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念念》適合周末的下午。
影片講述綠島上經營麵店的一家四口,育美(梁洛施),育男(柯宇綸),爸爸和媽媽(李心潔)。
育美愛好畫畫,育男喜歡剪紙,母親希望孩子們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她想好好栽培兄妹二人,可父親卻不理解,甚至覺得母親瞧不起自己,夫妻因此爭吵不休。
母親和麵店的老主顧,一個有才華的中年作家暗生情愫。
一天,懷有身孕的母親帶着女兒育美離開了綠島,她打算去台灣開啟新生活,在顛簸的船上,育美並不像母親那麼期待,想回家,母親安慰,以後可以做很多事....
可母女二人剛到台灣沒多久,新生活還未開啟,母親便因為難產而死。父親不願意原諒母女二人的出走,育美只好一個人生活。
很多年過去,育美長大,靠着賣畫為生。缺少家庭溫暖的育美和處在低谷的拳手阿翔(張孝全)未婚先孕。
育美多年來一直責怪母親當年不該帶自己出來,而如今她可能又要重複母親的命運。育美迷茫地站在人生的路口。
阿翔的父親是一名海員,在他很小的時候遇到船難,沒有陪伴他長大。所以,阿翔內心一直責怪父親。
育男長大後成為一名導遊,禮貌溫和的個性被周圍人喜歡,可他卻沒有什麼交際,每天只是一人吃飯,跑步。他因工作時常帶團回綠島,每每回去,他都回想起當年,母親只帶走妹妹而放棄自己,這變成他的心結。
電影通過回想,幻想,娓娓道來每一個人物的故事與心結,表達一種無法釋懷,唯有念念不忘。
電影用海浪的翻滾,撞擊,來釋放情緒。
貫穿始終的一段情景,兄妹二人在海邊,手捧着小魚放生。媽媽和兄妹二人對話,她說,小魚會回到海里,天使會帶小魚回家。
阿翔在海邊垂釣,腦海中臆想出遇到父親的情景,父親每釣到小魚便放生,他從小練拳,整個世界只有練拳,每天想的就是能把學的招式打給父親看,可是卻再也沒有機會。
劇中,一個個壓抑的心結,化為腦海中的念念,只能靠自己的信念,慢慢的釋放,慢慢的化解。
借用電影中的讀白,“島有多大,騎腳踏車三個小時就繞完了,但阿男阿妹從沒繞完過一次,因為他們總是忍不住,會在途中停下來。沒有顏料也沒有畫筆,他們卻畫出了最美麗的圖畫。”
也許這就是電影想告訴我們的,人生也許無法一氣呵成,中途被迫停下,但如果換個角度看,那些都是“風景”;生活時常沒有“顏料”和“畫筆”,但我們一定能畫出最美的圖畫。
這部影片,雖然故事有些壓抑,但看完心情卻莫名地舒緩了下來,這是影片的一大亮點。
除此,本片的主演梁洛施片中表演可圈可點,多說一句,她的另一部《伊莎貝拉》也是同樣的主題,表現也同樣優秀,兩部片子都能準確把握,這和她出身有一定關係。
故事和主演的氣質背景契合,而影片中的圖畫均出自另一位主演,母親(李心潔)之手。
影片着實在各個方面都做足了契合。
另外,電影的拍攝地是台灣綠島,因為植被充沛而得名,也俗稱火焰島。第一次聽到“綠島”是因為那首鄧麗君的《綠島小夜曲》。查了一些綠島的資料,島嶼一周二十公里,目前四千人在島上生活,多半是經營民宿和餐飲。
影片中有大量綠島的風光,沒有去過綠島的小夥伴,可以把影片當成別樣的風光片來欣賞,也是不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