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6歲烏克蘭美女,嫁給39歲河南農村小伙,後來怎樣了?

2017年,26歲的烏克蘭美女瑪麗娜在醫院當護士,她膚白貌美,腿長兩米。

她遠沒想到,不久後她居然會對一個其貌不揚的中國男人一見鍾情。

這個男人比瑪麗娜大13歲,在北京送外賣,月入過萬。

為了愛情,瑪麗娜遠嫁中國農村。

1993年,中國經濟在全世界一枝獨秀,而不遠處的烏克蘭卻不太平。

這年,烏克蘭有大量工廠停工,部分地區的工人長期領不到工資,開始罷工運動。

還有的地區經常大面積停電,一停電就停十幾個小時。

經濟環境不好,烏克蘭打開印鈔機“嘩嘩”印錢,導致烏克蘭的通貨膨脹比1992年漲了4倍。

時代動蕩之下,瑪麗娜出生在烏克蘭一個叫“切爾卡瑟州利相卡”的小鎮。

在瑪麗娜很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就離婚了,她和母親、姐姐、妹妹生活在一起。

(左邊的人是小時候的瑪麗娜,她和家人的合影)

瑪麗娜三姐妹的性格不同,姐姐很安靜,妹妹活潑外向,瑪麗娜處於兩者之間,文靜害羞。

她們的母親是個很強壯的烏克蘭女人,性格開朗,每天都把農活和家務活安排得有條不紊。

從早上起床,母親就要一直忙到晚上,餵奶牛,擠牛奶,喂馬、雞和豬,另外還養了幾十隻鴨子。

忙完這些,她還要忙農活,種土豆、甜菜、玉米,還有車厘子、草莓這些水果。

母親忙忙碌碌,就靠每個月不到1000元人民幣的收入維持家庭生活,撫養三個孩子。

儘管生活很辛苦,一家四口還是其樂融融,過得很幸福。

父母離婚似乎並沒有對瑪麗娜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她和父親的關係很好,經常去看望父親和繼母,還會幫他們做家務、整理房間。

瑪麗娜從小生活在農村,完全沒有機會接觸到外國人。

沒想到,她以後居然會遠嫁到中國河南的農村。

(瑪麗娜上小學時的照片)

在烏克蘭,如果女孩不上學的話,大概在16歲左右就會結婚,上過大學的女孩會在20歲以後結婚。

2015年,22歲的瑪麗娜醫學院畢業,到一家位於烏克蘭“布查”的醫院當護士。

醫院的工作很忙碌,每三天,瑪麗娜就會輪班,要連續工作24小時。

為了多掙錢,她還額外做份兼職,叫“私人短期護理工作”,其實就是照顧老人和殘疾人。

當護士,瑪麗娜每個月的薪水有3500格里,人民幣大概800元左右。

加上兼職,她每個月能賺到的錢,大概在1300元人民幣左右。

在烏克蘭,每月收入高於5000格里,相當於1300元人民幣,就算高收入人群了。

所以,醫院的生活雖然忙碌,卻是一份很不錯的工作,瑪麗娜心裡很滿足。

2017年,24歲的瑪麗娜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聊天軟件,想學英文。

沒想到,她通過這款軟件認識了一個申茂濤的中國男人,兩人千里姻緣一線牽,慢慢走到了一起。

(年輕時的瑪麗娜)

1980年,申茂濤出生在河南濮陽的一個農村家庭。

80年代的農村,條件並不好,而申茂濤的家庭條件又屬於在農村墊底的那種。

他家中僅有薄薄幾畝地,每畝大概產出800斤小麥,算下來,他們一家人一年的收入才兩三千元。

申茂濤從小在農村長大,初中畢業就輟學進城打工。

和大多數輾轉在社會底層掙扎的人一樣,他沒有做大事、賺大錢的能力和運氣,工資勉強夠糊口而已。

或許是生活太難,無力分神,也或許是沒有遇到命中注定的人,申茂濤一晃到30多歲,仍然是光棍。

2017年,37歲的申茂濤在北京送外賣,收入最高的時候,他的月薪甚至達到兩萬多元。

但高薪背後,要付出比常人多無數倍的汗水。

不久後,一場意外的車禍,讓他和瑪麗娜的命運連接在一起。

某天,為了搶時間多送單子,多掙錢,申茂濤在騎電瓶車送外賣的過程中,沒注意到旁邊飛馳而來的汽車,被撞翻在地。

他雖然撿回一條命,右腿卻摔骨折了。

因為這樁車禍,他不得不暫時停工,住院養傷。

住院期間生活很無趣,申茂濤在朋友的建議下,下載了一款和外國交流的軟件,同樣想學英語。

因為這款軟件,他和烏克蘭美女瑪麗娜有了交集。

軟件有個規則,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剛上線的人,那天,申茂濤在排在第一位。

(瑪麗娜和申茂濤在中國河南農村)

瑪麗娜主動向申茂濤打招呼,說了句:“Hi!Guy!"

