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男性逐漸擺脫“柔弱”印象,但過度迎合主流易迷失自我

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道 新冠疫情的蔓延煽動了人們針對亞裔的偏見,許多亞裔因此在公共場合被呵斥,甚至遭到更惡劣的襲擊。然而,出生在田納西州的越南裔男子伯納德·巴赫(Bernard Bach)卻是個例外,他在紐約時代廣場遇到的陌生人不僅沒有惡意,還抑制不住對他健美身材的讚賞。

華盛頓郵報》6月22日報道,巴赫那日午夜遇到的陌生人驚呼到:“你的小腿好壯!”35歲的巴赫雖以笑容作為回應,但他仍覺得無所適從。

“一直以來,我很難接受他人的讚美,因為我不知道人們的話是否出自真心。”巴赫在接受採訪時說,“我聽到的最糟糕的話是,‘你在亞裔中算長得好看的了’。我盡量不把這些令人不舒服的恭維當做侮辱的言辭,畢竟有些人還在學習如何與亞裔相處。”

實際上,這些或多或少帶有種族偏見的讚美之詞只是今年亞裔男性陷入困境的縮影。

一方面,亞裔男性近日獲得了人們前所未有的追捧:韓裔男演員史蒂文·元(Steven Yeun)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並成功登上《GQ》雜誌封面;華裔演員劉思慕(Simu Liu)以發達的二頭肌和胸肌塑造了漫威影史上第一位亞裔超級英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亞裔籃球後衛約翰尼·朱贊(Johnny Juzang)以精彩表現幫助該校拿下NCAA籃球聯賽中的最後一個四強名額;K-pop男團在美國掀起熱潮;楊安澤(Andrew Yang)獲得紐約市長競選中的候選人資格;亞裔男模凱文·克萊德(Kevin Kreider)在真人秀《璀璨帝國》(Bling Empire)中大秀好身材,其腹肌和翹臀展露無遺……

圖為出演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尚氣》的華裔演員劉思慕(Simu Liu)。(圖片來自劉思慕推特)

然而,另一方面,全美暴發了一系列殘酷的反亞裔仇恨犯罪事件。亞裔老人遭到毆打,亞特蘭大按摩店員工和印第安納波利斯錫克教聯邦快遞員遭到大規模槍擊;在日常生活層面、更微妙的暴力行為也在人們的視線下潛藏。

亞裔男性在聚光燈下的曝光與針對亞裔的暴力事件交替發生,這種矛盾成為許多亞裔男性的心結。他們意識到,社會對於亞裔男子存有“柔弱、女性化、缺乏吸引力、缺乏男子氣概的刻板印象,亞裔男性的氣質不符合美國白人主流思潮中的男性理想形象”,UCLA社會福利學教授布賴恩·庫姆(Brian Keum)說。他專門從事亞裔男性身體形象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庫姆解釋,這些刻板印象可以追溯到1800年代中期,當時中國男性移民被迫從事洗衣工、廚師和家庭傭工等職業。由於華工在採礦和建築工作中效率卓著,人們對其獲得工作機會憤怒不滿,因此將華工排除在這些職業之外。時至21世紀,種族主義依然存在。在線上約會平台上,亞裔男性成功匹配的概率最低。庫姆表示,參與其研究的每位亞裔男性都表示,“我無法忍受這種恥辱”。

對於亞裔歧視,社會名人的譴責也頗為剛正直白。NBC王牌綜藝《周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的常駐華裔演員楊伯文(Bowen Yang)就呼籲“亞裔加油”;熱門博客“憤怒的亞洲人”(Angry Asian Man)的博主菲爾·余(Phil Yu)則以“保持憤怒”的口號警醒世人。

“一些亞裔男性往往覺得自己必須在行為和外表上比周圍的人更加男性化、更強壯、更完美。他們這種行為矯枉過正,只是為了證明亞裔也可以變成主流認可的男性形象。”53歲的傑夫·楊(Jeff Yang)說,他與菲爾·余合著了《崛起:90年代至今的亞裔流行史》一書。

“這種心理在亞裔中尤為常見。”傑夫·楊說,“這是亞裔男性對其所遭受的否定、諷刺和淡漠做出的反應。”

他補充說:“這樣做並不會讓亞裔男性本人感覺更好。而是通過提高他們在別人眼中的認知來提升他們的自尊心。”

現年37歲、出演《璀璨帝國》的克萊德也同意此觀點。他說:“我們忙於成為其他人,甚至沒有真正專註於做自己。”

圖為亞裔男模凱文·克萊德(Kevin Kreider)。(圖片來自凱文·克萊德推特)

庫姆表示,如果亞裔男性沒有健康的發泄途經,他們便不得不自行消化這種恥辱感,一些人會藉助藥物,一些人會產生自殺念頭或出現攻擊性行為。(原標題:亞裔男性逐漸擺脫“柔弱”印象,但過度迎合主流易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