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彎路|2年寫下110萬字,到底錯在哪?收穫了啥?


03嘗試突破

大海並不滿足,一直在嘗試拓展自己的邊界,去尋找自己的“強項”。


隱隱約約之間,發現故事類文章比較受歡迎,是大海寫得還可以,還是大家偏愛故事?大海也無從得知,或許兼而有之。


比如,寫過1.2萬字左右的短篇小說,形成了《鄉野悍婦三奶奶》合集,大家反響還不錯,2個月閱讀量超過了7200人次,出乎大海的意料之外。


還有個近1.4萬字的短篇合集,取名為《九條命的貓》,雖然熱度並不如前者,近1個月也有3400多人次的閱讀量了,這是除了簡書運營幹貨文之外,最受歡迎的文章了。


另外,還有私密處理的《迷彩印記》5萬字專題,以及種種顧慮停更待續的《兵王瘋子》小說(時機成熟定會續更),都是以故事為內核的創作模式,閱讀量、點評量、點贊量都比較大。


也或許因為平台流量導向的原因,前頭提到的文章很多都是打榜文章,以至於產生了“多者更多”的馬太效應,可能會獲得更多讀者關注閱讀,這也不得而知了。


總之,多寫故事,多寫別人愛看的事,或許才是大海的“成功密碼”“流量密碼”。而這層覺察與自省,也或許就是寫此文最大的收穫了。


04總結教訓

大海寫了百萬字,經驗並不多,教訓一籮筐。嘗試概括一下,但願能幫助大家少走彎路,雖然每個人都不可避免要走“彎路”……


一是沒有體系,零敲碎打。大海按照出書思維,寫出了《路》《孫子兵法譯解》以後,再無其他建樹。大約有70%左右的文字,淹沒在“無用功”之中,唯一用處可能是換取了一些簡書鑽/貝收益,雖然扎心卻也屬實。


二是任性隨意,不懂取捨。撿進籃子都是菜,啥都寫的話,雖然有助於練筆,但也耗費了大量精力、時間。大海也懂,如果心中沒有施工圖紙,就算搬磚千萬塊,也只是個泥瓦匠,成不了建築大師。


三是過於執着,走火入魔。大海放不下日更千字文的執念,以至於偏離了寫作的初衷。有時候,甚至為實現千字文日更記錄的連續,勞心勞力地湊更、混更、瞎更……


以上問題看似一分為三,根源卻很一致——缺乏出書思維、體系思維、用戶思維,沒有解決“寫什麼、怎麼寫、為誰寫”的問題。


05寫作方向

如果純粹奔着寫書而去,圍繞一個體系來寫作,大海自知沒有那個過硬的“金剛鑽”,寫起來必然費力不討好,還容易搞成了“四不像”的怪胎。


如果簡單求精求質量,讓大海放棄日更練筆,或許就會徹底踩上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兩年養成日更習慣就會廢止,也實在可惜了。


大海以為,解決問題還需要一分為二來看,既不能因噎廢食,也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


所以,一是繼續練筆日更,保持“刻意練習”的寫作手感。哪怕時常放出“沒有水準”“無人問津”的“水”文,但是持續進取的勁頭鬆懈不得,常寫常新的手感、提筆就能寫的習慣,丟不得!


二是強化練習構思,轉入短篇小說或故事創作。儘可能從簡單到複雜,從故事到小說,從短篇到中長篇,從單個文章到體系構思,再從整體設計到逐個攻破,爭取每周寫上兩三個有內涵、有質量、有反響的文章來,也是一個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奮進歷程。


話說回來,寫得又好又多、又快又精,對於大海而言是個奢望,既然無法兼顧兩全,那就邊寫邊探索,先下個笨功夫,再寫個100萬字看看,期待能總結出一些新的經驗教訓。


等到日更千字文1000天,或者日更累計200萬字,大海再來總結反思經驗教訓,力求常寫常思,爭取常寫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