因為兩國文化差異,申茂濤把這句話翻譯成了“你好,中國土豪”。

他用不太好的英文告訴瑪麗娜,這句話在中國不太適宜,感覺詞不達意,又發了很多中文過去。

但很可惜,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瑪麗娜都看不懂,不知道申茂濤在說什麼。

可人的情緒是相通的,瑪麗娜意識到申茂濤在教訓她。

她心裡很不高興,對申茂濤的第一印象極差。

畢竟兩人素不相識,她主動問好,申茂濤憑什麼張口就教訓人呢。

但不知道是命中注定還是什麼原因,兩人並沒有中止對話,有空還是會繼續聊天。

聊了一段時間後,兩人越來越熟悉。

瑪麗娜覺得和申茂濤聊得來,心裡很開心。

她漸漸放鬆心態,和申茂濤交換了照片,經常還會開視頻聊天。

聊着聊着,瑪麗娜心裡就不斷泛起漣漪,喜歡上了手機對面的“中國大叔”。

(瑪麗娜和申茂濤)

於是,瑪麗娜暗中用語言試探申茂濤的心意,還邀請申茂濤到烏克蘭旅遊。

如果申茂濤不去烏克蘭,兩人沒有見面,瑪麗娜就不會把互聯網上的喜歡當真。

可沒想到,申茂濤真的到烏克蘭和她見面。

2017年底,申茂濤的腿傷還沒有完全好,就從國內遠赴烏克蘭。

瑪麗娜工作的城市在“布查”,她擔心申茂濤人生地不熟,找不到路,就和申茂濤約在烏克蘭的首都“基輔”見面。

瑪麗娜和母親和妹妹說了兩人要見面的事情,心裡很緊張,也有點竊喜。

當時,瑪麗娜有個兼職的護理工作沒有完成,就讓申茂濤在基輔等她4天。

多等4天,申茂濤不但沒有生氣,還在這段時間裡,跑到了瑪麗娜的家鄉。

坐車到利相卡鎮後,申茂濤步行30多公里,找到了瑪麗娜從小生活的村子,和瑪麗娜的家人見面,還送了禮物。

瑪麗娜聽說後,心裡很驚訝,不知道申茂濤怎麼找到路的。

而且,她知道申茂濤的腿傷沒有好全,居然輾轉這麼遠的路去見她家人,心裡也很感動。

(瑪麗娜和申茂濤的家人)

郎有情,妾有意,兩人4天後的見面很順利。

那天,陽光很好,他們約在在地鐵站旁邊的露天咖啡廳見面。

申茂濤買了3隻玫瑰送給瑪麗娜,還指着賣玫瑰花的攤子說:

“只要你喜歡,我就去買下所有的玫瑰。”

瑪麗娜心神蕩漾,但還是克制自己,勸他不要浪費,花再多的錢,玫瑰花幾天後也會凋謝。

短暫的緊張過後,兩人又找到了曾經在網絡上聊天的那種熟悉感。

隨後,瑪麗娜提出和申茂濤去俱樂部打保齡球。

之前,申茂濤忙着在北京送外賣掙錢,但凡能多送一個單子,他都不會休息,哪有時間搞娛樂活動。

很明顯,在打保齡球時,他輸得很慘,水平還不如業餘愛好者瑪麗娜。

但瑪麗娜並沒有計較,反而理解、心疼申茂濤。

(瑪麗娜和她種植的盆栽)

玩了一天後,瑪麗娜送申茂濤回住的酒店,卻在地鐵里把人弄丟了。

這段小插曲,讓瑪麗娜又愧疚,又甜蜜,畢竟這也是兩人之間一段有趣的回憶。

後來,瑪麗娜帶着申茂濤在烏克蘭玩了好幾天。

申茂濤也很會來事,不顧瑪麗娜反對,幫瑪麗娜買了很多衣服。

你來我往間,瑪麗娜覺得申茂濤踏實、善良,心裡很感動。

在機場分別時,她內心依依不捨,知道自己愛上了這個中國男人。

申茂濤回國後,也沒有和瑪麗娜斷掉聯繫,很快就通過網絡聊天和瑪麗娜確認了戀愛關係。

確定關係後,申茂濤第二次前往烏克蘭。

他和瑪麗娜回家,和瑪麗娜的家人商量結婚的事情,就連結婚後在哪裡定居這些問題,他都考慮在內。

一有時間,申茂濤就幫瑪麗娜的母親干農活。

他的細心,妥帖,贏得了瑪麗娜全家人的同意,一致認為他是個勤勞、真誠的好人。

但瑪麗娜的家人還是對兩人的婚後生活感到擔心,怕瑪麗娜無法適應中國的生活。

可為了愛情,瑪麗娜毅然決定遠嫁中國。

2018年3月,申茂濤早已回國,瑪麗娜獨自一人從烏克蘭來到中國。

這是她第一次到中國來,第一印象就是城裡人好,商品很豐富,但很貴,中國還有很多美麗的建築和風景。

(瑪麗娜在北京遊玩)

