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烏軍彈道導彈擊沉俄艦,和中國東風-21D相比誰更強?

近日,烏克蘭戰場上發生了一件頗為令人意外的事情。烏國防部發布的視頻顯示,在亞速海邊的別爾江斯克港內,1艘俄羅斯海軍的1171型登陸艦起火爆炸,烏軍稱使用了“圓點-U”戰術彈道導彈將該艦摧毀。這是俄烏衝突爆發後,烏方聲稱擊沉俄軍艦船的戰報中,唯一有視頻佐證的案例。另一段視頻顯示,在1171型登陸艦爆炸後,港口內的另一艘俄軍775型登陸艦緊急撤離,以防遭到二次爆炸的波及。顯然,這是彈道導彈打擊水面艦艇的首次實戰紀錄,很值得細細研究一番。

在此前的3月19日,俄防空部隊就在該港口攔截過一枚烏軍發射的“圓點-U”彈道導彈,因此有觀點認為,此次不排除是烏軍使用“圓點-U”對港口進行打擊時,俄軍防空力量攔截失敗,才導致該彈擊中軍艦。還有猜測,是俄艦發生火災並引燃了運載的彈藥,進而發生爆炸,而非是被導彈擊中所致。平心而論,烏軍的此次戰果有着不小的運氣成分,不過無論如何,作為一款專門攻擊地面固定目標的彈道導彈,“圓點-U”的這次打擊無疑是成功的。

具體來看,烏軍抓住了俄軍登陸艦處於停泊狀態的機會,發動了導彈打擊,相當於將停泊的軍艦當做固定的地面目標來打擊。這一方面說明“圓點-U”具有不錯的打擊精度,但另一方面似乎又對“彈道導彈打擊水面艦艇”的課題帶來了某種反效果。

作為一款誕生於冷戰後期的彈道導彈,“圓點-U”的技術水平已經算不上先進,但依舊突破了俄軍的防空攔截。不過從打擊效果來看,其似乎並未對俄軍登陸艦實現“一擊必殺”,難以撲滅的大火才是真正導致軍艦沉沒報廢的原因,這要麼是導彈速度過快,導致其是穿出艦體才爆炸,要麼就是彈頭威力不足。

考慮到“圓點-U”缺乏高精度的末制導能力,彈頭也是普通的高爆戰鬥部,那麼殺傷力相對有限是可以理解的。當然了,這次烏軍的導彈攻擊雖然很成功,但比起解放軍火箭軍專門用來摧毀航母戰鬥群的彈道導彈打擊體系,還是差距太大了,技術水平至少也落後我們一代半左右。

目前,中國已經完全掌握了高超音速滑翔攻擊技術,列裝的新型導彈更是可以不衝出大氣層就釋放乘波體戰鬥部,實現十倍音速左右的低彈道高速突防,並在己方衛星與高速無人偵察機的配合下,結合數據信息實現對海上運動目標的跟蹤打擊,而非像“圓點-U”那樣只能打擊固定目標。而且高超音速技術的引入,也保證了國產反艦彈道導彈的突防概率,敵方航母戰鬥群的防空反導能力很難有效對付此類導彈。

如果說最早的“東風-21D”彈道導彈的出現,只是為我們解決了反艦彈道導彈和打擊體系的有無問題,那麼如今包括“東風-26”和“東風-17”等導彈的列裝,就讓解放軍有了更加強大的反艦手段。相信如果是在實戰中,這些導彈的戰果將遠超老舊的“圓點-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