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會首接國安處投訴,將對涉專業失當律師展開調查 | 香港一日

這是《香港一日》的第1015期


有律師涉專業失當 律師會展開調查


香港律師會23日召開記者會,確認首次接獲來自警方國安處的投訴。香港警方國安處早前拘捕“612基金”5名信託人,他們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中的“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警方同時指出,在刑事調查過程中,發現一些律師和大律師在提供法律服務時,涉嫌作出專業失當行為。


圖/左起:香港律師會副會長余國堅、黎雅明,會長陳澤銘,副會長湯文龍


律師會會長陳澤銘表示,已根據《香港事務律師專業操守指引》訂明的投訴及紀律機制展開調查。因所有關於專業操守的行為需保密,暫未能透露詳情。會方會有一個獨立三人小組檢視每宗投訴,由最輕的罰則,例如發出信件提醒。如果性質嚴重,可以轉介至律師會以外的一個獨立審裁處,即律師紀律審裁團,去決定違規狀況,最嚴重可除牌。此外,如果事件涉及刑事成份,將交由警方跟進。


他強調作為香港律師的監管團體,非常重視會員的操守,不論相關指稱的輕重、是否涉及任何案件,律師會都會秉承公正、中立及客觀的原則,認真處理每宗投訴;同時希望藉是次記者會幫助市民了解律師會的相關跟進工作,以增加透明度。


在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成立的“612基金”一直被批評為“黑暴基金”,其5名信託人早前先後因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被捕,後來獲准保釋候訊。


鄧炳強:將動員一切力量 保障“七一”活動安全


7月1日是香港回歸25周年紀念日,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亦會於當日宣誓就職。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23日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回歸25周年紀念活動中,特區政府將動員一切執法部門的力量在保安上,而本土恐怖主義活動和疫情是兩個主要威脅,“在25周年紀念日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將成為焦點。很多人想在這時趁機在香港製造騷亂,我們不會冒此風險。”


圖/鄧炳強


鄧炳強又提到,香港過去數年亦曾發生過“孤狼式”的襲擊,攻擊警察或在公眾地方企圖放置爆炸品等事件時有發生,執法部門已加強情報搜集、風險評估和反恐演習等工作,動員、行動和應急響應正在籌劃當中,亦已升級設備和技術,包括對付可疑無人機的工具,但行動細節不便透露。


自由黨與李家超會面 提多項建議


自由黨黨魁張宇人、主席邵家輝、副主席李鎮強、胡漢清、陳曉峰、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與自由黨多名常務委員共21人, 23日上午與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會面,就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提出多個範疇的建議。


自由黨黨魁張宇人表達了對香港醫生人手不足的關注,期望來屆政府可以進一步放寬海外醫生到港執業的條件,以招攬更多海外培訓醫生,從而增加醫生供應。


另外,張宇人亦就改革教師註冊制度表達了意見,他認為,教師永久註冊,無須定期考核或進修便可續牌,會令教師失去進步的誘因,拖低整體教育質素,建議教師註冊制度由終身制改為定期續領教師註冊,同時也應在其中加入國情元素。


在北部都會區發展問題上,自由黨副主席李鎮強表示,特區政府應真正做到“基建先行”,特別是為了應對未來人口增長而做好相關交通配套工作,並要做好平衡工夫,不應忽略原有土地使用者,政府應該幫助他們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持續發展,以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機遇。


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表示,對於一些技術工種,由於香港的教育一直是重“學術”輕“工科”,導致維修技術人員均嚴重短缺,但這些行業均是社會不可或缺。因此,來屆政府必須加強STEM教育,並推動職業教育,以紓緩人力錯配的問題。


張竹君:香港整體疫情平穩 較擔憂變異病毒株


香港疫情持續放緩,衛生署及醫管局23日下午舉行疫情記者會。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公布,香港23日新增190宗確診病例,包括28宗輸入個案。這也是第五波疫情自今年2月5日以來首次低於200宗。


張竹君形容目前的疫情相當平穩,各項指數,包括污水檢測數值都是向下,但不排除會有上下波動,她強調較為擔憂的是奧密克戎變異病毒株,傳播力可能更快,暫時未見到會否更嚴重,重申最重要的是接種疫苗,能有助預防重症及死亡。


特區政府日前宣布,未曾受感染的18至59歲的人士,可選擇接種第4劑新冠疫苗。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今天強調,部分有外游需要或在較高危場所工作的18至59歲人士需要接種第四劑疫苗,並非所有人都要打第四針。劉宇隆認為,目前的優先項目仍是推動長者接種疫苗,引述數據指80歲以上長者只得兩成人打三針,長者接種三針後染疫死亡率會減至1.2%,若接種第四針則有望跌至0.5%。


圖/香港電台


而對於猴痘病毒疫情開始在全球擴散,香港如何預防,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回應指,衛生署已去信私家醫生,促留意有否出現個案,強調一旦出現病例便需要採取隔離措施。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在今日新冠疫情記者會上亦表示,密切注視歐洲疑似爆發猴痘,按世衛上周公布資料所見,初步評估對香港風險低。他指世衛公布,最先出現是英國,5月初有輸入個案,之後陸續都有約20個案,同第一宗無流行病學關連個案,是去過猴痘受影響地區包括中非西非。目前全球有超過80宗個案,部份調查中,涉逾10國家受影響,主要集中在歐洲。


呼吸道系統專家梁子超接受《香港01》訪問表示,猴痘與天花屬於同一病毒家族,病毒初時雖由猴子身上發現,但普遍經由哺乳類動物傳播。猴痘間歇性會從動物傳染人,再由人傳人。他續指,猴痘透過近距離接觸,包括體液、飛沫、傷口傳播,暫時未證實是經由性接觸傳播,但不排除其可能性。


猴痘感染初期的癥狀與流感相似,患者會出現發燒、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感染後兩至三日,患者的面部、手部及腳部會相繼出現皮疹。患者的病徵一般較輕微,僅有極少患者會出現多重器官問題。


而且猴痘的傳染力不高,一般風險較低。病毒通常在特定人群,並且有親密的距離才會傳播;加上現時流行的品種為西非較溫和的猴痘品種,故市民毋須太擔心。現時全球亦有經“改良後”的牛痘疫苗,或使用抑制猴痘的口服藥,相信問題不大。


康文署將舉辦一系列活動與市民共慶回歸


香港康文署23日表示計划動用接近三億元,由本月起至年底舉辦一系列文娛活動,與市民共慶香港回歸25周年。


據悉,康文署轄下博物館將有多個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及大型展覽陸續登場,其中包括恐龍化石標本展覽、展現敦煌石窟藝術文化的“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展覽等。除大型展覽外,康文署也為市民帶來各項表演,包括粵劇節目等。



此外,康文署在7月1日當天還會舉辦“回歸25周年——免費玩盡康樂設施”活動,讓市民免費使用大部分康文署轄下的收費康樂設施。


對於新冠疫情或對活動造成影響,康文署署長劉明光認為,如疫情嚴重,會跟隨衛生當局的指引,調整防疫措施。


編輯丨劉立平,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