那時,申茂濤在北京送外賣。

他帶着瑪麗娜逛完北京,又陪瑪麗娜回到河南老家,把瑪麗娜介紹給家人和朋友認識。

在中國待了一個月後,瑪麗娜仍然有點糾結,不確定她能不能適應在中國長期居住。

而且,她擔心辭掉烏克蘭的工作後,沒有收入,無法在中國生活。

申茂濤跟瑪麗娜保證,他在北京當外賣員,每個月能掙一萬元,養活他們的小家庭完全沒問題。

瑪麗娜只知道中國的收入比烏克蘭高,這才驚訝到中國的工資居然高出這麼多。

她從小在烏克蘭的農村長大,對物質也沒有太高要求,只要能活着,有吃有喝有玩就行。

於是,她打消了最後一絲顧慮,決定嫁給申茂濤。

2019年春節,26歲的瑪麗娜嫁給了39歲的申茂濤。

他們在中國河南農村,舉辦了一場中式婚禮

結婚那天,婚禮現場來了很多人,大家都圍着瑪麗娜和申茂濤,想了解這段跨國婚姻背後的愛情故事。

(瑪麗娜和申茂濤結婚時)

婚禮過後,瑪麗娜在中國農村度過了她在中國的第一個春節。

中國的年節風俗,貼對聯,百年,放鞭炮,都讓她覺得很新奇,很好玩。

春節後,申茂濤要繼續回北京打工,瑪麗娜也跟着丈夫到北京租房住。

在瑪麗娜的印象里,北京很大,很摩登,人很多。

她在中國除了申茂濤外,沒有任何熟悉的人,申茂濤每天工作時間很長,瑪麗娜的生活百無聊賴。

休假時,申茂濤擔心瑪麗娜無法適應中國的生活,經常帶着她到北京周邊旅遊。

時間一長,瑪麗娜逐漸放鬆下來,對中國有了歸屬感。

很快,瑪麗娜懷孕,在北京租房生活不便,申茂濤辭掉工作,帶着她回河南農村養胎。

在瑪麗娜的印象里,中國的農村和烏克蘭的農村不同。

中國農村的房子很高,大門有很多花紋和雕刻,很美。

而烏克蘭的鄉村地廣人稀,每家每戶都有草坪,還有很多樹,草坪上有鞦韆、座椅、游泳池、足球場。

申茂濤擔心瑪麗娜不適應,特意給她在河南農村的房子後面搭了個鞦韆。

(瑪麗娜在盪鞦韆)

對瑪麗娜來說,在中國農村的生活很舒適,村裡人對她充滿熱情,可她幾乎聽不懂河南話。

她家裡人跟她打視頻電話時,都覺得中文很難學,知道瑪麗娜這麼快就適應中國的生活後,她們都覺得不可思議。

最獨特的是,中國的飲食習慣也和烏克蘭不一樣。

以前,瑪麗娜不愛吃饅頭,現在她最喜歡吃的就是饅頭。

還有中國的火腿腸、烤雞腿這些食物,她都很愛吃。

她的思念觀念也在潛移默化的中國生活中發生改變,覺得中國農村的生活很愜意。

村裡交通方便,有很多小商店,想買什麼都行,離附近的城鎮也不遠,五六公里路,騎電瓶車就能到。

瑪麗娜已經成了地道的中國媳婦。

2020年初,瑪麗娜生下她和申茂濤的混血寶寶。

平時,她和申茂濤的家人相處都很愉快,也沒有什麼婆媳關係。

但孩子出生後,瑪麗娜卻因為“坐月子”、帶孩子這些事和家裡人產生了矛盾。

瑪麗娜在烏克蘭長大,當地沒有“坐月子”的習慣,婆婆卻一定要讓瑪麗娜坐月子。

而且,她覺得孩子從小吃蔬菜泥、土豆泥更好,婆婆卻要讓孩子喝麵粉湯,吃碎饅頭。

更要命的是,因為語言不通,瑪麗娜沒辦法暢快的和婆婆溝通,全靠申茂濤在中間打圓場。

申茂濤身為“夾心餅乾”,一邊是妻子,一邊是母親,誰都不能得罪,只能勸她們各退一步。

比如在孩子的輔食問題上,就只能讓孩子在吃蔬菜泥的同時,再喝點麵粉湯。

(瑪麗娜在中國的超市裡買東西)

如今,瑪麗娜仍然生活在中國河南的農村。

夏天,她喜歡在晚上的時候跟着申茂濤出去抓蟬蛹,她覺得這就像在做遊戲。

平時,她在家裡帶孩子,看電視,學中文,偶爾和村裡的姑娘媳婦們聊天。

剛開始聽不懂河南話,到後來的熟悉、交流順利。

瑪麗娜和申茂濤,這段打破國籍、年齡等世俗阻礙的婚姻,已經融入到了漫長的歲月長河裡。

比起動蕩的烏克蘭來說,待在中國,瑪麗娜的生活更加安穩。

相信未來,她定能和愛人在中國共度餘生,白頭偕老。

美好的愛情,能夠跨越山海,攜手同行,祝福瑪麗娜和申茂濤。


作者:朱小鹿&七月


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