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高鐵的票價怎麼規定的?是按里程還是地域還是別的?

時國懷|軟件工程師 火車迷

編輯|張歡

一、基價

基價是由線路和車輛等級(運行速度)共同決定的,如果車體允許最高運營速度大於等於線路最大運營速度,則基價以線路速度為基準計算;

如果車體允許最高運營速度小於線路最大運營速度,則基價以車底速度為基準計算;

一般情況下:

在200km/h的速度下,一等座基價大約是0.37元/公里,二等座基價大約是0.30元/公里;

在300km/h的速度下,一等座基價大約是0.74元/公里,二等座基價大約是0.46元/公里;

如果線路等級低於200km/h,一般情況下按200km/h計算,部分城際線路會根據地方實際情況確定基價。

註:以上數值為約數,官方沒有公布特別精確的計價數值,並且由於現有G/D車曾經在降速時統一下調了5%的費率,所以官方數字無法直接用於票價計算。

如果線路等級是300km/h(如京滬、京廣高鐵),G車跑300km/h的速度,二等座按0.46元/公里收費,D車跑200km/h的速度,二等座按 0.30元/公里收費。如果線路等級是200km/h(如杭福深客運專線寧波以南),G車D車都跑200km/h的速度,二等座都按0.30元/公里收費。

二、里程

里程是指線路計價里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計價里程不一定等於實際線路長度,而是鐵路內部使用的一張里程錶查表得出的,有時候里程錶並不等於實際里程數。

武廣高鐵開通時,曾經把高鐵里程數按照京廣鐵路的舊車站的里程數計算,但武廣高鐵實際里程比京廣鐵路舊車站之間的里程要短,所以實際上是多收費了,這個問題後來得到了修正。

甚至鐵路里程錶里會有一些虛擬的里程,比如曾經有些車以武津線計價,但這條線並不實際存在,它這是為了計算方便把京津城際+聯絡線+京滬線拼接在一起,但里程特別長,導致當時有少量的京津城際車的票價是其他車的票價的2倍多,後來終於改掉了這些錯誤的票價。

目前,所有的里程數都以鐵路部門公布的《客運運價里程錶》為準,新開行一趟車的時候,鐵路內部都會有該車途經的線路(以文件形式發布,有些可以在網上搜到),一般格式為“X月X日起,開行XXX次,從XX到XX,經由XX線、XX線”,公里數就是根據開行公告里的運行線路,查表獲得計價里程的。

三、分段

當一趟車跨越不同的線路時,可能會有不同的運行速度,此時票價一般是兩段線路分段票價之和,不同區段的票價分開計算。

比如G326次,全程是廈門北—北京南,其中廈門北—福州區間按200km/h基價計算,福州—北京南(走合福—京滬高速)以300km/h基價計算,全程票價是71.5+719=790.5元。

類似跨線車還有北京南—青島的G車,北京南—濟南區間以0.46計價,濟南—青島區間以0.30計價。

四、折扣

火車票是會打折的,我自己就買過很多,常年打折的票包括京哈之間的D/G車,滬寧城際等。具體折扣比例看各地的情況,沒有特別統一的標準。

折扣與遞遠遞減不是同一個概念,遞遠遞減的車票上沒有“折”字。

五、上浮

有折扣,就有上浮,目前我了解的上浮最多的就是廣鐵集團, 廣深區間的車票價比其他地方同速度同距離的票價要高很多。甚至如果有其他過路車經過這一段,這一段的票價也可能會上浮,可以理解為多收過路費。廣州到深圳147公里,C字頭票價79.5元,平均每公里0.54元,作為對比,京津城際120公里,票價54.5元,平均0.45元/公里;滬寧城際全程301公 里,全程139.5元,平均0.46元/公里。

所以廣鐵又有搶鐵的說法,廣深和諧號又有喝血號的說法。並且有些普速車也不能倖免(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查詢K237次和K9063次廣州—深圳西之間的票價)

除廣鐵外其餘線路很少見到票價上浮的情況。

六、遞遠遞減

如果乘車裡程非常長,那麼隨着距離的增加,票價的基價會有所降低。

以北京—廣州的G65次為例,全程都是300km/h的線路:

北京西—石家莊,128.5元,281公里,0.46元/公里

北京西—鄭州東,309元,693公里,0.45元/公里

北京西—武漢,520.5元,1229公里,0.42元/公里

北京西—長沙南,649元,1591公里,0.41元/公里

北京西—廣州南,862元,2298公里,0.38元/公里

通常情況下,遞遠遞減是以500公里為分界。

但並非所有線路所有車次都遵循這個原則,比如上海虹橋—成都東的D636次,就不符合遞遠遞減的原則:

D636/637次上海虹橋->成都東,以合肥南為起點(南京南—合肥南區間基價有上浮):

合肥南->漢口 105.5元/359公里=0.29387元/公里

合肥南->宜昌東 191元/651公里=0.29339元/公里

合肥南->重慶北 353元/1204公里=0.29319元/公里

目前能稍微總結出點規律的是大部分G車都按遞遠遞減的規律計價,大部分D車都沒有。但具體情況最好看官方公布的票價。

七、其他費用

其他費用里包括客票發展基金(有些地方叫紙張費)之類的,一般都在一元左右。

八、票價表

票價表是實際的執行票價,所有線路的票價最終都是查表而得出的,基價×分段里程的算法只是鐵路部門在定價過程中的參考,實際購票時仍然以票價表為準。

由於不再收取保險費導致票價下降,某些路段會出現分段購票價格低於整段票價價格的情況,比如徐州東—蚌埠南區間,票價是69.5元,但徐州東—宿州東是29.5元,宿州東—蚌埠南是39.5元,分段買比買全程少5毛錢,這種情況在其他線路上也有。

所以最終票價如何,仍然需要以官方公布為準,民間的計算只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