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車見解:電動滑板車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嗎?

因為是九號電動摩托車的車主,所以在app里看到了新品體驗試駕的活動,本着能白嫖就白嫖的原則,也報名了。很快官方出台了活動的細節,公布了試駕的車輛,試駕車輛是自費購買的,不過承諾這自費購買的價格是此次公測體驗獨享的優惠價格。於是我就去看了看價格P65的價格是3998,而P100s則來到了5998,消費不起是我的問題,但是從宣傳海報等信息,我還是想通過鍵盤來表達一下我的看法。

電動滑板車在國內的市場表現很低。這個說法我沒有數據,我在三線小城生活了30年了,就沒見過沒有鞍座的兩輪車在路上跑過,這種交通工具(姑且稱為交通工具)本身在國內的認可度就很低。說到底還是應對的場景比較貧乏,上班接娃,超市採買,取個快遞打個水這個滑板車都差點意思;然後呢,價格還不便宜,因為對體積、儲能、動力有要求,反而比電動自行車或電動摩托車還要貴。那像我這樣追求性價比的人,花電動摩托車的錢,卻達不到電動摩托車的使用頻率和場景覆蓋,說明產品是有些雞肋的。

電動滑板車的駕乘體驗上限不會太高。如果你想給你的電動自行車升級避震、強化剎車甚至升級動力都是可能的,因為車輛的體積允許,有空間,才可以操作嗎。這個滑板車的體積真就是讓人有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輪子、剎車、電池、車身結構,以我淺顯的認知,越是小的東西越緊湊價格也越貴,比如我孩子的童車,玩具。做小了成本高難度大不說,能改裝升級的配件也會相對匱乏。加之車身結構本身的限制,駕控體驗應該不會特別優秀。

說了半天就沒優點嗎?優點還是有的,得益於小體積小部件,這個滑板車的總重得到了控制,並且有摺疊的設計,也就是說這個工具可以更方便的放進汽車後備廂。說到這,這個傢伙事的場景慢慢浮現了,就是作為其他交通工具補充解決最後1km,園區通勤,或者純粹為了玩。這個體積和重量坐公交和地鐵就差了一些。這個體積雖小但是不方正,這對拿取和攜帶都提高了難度,我們假設這個滑板車整車在10kg整,你只要拎着它在地鐵里溜達10分鐘就可以大汗淋漓,肩膀酸疼。

要知道滑板車和四輪滑板還有輪滑鞋在我眼裡都是極限運動的代表類型。對場地的要求也非常高,要平整曲面要平滑,在我這的非機動車道是達不到的,此外,國內的法律法規,頭盔護具,是否上牌還有着太多的不確定性。所以對於掏出真金白銀支持的朋友,我希望能慎重。對於九號來說,進行宣傳促進銷量,增加利潤是無可後非的事情,但是政策風險才是真正的風險。要知道電動滑板車如果定性為玩具,和卡丁車一樣的話,電動滑板是無法成為像自行車或摩托車如此體量的市場,也難支持九號的利潤增長。

我是三石,通過頭條發表我的車見解,這裡或許對於買車、選車、用車的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