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道
近日,自稱首家互聯網壽險公司的和泰人壽披露了2019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報告顯示,和泰人壽去年四季度保險業務收入3.84億元,凈利潤-1.26億元。
“實際上,在同期成立的保險公司中,我公司在整體財務虧損上一直處於較低的水平。”和泰人壽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說道。
其表示,導致虧損主要源於兩方面原因,一是公司第四季度實現規模保費6.2億元,相比前三個季度成倍增加,相應的手續費等也成倍增加;二是包括IT研發費用、審計費用等相當部分費用項目集中在第四季度確認,使得當季度的管理費用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四季度虧1.26億 40%股權遭質押
和泰人壽成立於2017年1月24日,註冊資本金為15億元,註冊地為山東濟南,由8家股東發起成立,其中,騰訊旗下的北京英克必成科技有限公司、中信集糰子公司中信國安分別持有該公司15%股權、20%股權。
作為初創型險企,未能盈利其實無可厚非。一位壽險公司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作為初創期公司,在公司業務規模增長較快、尚未形成規模經濟效益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暫時性收支期限錯配的狀況。從行業發展規律來看,壽險公司一般都需經過‘七平八盈’的錘鍊,即需要扛過7年左右的虧損期,才能進入盈利通道。”
“經營虧損對新成立的險企來說本無可厚非,但虧損的原因究竟是因為業務擴張的需求因素,還是理賠率過高,又或者是因為浪費管理成本所致,這是必須要知道的。如果是因為業務發展的需要,保險責任準備金的提存較多、技術及人才投入較高等財務性虧損,就不必過分擔心,後期成本攤薄後,自然會進入盈利期。”一位業內人士說道。
對此,和泰人壽相關負責人也向《華夏時報》記者做了解釋,其表示:“2019年四季度虧損1.26億元,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司第四季度實現規模保費6.2億元,相比前三個季度成倍增加,相應的手續費等也成倍增加;二是包括IT研發費用、審計費用等相當部分費用項目集中在第四季度確認,使得當季度的管理費用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家初創型的公司,和泰人壽的股權卻遭大面積質押或凍結的狀態。該公司2019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目前共有60000萬股股權被質押,占和泰人壽全部股權的40%。
具體來看,中信國安有限公司向外質押、凍結了全部所持和泰人壽20%的股權;欒川縣金興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向外質押了全部所持和泰人壽14%的股權;秦皇島煜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合豐泰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向外質押和質押、凍結了和泰人壽4500萬股股權,合計占其全部股權的6%。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法講師王鵬鵬曾向本報記者表示:“股權質押股東將保險公司所持有的股權質押出質的目的在於獲得融資。股東出質融資對於保險公司來並沒有直接的影響,只有當股東無法按照約定償還融資貸款時,債權人才有可能對出質的股權進行處置。但是,若保險公司的股權被債權人處置,此時就會對保險公司的經營造成影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也指出,股權質押本是一個正常的商業行為,一般而言,國有保險公司的股權質押相對較少,而民營保險公司的股權質押更普遍,因為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相對較窄,保險公司股權是質量相對較高的押品,融資比率比較高,質押融資是很多企業的選擇。但如果個別股東有過於激進的質押融資行為,會加大自身流動性風險,進而危及險企股權結構。
但和泰人壽相關負責人則向本報記者表示這並不會對公司經營造成影響,其表示:“和泰人壽由八家股東發起設立,股權比較分散,少數股東所持公司股權質押或凍結不會對公司的經營造成影響。”
從償付能力來看,和泰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方面也連續四個季度下滑,去年四季度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80.32%,較年初下降了181個百分點。前三個季度的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461.74%、414.68%、404.37%。
對此,一位初創型險企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充足率水平的前提下,償付能力並非越高越好。過高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往往意味着較多資本閑置,未用於支撐公司業務發展,資本效率較低。通常保險公司在發展前期均會出現償付能力較高的客觀情況,充足率會隨着公司各項業務的拓展及機構的發展逐步降低,均會回歸到目標償付能力水平均值。”
騰訊團隊協助運營互聯網保險平台
真正使和泰人壽區別於其他壽險公司的原因在於,其擁有騰訊股東背景,被稱之為“首家互聯網壽險公司”。
和泰人壽總經理李玉泉也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小公司在發展中應該充分依託股東優勢,但依託股東優勢,不僅僅是藉助股東的平台、客戶的優勢,也得為股東提供相應的服務,配合股東戰略實施,這樣才能得到股東的支持和理解。“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藉助股東優勢走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
李玉泉表示:“騰訊作為和泰人壽重要股東,我們充分依靠其客戶資源優勢發展業務,利用其大數據和科技優勢控制承保風險,利用其科技優勢來開展線上理賠服務。中信國安是和泰人壽另外一個重要股東,我們擬充分利用中信國安社區,及其線上線下綜合服務,為其客戶提供相關保險服務。例如,在北京有很多國安社區網點和養老驛站,我們可以為其客戶和家屬提供養老保險和全面的保險服務。”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互聯網渠道更適合賣車險、意外險等產品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壽險產品保費較高,條款複雜,一份保單又貫穿了客戶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人們對在互聯網渠道購買壽險產品還缺乏信任。
不過,上述和泰人壽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坦言,作為一家新成立的、有明顯互聯網特色的壽險公司,和泰人壽在短短三年中,獲得了幾十萬客戶的信任。坦率地講,在前期的業務中,股東騰訊的品牌優勢無疑增加了客戶對公司信任的砝碼;但更重要的是,在騰訊團隊協助公司運營互聯網保險平台的過程中,他們“客戶優先”的理念深深地影響了公司的方方面面。我們與客戶建立方便、快捷、透明的網絡溝通平台,按照客戶需求和反饋不斷打磨產品,改進服務,迅速解答客戶投保的疑問,快速解決客戶在理賠中碰到的各種問題,始終以“客戶優先”為工作的出發點,體現了互聯網保險的方便、簡單、快捷、透明,踐行公司“和泰人壽,觸手可及”的服務理念,逐漸贏得客戶的信任。今後,我們還要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我們的各項服務。
這和記者採訪的一位互聯網保險公司高管的想法不謀而合,其向記者說道:“未來,如果哪家公司可以將客戶體驗做的更好,就把握了彎道超車的最好機遇。過去的保險公司普遍以‘保費為王’,賣出去就不管了,但現在,隨着互聯網保險的興起,客戶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就給了一些有科技應用布局的保險企業新的機會,但同時也是新的挑戰,客戶維護管理做的好的業務員也將得到更多的重視。”
和泰人壽相關負責人也向本報記者透露了其未來發展戰略規劃,公司致力於成為一家互聯網優勢明顯、價值創造能力突出的創新型壽險公司。公司將堅持互聯網業務與線下業務“雙輪驅動戰略”,即一方面繼續依靠股東騰訊的品牌、技術優勢進行互聯網壽險業務模式探索,並加強與其他互聯網平台的合作;另一方面,也將逐步進行全國性分支機構的戰略性布局,努力實現線上、線下業務的協同發展。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