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胡歌、王剛落淚,30年不當主角,卻俘獲無數少女心,他憑什麼?

李雪導演說:“劉奕君眼睛裡的(惡)永遠給人一種很複雜的表達。”

他曾讓王剛數次落淚,並盛讚“亦莊亦諧,亦正亦反”。

他跟胡歌合作,殺青以後再看他的王天風,胡歌忍不住淚流滿面。

劉奕君的反派都深入人心,但大家最近越來越感到奇怪:

這不是那個老頭子嗎?他為啥越來越年輕了,看起來越來越像一枝花?

從2007年開始演反派到現在,劉奕君已經接了14年反派角色了。

很多人認識劉奕君是從王天風開始的,但是劉奕君很懼怕王天風,怕自己再也演不出比自己更好的王天風。

於是他開始嘗試更多不同的風格的角色,比如《張衛國的夏天》里頗具喜劇色彩的小人物林宏年。

在北京生活了20來年,為了戶口跑到南京去當上門女婿的林宏年,被劉奕君演繹的世俗又真實。

他剛進門,老婆就喊他脫鞋,剛要脫鞋的林宏年被丈母娘調侃:“別換!你就這麼怕她?!”

夾在中間的林宏年最終沒有脫鞋踏上了地板,但走路時翹起的不敢落地的腳尖完美地體現了他的兩難和這個男人多年來兩邊受氣的家庭地位。

這個腳尖不落地的動作估摸着又是他自創的,作為演員劉奕君是“不太聽話”的,他的“多餘”動作很多。

當時演王天風的時候,他給了靳東一腳,用手指戳了宋茜的胸口,這都是他給自己“加的戲”。

王天風是個克制的近乎變態的人,他孑然一身,沒有家庭,除了老師和學生之外,他沒有任何男女情感。

在劉弈君看來:一個男人,如果沒有男女情感,沒有家室,等於卸了你一條腿,那麼在這個人物身上,就要通過別的手段來彌補這種缺失。

可他總有人性吧,所以在明台提出要帶曼麗維也納的時候,他憤怒地踹了明台的屁股。

他覺得再野蠻、剋制的人,也會有被氣到鼻子歪的時候。

導演為了保持曼麗和靳東之間的純情,不讓他加入王天風和曼麗之間的感情戲,可是沒有任何情感摻雜,王天風如何會收曼麗?

於是他加了怒又不能過分宣洩地戳宋軼胸口和咬棒棒糖的戲份,這讓王天風這個人物更讓人不寒而慄。

“加戲”的基礎是得有足夠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對角色的深刻理解。

17歲開始學表演的劉奕君算是大器晚成,深厚的專業功底和豐富的生活積澱,讓他對很多人的很多情緒都有比較精準的把握。

比如人到中年稍微得勢就露尾巴的林宏年,林宏年年輕的時候學藝不成,當了“上門女婿”,那時候是他高攀,80分的老婆,50分的他。

中年後老婆日漸蒼老,事業不見起色,他倆的狀態顛了個個兒。

準備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林宏年開始日常宣揚“男人四十一枝花”的說法,但有賊心沒賊膽的反倒是他。

林宏年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人物,他自私、功利、任何事情都要權衡利弊。

像他這樣的“上門女婿”,急切地想抓住每一個翻身和展現自我的機會,但又相當缺乏安全感。

很多東西,他心裡惦記着,但是卻表現得相當不在意。

他每天都把自己放在“想得到”和“怕失去之間”反覆煎熬,這其實也是很多普通中年人的真實寫照。

劉奕君把林宏年的這種心理拿捏得相當到位。

看了他的林宏年,你都很難想象他曾是那個因為老婆叫了他一聲“老歐”就崩潰大哭,反覆強調:“我是歐陽懿,不是老歐,我是歐陽懿啊!”的歐陽懿;是那個殺伐果斷的陰冷的謝玉。

52歲的劉奕君戲路真的寬,他可以在高傲知識分子和冷麵反派、唯唯諾諾的小人物之間無縫切換。

而他自己依舊是那個遊走在街頭巷尾、山川大海之間,捕捉每一幀美好的,安靜的陝西人劉奕君。

擅長給自己加戲的劉奕君終於要對海清黃磊下手了。

觀眾已經習慣了黃磊和海清的夫妻檔,這回在《張衛國的夏天》里,劉奕君最終是強行“拆散”了這對熒幕夫妻檔。

這也是劉奕君拍戲以來感情戲最多的劇,我們見過“寵妻狂魔”謝玉,但對劉奕君的感情戲還是期待,這次他終於有了自我發揮的餘地。

劉奕君跟海清,一上來就是離婚大戲,他寧願跟張衛國住一起,也不跟媳婦兒住。

果然中年人心裡裝的,都不是愛情,他們的感情是平淡的柴米油鹽和相互較勁。

劉奕君和海清的感情線沒有撩撥到大家,但身處感情里的劉奕君本人卻意外讓人着迷。

人們第一次覺得劉奕君年輕的時候,因他和周冬雨的那支德芙廣告里他的背影。

搖曳、挺拔的背,滿是健康、活力、青春、帥氣的氣息,那時候的他已經50歲了,他的背影跟周冬雨的笑容一樣美好到沁人心脾。

劇里的黃磊讓人看了覺得滿是煙火味兒,可劉奕君是溫文爾雅的書卷氣、多年如一日的自律感,是讓少女們看了都覺得心動的大叔。

劉奕君的風頭一時甚至蓋過了張嘉譯成為了叔圈天花板。

我們發現他的帥氣,確實有點遲,但劉奕君本人一點也不在意。

他覺得年少有為也好,大器晚成也好,其實最終只要是成了,都很好。

演員這個職業最好的一點就是可以短時間內體驗不同的人的一生。

泡在劇組很久,經歷了林宏年的半生後,劉奕君更印證了那個想法:

吃苦要趁早,人生的不如意也要趁早,人到中年遭受打擊很容易一蹶不振,這時候人的體力不行,精力也不行。

所以他反倒慶幸自己的大器晚成,那些經歷和苦難都沉澱在身體里,才有了如今的劉奕君。

生活本身就可以是理想,生活本身就能鼓舞生活。

就像金庸的小說中所說:天下最毒的藥草周圍,一定會生長着解毒之草。異曲同工的是,生活帶來摔打的同時,也暗藏治癒。

所以大器晚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放棄和被焦慮摧毀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