動提出要帶我去上海旅行,我興奮得一連幾晚都沒睡好。
出發前一天,爸爸騎着摩托帶我和我媽去洗浴中心洗澡,途中出了車禍。爸爸的摩托車被撞飛十幾米,我的左腿骨折,一直住了半個多月的院,我的上海之行自然泡了湯。
(小時候的我,一個靦腆的小胖子)
這件事我至今記憶猶新,倒不是因為車禍給我的身體帶來多大的痛苦。主要是我太在乎和爸爸一起旅行的時光,太渴望感受到他給予我的溫暖和關心。
雖然成年之後我完全理解了爸爸,但是我依然覺得家長在言行中適時流露關愛,真的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
也提醒我將來自己做了父親,一定要給予孩子看得見、觸摸得到的愛。而不是像爸爸那樣,“兇狠”地愛了我很多年,直到長大之後才明白父愛如山,可惜已經錯過了很多寶貴的親子時光。
8歲,我上了小學,成績平平,也不是那種會討喜的孩子,自然也不受老師關注。越幼小的心靈越敏感,被忽視的感覺讓我的心蒙上了一層陰影。
好在我有個姨媽住在上海,每年寒暑假都會接我去她家,姨媽沒有自己的孩子,對我視如己出。在她家那溫暖有愛的氛圍里,我又重新找回快樂。
(大學時的我,性格開朗了很多)
初中三年是我的至暗時光,我的成績很差,尤其是數學,老師可不像小學老師那樣,單單是忽視你了。而是只要考不好,就疾言厲色地批評。
因為這樣的事,我有一次從學校跑回了家,跟媽媽說不想讀書了。媽媽安慰鼓勵我不到最後不要言棄,還親自把我送回學校,跟老師交談了一番。我不知道媽媽說了些什麼,只知道從那之後,老師對我態度好了很多。
高中自然沒考上重點,但就是在這所普通高中學校里,我有了很大改變。可能是換了新環境,我以全新的狀態投入,成績提升了,自信心也跟着提高了,整個人也開朗樂觀起來。
2012年高考我考上了河北石家莊的一所大學,填報專業的時候,一位挺關心我的老師建議我選日語專業。因為江蘇那邊日企很多,他覺得我學這個專業,將來在江蘇比較好就業。
不想就是這個專業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我和知沙初識時就十分默契)
2016年我大學畢業了,雖然我學得很刻苦,但畢竟缺乏語言環境,所以日語說得還不流暢。我覺得這樣步入職場也沒有什麼競爭力,就萌發了去日本留學的念頭。
對我的決定爸爸是遲疑的態度,媽媽倒很尊重我的選擇。在我的堅持下,爸爸最終也同意了。
登上飛機的一剎那,心情極為複雜,離開故土家人的留戀不舍,即將去往陌生國度的憧憬忐忑,一時間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讓我無心瀏覽舷窗外的風景。
來到日本,我先是在一所語言學校讀了一年零九個月,順利考上了武藏野大學語言文化專業的研究生。
畢竟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我在日本適應得還挺快,不到一個月就在一家便利店找了一份兼職,一個月有六千塊錢的收入。錢雖然不算太多,但勉強夠我的生活了,也替家人減輕了一些經濟負擔。
(我和知沙在橫濱留影,她1米71的個子很搶眼)
日本是一個特別講究禮儀的國家,禮儀繁多,並且有很多禁忌,一不小心就會“踩雷”。
記得有一次,我和一個日本同學出去遊玩拍照,碰巧遇到了另一個日本同學,我熱情地拉他過來,讓他站在中間一起合影。不想同學立馬翻臉,弄得我一頭霧水。
事後我才得知,日本人很忌諱三人合影。因為中間的那個人被左右“夾擊”,在他們看來是不祥的徵兆。
捅了這麼個婁子,我意識到入鄉隨俗的重要性,要在一個地方生活得順利,必須對當地的風俗禮儀做一番了解。於是,我接下來詳細學習了解了日本的一些文化禮儀,這一學習還真讓我長了見識。
