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減產石油在即,美議員急了,喊話拜登,重新考慮雙方盟友關係

據《觀察者網》報道,近日,儘管拜登多次向中東國家示好,“歐佩克+”(OPEC+)仍然宣布將從11月起大幅減產石油。

對美國而言,更受打擊的是,在OPEC+宣布石油減產後,沙特的石油公司也隨即做出了表態,稱沙特將下調對歐洲買家的油價,同時上調對美的售賣價格

很顯然,沙特此舉其實就是在石油價格方面針對美國。而這自然也就引起了美國的極度不滿,美官員立刻放話稱,將進行“報復”。

作為OPEC+最大的產油國,沙特在第一時間就受到了來自美國的威脅。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道,為了“回擊”OPEC+的減產,美國國會有3名議員提案,要求從沙特、阿聯酋撤軍,其中也包括撤出美國部署在沙特的導彈防禦系統

這3名議員認為,石油減產不僅僅是OPEC+對美國的“敵對行為”,更是美國和沙特等國家之間的關係“轉折點”。其中,議員馬林諾夫斯基表示,鑒於OPEC+通過減產這種行為來“傷害”美國,現在已經沒有必要用駐軍的方式保護它們的安全了。

這其實就是對沙特明晃晃的威脅,提案撤軍,也就意味着,在今後美國可能不會在軍事領域給予沙特保護。更深層次的,也不排除美國將對沙特實施直接或間接地打壓。例如,加強對沙特的周邊國家以色列的支持,從而打壓中東其他國家。

也就是說,美國議員的這一提案,其實就是在軍事領域對沙特發出警告,然而,如果美國真的從沙特撤軍,那對於美國自身來說,也將遭到嚴重的反噬。

從大局上看,如果美國從沙特撤軍,那也就意味着美國在整個中東的影響力都將大幅下降,這其實也就是對石油的控制力下降。其實由此也能預料到,屆時由於美國退出產生的權力空缺,應該會在短時間內由其它勢力填補,畢竟石油對於世界各國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

這樣來看,如果到時候有了除美國以外的勢力填補中東的石油權力空缺,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是否有利不確定,但對美國來說一定是得不償失的。往長遠了說,若是美國逐漸失去對石油的掌控,那也就極有可能影響到石油的美元結算,這或許還能間接地對美元霸權產生打擊。

總的來說,雖然撤軍這一提案看似是對沙特的威脅,但如果真的實施起來,對於美國來說,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國議員對沙特發出警告的同時,美財長耶倫卻突然站出來表達了對發展中國家的“關心”。近日,耶倫在接受《金融時報》電話採訪時表示,由於OPEC+的減產,現在美國“十分擔心”那些發展中國家的處境。

耶倫認為,OPEC+減產的措施,將加重那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負擔。從表面上看,耶倫這番言論,好像完全是為了其他國家着想,但明眼人都清楚,其實耶倫說這話其實就是想拉更多的國家對OPEC+施壓。

首先,此前也提到,就沙特來說,並沒有對除美國外的其他國家上調油價,並且也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和美國的那些盟友一樣,極盡所能的對俄羅斯施以制裁,不少發展中國家其實依然能夠享受到來自俄羅斯的低價能源,包括石油。

而耶倫此舉其實就是妄圖把這些發展中國家和美國“綁”到一根繩子上,從而藉助它們的力量對OPEC+施以更多的壓力。

但縱觀近年來美國的做法,其實就能發現,加劇這些發展中國家經濟壓力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美國。從美國近段時間的具體舉動來看,雖然嘴上喊着“能源短缺加劇了經濟危機”,但美國自己其實也在藉機攫取暴利。

據《環球網》報道,在歐洲多數國家都面臨能源短缺問題時,美國卻藉機售賣高價能源,美國此舉也引起了德、法等多個國家的不滿。

從整個國際的發展趨勢來看,美國持續對俄羅斯施以制裁,將糧食危機、能源危機擴散到全球,導致不少國家的工業、經濟、甚至是民眾的基本生活保障都受到了一定的衝擊。

同時,美國為了緩解自身的通脹壓力,頻繁地給美元加息,這一舉動不僅給全球經濟都帶來了負面影響,那些國內經濟本就十分緊張的國家,還不得不為美國的經濟壓力買單。

由此就不難看出,一直以來給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造成損失的,其實主要還是美國自己。現在它開始表現出所謂的“關心和擔憂”,其本質上還是為了其自身的利益。

結合近期美國對OPEC+、沙特發出的警告,其實都是在石油上做文章,這也能從側面體現出石油的減產確實是給美國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此外,這或許還預示着,現在國際社會石油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即逐漸脫離西方國家的掌控。

按照目前的局勢發展,美國在逐漸失去對石油的控制後,也就幾乎等同於失去了對世界各國,尤其是工業領域的掣肘,這或許將進一步加快美國霸權主義的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