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或迎來“大反轉”,業內人預測:未來房價或將超出我們的想象

房子亦或是房產,在中國可謂意義深遠。

附着在其身上的意義和價值,不僅僅是房子的固有屬性居住,發展到了今天它還包括了金融屬性以及社會屬性。

居住屬性很簡單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包括我們國家一直以來的宣傳政策都是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

而這句話同時也揭示了房子在我國的金融屬性,在它的身上附着了極高的價值 而且不易貶值。

房子的多寡一定程度上也顯示了財富的高低,尤其是一線城市方寸之間的一處小閣樓,可能都比三四線城市幾百平的大房子要高出好多倍。

而這也揭示了影響房價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地段,或者說地域因素。

在地域因素層面上給房價附加社會屬性,包括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社會保障等等方面。

事實上不僅是在中國這種現象在其他國家也是很普遍的。當今社會生產力雖然發達,但並沒有達到大同社會的地步,可以保證每一個區域都能享受同樣的資源。

因此相當一部分優質的資源,比如教育醫療之類的都會集中在主要重點規劃城市。

從房屋屬性這邊我們也就可以看出來影響房價的一些因素。

影響房價的因素

首先便是剛才所講的地域因素,不同的地區,當地的物價及收入以及購買力不同,而房子的定價一定程度上會參考當地的收入水平。

其次當地的經濟狀況、財政水平以及土地價格還有銀行的各種利率,都是會很直觀地影響房價的起伏。

其中土地拍賣價格的高低,更是決定該樓盤定價的基本要素。

第三便是當地的地產行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樓市樓市相當火爆,基本上作為一個交易產品,只要低價買入完全是可以等到高位去拋出賺取收益的。

而如果一個地區的地產行情看漲,那麼投資者以及消費者都會踴躍入局。

反之,如果一個地區的地產行情冷落,消費者選擇持幣觀望,等待的時間越久對於投資者的資金壓力越大,房產企業的金融鏈條越容易斷裂,手中積壓的房子越容易爆雷。

那影響一個地區房產行情的因素,排除掉金融經濟政策之類原因,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消費需求。

而消費需求哪裡來的?

人口才是未來房地產的重中之重。而這也揭示了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對於那些人口凈流出連年增加的城市,若無其它手段,房產價值將難以保全。

而根據2021年12月16日消息顯示,年度十大人口凈流入城市,其中深圳、上海、廣州排名前三。北京、東莞、成都緊隨其後,而這些城市房價常年居高不下。

截止到2022年5月,以東莞城區的東城街道松山湖片區兩地舉例。

其中東城街道,新建商品住宅的均價為51030元/平方米, 而二手住宅的均價為 23785元/平方米。

松山湖片區以石排鎮舉例,其中新建商品住宅的均價為17439元/平米, 二手住宅的均價為13490元/平米。

而作為東三省最大的城市哈爾濱,原本城市人口高達千萬,在2021年底統計的時常住人口跌至988.5萬。

而截止到2022年6月哈爾濱各區房價,以香坊區為例均價為10287元/平米,阿城區為5833元/平米。

這裡取東莞跟哈爾濱各自兩個地區的房價進行對比,可能並不恰當,因為二者經濟體量不同,地域不同。

這裡只是簡單論證影響一個地區的房價,人口因素的重要性。

各地區的救市政策

事實上,各地對於房地產行業的經濟依賴性都不小,每年的GDP 有不少都是由房地產行業貢獻的。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2021年2月24號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房地產行業增加值為7.45萬億元,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為7.34%。

涉及到57個相關產業,2020年土地收入佔地方財政超過80%以上。

而從2021年年底,各地房地產行業都陷入低迷情況,到了今年不少地區仍未見好轉,各地頻頻出台救市政策。

以福建省福州市為例,2022年6月8日福州市政府就已經出台主題為穩增長穩市場的行動方案,明確提出了一盤一策的風險解決。

6月10日閩侯縣發布通知,在當地購買商品房,單人獎勵現金一萬元至三萬元,而對於而高校畢業生還可以享受疊加購房補助政策。

除此之外在房貸利率方面,也有政策扶持,最低可以做到 4.25%

而對於閩侯縣這種五線城市來講,購房既給補貼又給獎勵還給政策,這樣的舉措可謂不下功夫。

而這也預示了未來的房價,在類似的城市之間,可能會超出許多人的想象,尤其是在這些超市的投資者。

而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他曾寫過一本書名為《全球房地產》,這本書就對中國的房地產進行了一個分析。

其中有幾個觀點很是耐人尋味,一是住房的改善需求增加,二是居民槓桿安全邊際高,三則是城鎮住房庫存。

對於庫存的描述,書中只是截取的2017年的數據,幾年下來,已是頗為滯後,但不得不說在此之前他對國內的房價未來的房價預測,從長期中期短期,三個維度,分別對應人口,土地金融進行分析,這一觀點,個人還是較為認同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的房價,尤其像那些人口流出的四五線城市,同那些人口凈流入的線城市相比,房價將會呈現極大的兩極分化現象,尤其是房價同收入比較高的的城市

這一點,可能和當初人們所預想的結果大相徑庭,至於大城市的房價,畢竟物以稀為貴,資源就那麼多,短期看來難以下降。

不知道大家對未來城市的房價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