比如,我之前知道日本人有見面鞠躬的禮儀,所以每次見着人也會微微地鞠上一躬,沒想到這簡單的動作里也大有文章呢。
(2021年4月,我和知沙在江之島)
日本人鞠躬時彎腰的角度代表着不同的含義:15°角一般用於比較熟悉親密的朋友同事打招呼;30°角一般用於初次見面,飯店商場里的服務員對顧客行禮時也是用這個角度;90°禮節是最高的,表示特別的感謝或道歉。
日本和我們中國一樣,有贈送禮物的習慣,但我們中國人禮物越貴重越能表達對對方的重視,我們中國話里的“禮輕情意重”,那其實是客套話。
但日本人贈送的禮物不宜貴重,以免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選一些簡單沒有太大實用價值的小禮物即可,這樣人家還可以轉送別人。
切記不要送鞋襪,在日本人看來,這是對方要將自己踩在腳底下的意思。送茶葉更是大忌,在日本喪禮上才送茶葉。
了解了這麼多風俗禮儀,我在日本的生活果然更加遊刃有餘。
(2021年6月,我和知沙在熱海)
2020年我研究生畢業了,本來打算回國的,但正趕上日本大學畢業季的就職活動,於是我抱着試試看的心理,向10家公司投遞了自己的簡歷,沒想到一下子收到了3家公司的Offer。
同時去應聘的中國同學都失望而歸,這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規劃自己的未來。考慮到現在國內職場競爭也挺大的,回國未必有這麼好的機會,於是我在跟爸媽商量後選擇了在日本頗負盛名的永旺集團。
我在公司總部負責企業戰略、董事會的運營、部門策劃,以及和中國國內的業務聯繫。由於負責的業務比較重要,公司給我提供了可觀的年薪和一套公寓。
也許在別人眼裡我一直順風順水,可是畢竟遠在異國他鄉,而且雖然大部分日本人還是比較友好的,但也還是有一部分日本人會排外。在這種境況下,難免會有孤獨寂寞的情緒時時襲上心頭。
(我和知沙在橫濱)
為了驅趕孤獨寂寞之感,我開始嘗試在社交軟件上交朋友,2021年1月份,我認識了一個叫知沙的日本女孩,神奇的是,我們第一次聊天就十分投機。
接下來我們每天不聊上幾句,都會覺得生活里缺了點什麼。2月5日,我們見面了。
見面前的忐忑在見到她的一剎那,煙消雲散。以前看《紅樓夢》里賈寶玉見到林黛玉的第一句話是:“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我還啞然失笑,以為所謂的“一見如故”不過是文學作品裡的橋段。
現在終於相信了現實中也會有這種感覺,我見到知沙的第一眼就覺得很親切。她1米71的個子,在身材普遍嬌小的日本女孩里“鶴立雞群”,烏黑的長髮像瀑布一樣柔順地披散在肩頭。
最有特點的是她一笑就露出的小虎牙,為她整個人增添了說不出的俏皮可愛。
(我和知沙在東京迪斯尼)
我很自然地上前拉住她的手,她沒有抗拒,小手乖巧地任由我握着。我們一起去餐館吃飯,去喝咖啡,去海邊公園散步,最後去坐了摩天輪。我們自由自在地談天說地,根本不像一對第一次見面的男女朋友。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描述的大概就是這種感覺了。
隨着交往的深入,我更加為知沙身上獨特的特質深深着迷,她既有傳統女孩的溫柔體貼,又有現代女孩的獨立上進。
由於她身材高大,不是那種小鳥依人的款,我們走在一起,常常會被認為是姐弟戀,但實際上她比我還小5歲。對於這樣的誤解,她只是報以爽朗的一笑。
這就是我的寶藏女孩,傳統又現代,溫婉又大方。和她在一起,連空氣都是甜的。
(我和知沙在神奈相模湖)
