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泓澤資本首席策略師許亞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金價的這波上漲,並非中長期的做多資金進場,更多的推動因素來自於此前做空的資金獲利出局造成的技術性反彈;技術性反彈並不意味着反轉。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葉青 北京報道
今年國慶假期期間,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以上漲為主,其中國際原油、棕櫚油、有色金屬價格出現暴漲。10月3日至7日美國原油價格漲幅達16.48%,布倫特原油漲幅達15.05%,美燃油期貨價格大漲24%,馬棕油大漲12.38%,倫鉛大漲8.18%,倫鋁大漲6.77%,倫鎳漲幅達4.71%。
值得注意的是,受歐佩克(OPEC)大幅減產決定的影響,國際油價走出了五連漲的行情,並且也創出7個月來的最大單周漲幅。截至北京時間10月8日凌晨收盤,美國WTI11月原油期貨收漲4.74%,報92.64美元/桶,布倫特12月原油期貨收漲2.7%,報97.92美元/桶。
俄烏衝突日益複雜化,持續影響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場走勢。10月8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國家反恐委員會發表聲明,披露了當天發生的克里米亞大橋起火事件的細節,稱卡車爆炸導致橋上火車油罐被引燃。而據烏克蘭獨立通訊社報道,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表示,克里米亞大橋事件僅僅是一個“開始”。
受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改等因素影響,國際黃金價格本周漲幅約2%。
“黃金只是技術性反彈,尚未反轉”
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公布最新非農就業報告顯示,美國9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6.3萬,創2021年4月以來最小增幅,市場預期增加25萬,8月增加31.5萬;9月失業率為3.5%,市場預期為3.7%,前值為3.7%。
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美聯儲11月加息50個基點至3.50%-3.75%區間的概率為25.7%,加息75個基點的概率為74.3%,加息100個基點的概率為0%;到12月累計加息100個基點的概率為20.2%,累計加息125個基點的概率為59.1%,累計加息150個基點的概率為20.7%。
從上述數據看出,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繼續加息,11月將再加息75個基點。就業數據公布後,交易員預計,美聯儲12月將再加息50個基點,使聯邦基金利率升4.25%-4.5%的區間。據悉,美國非農數據公布後,現貨黃金跌破1700美元/盎司關口,自非農數據公布後,累跌近20美元,最終報收於1701美元/盎司,日內跌超1%。
與此同時,非農數據發布之後,美聯儲官員也相繼發表言論。美聯儲埃文斯稱:現在通脹非常高,這是美聯儲最關心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加息,正朝着4.5%-4.75%利率的方向前進,很可能到明年春季達到;美聯儲下次會議將討論加息50個基點還是75個基點。
美聯儲官員梅斯特也表示,美聯儲應該考慮在某個時候出售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美聯儲將使用自己的工具來達到通脹目標,不需要收緊財政政策;預計美聯儲明年不會降息。
據記者了解,國慶假期期間,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均高位回落,貴金屬觸底反彈,現貨黃金價格突破1675—1680美元/盎司關鍵點位後繼續上行,一度漲至1730美元/盎司的高位。不過,非農數據公布後,現貨黃金價格有所收斂,相較於9月30日15點1672美元/盎司的價格,漲幅接近2%。
泓澤資本首席策略師許亞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10月3日和4日金價的上漲,與整個金融市場的情緒轉變有關,尤其是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從4%的高位一路回落到3.5%,為金價的反彈提供了支持。
“從基本面來看,是因為英國政府放棄了原來的減稅計劃,並且進入債市進行干預,極大的緩解了市場恐慌情緒的蔓延,令英鎊匯率出現企穩反彈,也推動美元指數脫離114.78的二十年高位,為金價的反彈提供支持。與此同時,10月3日所公布的美國9月ISM製造業指數創下了2020年5月以來的新低,新訂單指數環比下降至47.1,降至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水平,並跌入收縮區間,暗示美聯儲年內開啟的加息已經開始令需求端出現減弱,這也帶動了美債收益率的下行,推動金價反彈。”許亞鑫稱。
