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左手台灣,右手文藝,台灣之旅

自從台灣開放旅遊以來,我去台灣的腳步,衝動、遺憾,就彷彿努力始終得不到回復一般, 台灣之旅也一次次擱淺。

正如很多小夥伴羨慕我現在的生活狀態一般,曾經的我,過着和你們一模一樣的生活,但是我選擇了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跡天涯。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

台灣 ,是什麼樣的?

台灣 ,是我們把愛盡情釋放在海灣的落日時分。

台灣 ,是等待流星雨卻看到明月初升的驚喜。

台灣 ,是對火車便當的一種意外執着。

台灣 ,是我經歷萬難也要來舞的天空之境。

台灣 ,我玩出了文藝的模樣~

台灣人·情·味

台灣 ,是個溫情的地方,正如在形形色色的人群,當你孤獨無助時,總有一個人會向你伸出援手。

其實自己是個略帶警惕性的遊客,並不喜歡過多麻煩別人,但某個激發點,認識了他們,熟悉,成為了好朋友,一切原來是那麼順理成章,陌生人到好友原來也可以那麼簡單,也許就是緣分吧~

台南:連空氣都是滿滿的文藝味~

我知道,在許多人的台灣計劃中,台南作為了西海岸中的一站,想要來的衝動便是——樹屋。

先有樹?還是先有屋?

至於樹屋的聽說從何而來,我早已不記得,只是“樹屋”一詞在心中的紮根遠比一切都深。

台南 ,一個人旅途開始的第一站,在烈日下尋覓不到租借車輛的地方,看來,公車才是出行首選。

慢慢晃到 安平 區,下車,前後都不見一人, 台南 的白天,真的人好少。樹屋就在前方,步行不過兩三分鐘。

標記着“ 安平 樹屋”的門口是一棟老洋房,未見樹屋蹤影,一度懷疑自己走錯了道。。。

安平樹屋,原為英商德記洋行倉庫

樹屋面積及其之大,為方便遊客參觀,在頂端也造了木棧道。

遠遠的看,屋子彷彿和樹就是一體的。

慢慢走過每一片榕樹底下,彷彿要進入這片小森林探訪其中奧秘一般。

巨大的榕樹與殘破的房屋結合在了一起,根生於牆,纏繞着牆,牆又圍起了樹,層層疊疊……

彷彿屋子只是榕樹的盆,而榕樹在此開了花~

榕樹的瘋狂生長,屋頂早已蓋不住它的氣勢,而如今,樹就是屋的屋頂了,走下棧道,原有倉庫的房間格局依舊清晰可見。

沿牆攀升的榕樹早已氣勢磅礴,為每個人所震驚。

有時候,這裡就彷彿是幅立體的名畫。

陽光透過枝葉淅淅瀝瀝地灑在一面牆上。

說到先有屋還是先有樹的問題,其實也很難解答,據說,倉庫開始使用之時,室內就有遺留下的榕樹根,而頑強的生命力,再次迸發,才有了現在的樹屋。

榕樹須整齊的成為一幅背景,怎麼拍都有森林中的精靈之感呀。

來趣安平

安平 老街,原本心中賦予的想象只是一條有年份的街道,兩旁老房林立,還有攻略單上長長的美食標記……

來了就要趣玩 安平 ,發現它的不一樣~

一個院子,一條石板路,一扇小木門,把我吸引進了這個大院落……

和式的屋子,三盞紅燈籠,隨微風輕起的風鈴聲,彷彿有了夏日中日劇的既視感

如果仔細尋覓,這裡的店鋪也很有文藝的氣息, 比如 這家賣彩砂的,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日找屬於自己的色彩哦~

在入老街之前,會經過安平古堡

安平 古堡, 台南 最古老的城堡,當年,鄭成功將荷蘭驅逐出境後,改此地名為“ 安平城”,寓意平安。而古堡不僅通體紅磚,還保留當年的炮台,更能眺望安平全景。

不過話說回來,古堡其實看點也不多,作為歷史遺迹是有一定價值,不過買了門票進去後,又熱又累。

繞場一周,唯一鍾情的就是這紅磚的古堡城牆,無奈熱的我一點也不想拍照,只想速速來一杯冬瓜茶解渴~

信奉媽祖的島民們,基本每到一處都有如此的廟宇,色彩繽紛,很是好看

老街起始於這裡,開端完全就是典型 台灣 的老街,商業氣息濃重

一些門牌邊的有趣圖案,雖然不懂其意思,但大致是祈福全家 安康 ,小發現總讓旅途樂趣滿滿

安平 街道的小巷子很多,每個巷子都會有一些驚喜。

花蓮:俊秀的山,壯闊的海

花蓮 ,留給我最美的記憶就是這張紫紅色的晚霞的照片。正如這自然力的爆發一般, 花蓮就是這樣一個自然塑造的美麗的地方。

碧海、斷崖、洞穴、峽谷,怪不得,來過這裡的人都會說,景色是最美的~

唯有這清水斷崖,才能解憂

在這裡,大海變得嚴肅起來,有一種魄力讓我們為之震撼。青藍的海水拍打着黑色的沙灘,每一拍都是一種力量的體現。

遠處群山壁上那細細的一條公路,就是 台灣 著名的蘇花公路,建造在斷壁之上,也經常受到地質災害,危險度極高,終於也到此來膜拜了一回。

清水斷崖 ,幾近垂直的懸崖下就是汪洋大海,而大海又是如此純凈的顏色,魔鬼、天使也只在一念之差。

中橫公路的起始是幽深而俊美的峽谷風情

說中橫公路,知道的人可能比較少,這也是 台灣 少有的橫跨中部山脈的公路。而中橫公路的起點,則是太魯閣大峽谷

太魯閣公園 最出名的就是斷崖和峽谷,而這峽谷間的水也是彷彿冰雪之水融化般透凈。

而燕子口,則是太魯閣公園裡很特色的一個景點。連綿的山洞隧道,或明亮,或昏暗。

因為這裡也是出於地震帶上,長期活躍的地質運動,也讓峽谷落石較多。

忽而的豁然開朗,原來是純凈之水匯入的滾滾泥水之中。

兩岸大理石峭壁在流水作用下被溶蝕成許多小孔穴,聰明的燕子便以這些小洞為巢,形成“百燕鳴谷”的奇觀。

國家公園裡大部分的路都是在這樣的洞穴般的隧道里通行。

中午用餐的地方是 花蓮 當地的少數民族開的,三杯雞的味道還是很不錯的。

頂着烈日,攀上崖壁,走在這陡峭的小路上,峽谷又妖嬈、又霸氣、又肅靜。

太魯閣長春橋,太魯閣的入口。

太魯長春祠,瀑布從祠下飛流直下,也是為一景,而長春祠則是紀念為修中橫公路而殉難的人們。

離開了大峽谷,回望這些山脈,感慨萬分。

其實到如今,對過往這段台灣的經歷,早已變為一份美好的回憶~


看最酷的旅行資訊,關注 菠蘿遊記!馬可菠蘿的旅行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