都說“要想征服男人的心,先要征服他的胃”,反過來也是一樣。記得我們認識後知沙第一次過生日,我並沒有特別的表示,只是把房間簡單布置了一下,很用心地為她做了滿滿一桌子中國菜,就把她感動得淚流滿面。
“醜媳婦總要見公婆”,醜女婿又何嘗逃得了見岳父母?在我和知沙交往了一個多月,就被邀請去見她爸媽。
當時的緊張程度比初見知沙更甚,畢竟這種跨國戀愛得到雙方父母支持的幾率太小。
見面的前兩天就讓知沙陪着我去給二老挑選禮物。見面的那天,我早早起床對着鏡子一套套試穿衣服,練習表情和見面要說的“台詞”。
但見面之後,岳父母的親切隨和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的緊張情緒這才慢慢緩解下來。
他們一家對中國文化都很感興趣,於是我們就有了很多話題。日本人很尊重別人的隱私,所以不會像中國家長那樣像查戶口一樣,問你一些很尷尬的問題。
(我和知沙在扮可愛,我們在一起像孩童一樣快樂)
第一次見岳父母就這樣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
不久我也和爸媽公布了我和知沙的戀情,他們對知沙也是一百個滿意。愛情再甜蜜,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也不圓滿,所以想想自己真的是夠幸運。
從那以後,周末我經常去他們家,親自下廚給他們做中國菜。他們對中國菜讚不絕口,尤其是火鍋,他們更是百吃不厭。家人閑坐,燈火可親,在飯菜飄香的屋子裡,氤氳着一派溫馨和諧。
這是我小時候就嚮往的家庭氛圍。
我們認識的第一年過新年,知沙一家邀請我去他們家過年。日本的新年是1月1日,和我們中國的春節一樣,充滿了儀式感。
他們過年時會在門前擺門松——一種由松枝和竹子做成的裝飾品。日本人認為有了這個門松,年神就會來到家裡,保佑一家人來年健康平安,衣食無憂。
(走進山形銀山溫泉,彷彿走進了一個冰雪王國)
另外他們還會在門上掛注連繩,這個和我們過年擺門神的說法基本上一樣,認為這樣就能把各路妖魔鬼怪攔在門外。
12月31日是日本的大晦日,也就是除夕,他們的年夜飯可不像我們的豐盛,就簡單的一種蕎麥麵。蕎麥麵細細長長,象徵著“長壽”,另外蕎麥麵在日語里還有“伴隨”的意思。所以,日本除夕吃蕎麥麵象徵著長壽相伴,幸運連連。
在日本和他們一家過了這麼一個有儀式感的年,勾起了我對家的思念,也讓我在這個海外遊子在異國他鄉有了一種家的歸屬感。
(我和知沙在銀山溫泉度假)
今年的2月5日是我和知沙戀愛一周年紀念日,我們去了日本的銀山溫泉度假。
銀山溫泉建於一座銀礦的舊址之上,所以以“銀山”為名。這裡的建築古樸典雅,四周為原始的田園風光,尤其是夜晚,一盞盞煤氣燈散發著撲簌迷離的柔光,讓人恍若走進了一個童話世界。
遠離了世俗的喧囂,我們暢所欲言,一起憧憬規劃我們的未來,幸福的明天就像掛在眼前的彩色氣球,繽紛燦爛,觸手可及。
在日本,沒有彩禮一說,對房子也沒有太高要求。
我們計划著將來在東京買一個房子,不必很大,住着舒適就好,這樣我們以後在中國和日本都會有一個家。如果有機會,我們會一起創業。
現在知沙在刻苦學習漢語,為將來來中國生活做準備。
(今年7月我和知沙在沖繩宮古島)
這就是我和知沙未完的故事,情節沒有多精彩,結局也已經沒有懸念,比起那些大起大落的故事,它太過平淡。
但是我本普通平凡,在異國他鄉能覓得一份良緣,已經很滿足,我不慕榮華,只願歲月平穩,時光安暖,我和我的寶藏女孩相攜一生,細數流年。
【口述:嘉俊】
【編輯:由韁】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別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