不過,許亞鑫表示,從技術面來看,金價自年初俄烏危機爆發觸及2070美元/盎司的高位之後,從3月初到9月末,已經出現了時間長達半年,區間累計最大21.91%的跌幅,接近1600美元/盎司的心理關口之後,空頭的對手盤已接近沒有,進而引發了大面積的空頭回補。
“也就是說,金價的這波上漲,並非中長期的做多資金進場,更多的推動因素來自於此前做空的資金獲利出局造成的技術性反彈。技術性反彈並不意味着反轉。展望後市,我們看到最新公布的9月非農數據好於預期,只不過市場當下會把好數據看成是壞消息,即數據強勁會令美聯儲11月份繼續大幅度加息底氣十足,進而推動市場的拋售。這也就意味着金價在1600美元/盎司的心理關口支撐仍存在着被再次測試的可能。”許亞鑫稱。
摩根大通預測第四季度油價走勢
除了黃金價格波動大外,受原油市場供應緊張以及歐佩克+大幅減產決定的影響,國際油價本周走出了五連漲的行情。其中,紐約油價累計上漲16.54%,布倫特油價累計上漲11.32%,均創今年3月4日當周,也就是7個月來的最大單周漲幅。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0月5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第33次部長級會議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會議決定2022年11月起,歐佩克和“歐佩克+”參與國將石油總產量日均下調200萬桶(2mb/d)。
歐佩克+同時宣布,將部長級監督委員會(JMMC)的會議頻次從一個月一次調整為兩個月一次,下一次歐佩克及非歐佩克國家部長級會議將在今年12月4日舉行。此次減產量將是疫情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佔全球供應量的比率超過1%。受此影響,國際油價再度抬升,海外投資者對於通脹的擔憂也有所加劇。
在歐佩克+減產後,拜登總統呼籲美國政府和國會探索提高美國能源產量和減少歐佩克對能源價格控制的方法,並警告稱“如有必要”繼續從國家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石油。數據顯示,美國已經向包括Marathon和Equinor在內的八家公司,出售超過1,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
此次的出售是拜登之前宣布的出售1.8億桶儲備計劃的一部分,交付將從11月開始,而此前政府出手石油戰略儲備為1.55億桶,現將目標提高至1.65億桶。
光大期貨能化總監鍾美燕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沙特與美國之間的分歧加劇,歐佩克+加大減產引發美國的強烈反對和指責,可以預見的是後續能源的博弈將更為劇烈,美國在前期釋放了大量的石油戰略儲備後,再度釋儲邊際影響力也會大幅下降;市場對於供應端的擔憂再起,這是市場拉漲油價的核心邏輯。
按照歐佩克+的產量協議約定,減產的比較基準為2022年8月的產量,其中歐佩克+8月產量為4385.6萬桶/日,11月、12月的目標產量為4185.6萬桶/日,其中歐佩克10個成員國減產配額為127.3萬桶/日,非歐佩克成員國減產72.7萬桶/日。
據了解,歐佩克成員國當中沙特的減產配額為52.6萬桶/日,其次是伊拉克為22萬桶/日、阿聯酋為16萬桶/日、科威特為13.5萬桶/日。非歐佩克成員國中俄羅斯減產52.6萬桶/日。基於當前市場供應的脆弱平衡,歐佩克+由之前的小幅減產到大幅減產的轉變,支撐了油價的底部。
鍾美燕稱,進入四季度,地緣局勢仍將反覆拉鋸,取暖季能源結構性危機仍未解除,歐佩克+用減產托舉起油價,並將成為四季度的主旋律;在沙特與俄羅斯帶頭減產的背景下,市場將繼續拉鋸前行;供給擔憂的矛盾階段性戰勝需求下滑的擔憂,油價走勢偏強。
地緣衝突持續挑動着市場的神經。據多家俄媒報道,當地時間10月8日清晨,在橫跨刻赤海峽的克里米亞大橋的鐵路上,一節裝有燃料的火車油罐車車廂起火,多節貨運車廂受損,大橋上的鐵路和公路交通暫時中斷,刻赤海峽航運正常。事故救援調查工作已經展開。
在地緣衝突的影響上,鍾美燕表示,四季度的核心要素仍是關注地緣衝突以及美聯儲加息兩條主線對於經濟面的綜合影響,一旦制裁繼續加碼,地緣衝突加劇,油價可能再度衝刺120美元/桶高位。
對於短期後市,鍾美燕稱,預計節後油價將大幅高開,SC主力合約期價預計將在700元/桶附近,但後續持續上行的動能預計有所轉弱,需要關注布油在100美元/桶整數關口處面臨的壓力。
摩根大通也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油價將在第四季度重新測試100美元/桶。但要使油價達到這一水平,需要做到五件事:石油需求同比增加90萬桶/日,沙特需要將產量正常化至低於當前1100萬桶/日的水平,美國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的計劃需要在10月份或更早結束,美元需要穩定下來,對俄羅斯的制裁迫使俄羅斯的石油產量減少60萬桶/日。
摩根大通表示,目前,對俄羅斯大規模減產的傳統反對意見似乎被該國石油生產因西方制裁而面臨的挑戰所抵消;俄羅斯的油輪產能每日至少短缺100萬桶,預計產量將比9月份的水平下降60萬桶/日;另外,若歐佩克+大幅減產,可能引發美國以釋放戰儲的形式對此採取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