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吃播的瘋狂史:有人牙齒壞掉,有人悔不當初,有人英年早逝

敬漢卿對拍視頻感興趣,是從《萬萬沒想到》開始的。

那時的他,最想拍的,是關於盜墓的微電影。

由於沒有專業的設備,他全程只能用手機拍攝,其效果,自然可以想象。

2014年,17歲的敬漢卿中專畢業。

他離開家鄉射洪,來到了北京,卻發現學歷這東西,需要用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低。

兜兜轉轉,敬漢卿選擇了銷售行業,這份工作雖然收入並不穩定,卻也相對自由。

自由到他可以有時間每天拍攝一個視頻。

《全世界最辣的火雞面》就成為了他走向成功之路的一塊敲門磚。

也是在這一年,張榆密從重慶交通大學畢業。

作為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她對於“吃”一直有着自己的心得體會。

2016年,敬漢卿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射洪,開始專業拍攝視頻。

張榆密開始轉行“吃播”,取名“密子君”。

也正是在這一年,短視頻風口初現。

兩位“吃播”中頂流的經歷,是自媒體從業者的一個小小縮影:

熱愛新鮮事物,堅持,在風口出現時一躍而上。

浪胃仙選擇的路,和別人略有不同。

雖然飯量大,也是他最主要的賣點。

但他卻並不刻意“嘩眾取寵”,而是選擇了當一名安安靜靜地“吃貨”。

浪胃仙原名李杭澤,是一個雲南人。

畢業後,他留在了重慶工作。

本身就熱愛美食的他,在看到了有公司在招聘美食主播時,他就欣然前往應聘。

並成功成為了一名“知名吃播”。

浪胃仙的視頻,最大的缺點就是擺拍痕迹很重。

過於劇本化。

相對於浪胃仙,“小貝餓了”更具特色。

一口地道的陝西話,超大的胃口,親切的笑容,讓小貝迅速從一眾吃播中脫穎而出。

羊肉泡饃、肉夾饃、褲帶面、葫蘆雞,小貝儼然成為了陝西美食的一張“名片”。

每次看到她的視頻,總是讓人變得很有食慾。

但是一直圍繞在小貝身上的一個問題就是,她,到底有沒有催吐呢?

這麼大的飯量,是很多即使從事重體力勞動的男性都辦不到的。

從小貝早期的視頻,到現在。

她越來越沙啞的嗓子,或許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如果說以上兩位,是依靠飯量大和推介美食為主的。

那麼劉庸,則是吃播中的十足另類。

劉庸本是一個生意人。

他在哈爾濱出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

十幾歲的時候,劉庸隨家人移居山東煙台

因此,在他的身上,既有東北人的幽默,又有山東人的豪爽。

劉庸的視頻,總是那麼“隨意”。

長則幾分鐘,短的只有幾十秒,剪輯的痕迹幾乎沒有。

我每天用在拍視頻的時間不超過五分鐘。

恰恰是這份簡單和隨意,伴隨着恆河水的視頻,讓劉庸迅速走紅。

印度脆球、印式冰淇淋、瑪莎拉水,印度的街頭,就沒有劉庸不敢嘗試的“美食”。

嘗遍了“元素周期表”的劉庸,總是會在視頻末尾來一句:

乾淨又衛生啊,兄弟們!

到底乾淨不幹凈,庸子你心裡沒點數嗎?

可能在劉庸的眼中,那些東西,只是“多少帶點臭”吧。

劉庸的視頻,更多的是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

且在內容上,並沒有過多刻意低俗博人眼球的東西,所以並不令人反感。

另一位主播“哎呦阿尤”可就完全不同了。

起初的她,還算一名“正常”的吃播。

但是可能感受到了來自同行的激烈競爭,阿尤開始了另類之路。

比如,吃腐敗變質的食物。

作為吃播中爭議較大的一位,阿尤的很多行為,完全不值得仿效。

為“吃播”付出了慘痛代價的,泡泡龍算是典型的一位。

泡泡龍原名于海龍,最早的一份工作,是送外賣。

收入微薄的他,一直苦苦尋找掙錢的辦法,直到他遇到了“紅雨老師”。

在一次吃自助餐的過程中,因為飯量太大,他們與老闆起了一些爭執。

而紅雨老師隨手將他們的視頻上傳到了網上,誰知竟然一炮而紅。

“給年輕的老闆上一課”,也成為了泡泡龍團隊最知名的口號。

但是過度的飲食,給本就肥胖的泡泡龍,增添了巨大的健康隱患。

有不少好心的粉絲,在他的視頻評論區提醒他要注意身體。

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之下,這些建議顯得蒼白而無力。

甚至當你說出這些建議時,還會遭到一些人的嘲諷:

“你笑人家胖,人家笑你還房貸。”

“管好自己就得了”。

泡泡龍和大蒜濤兩人,繼續着暴飲暴食的視頻之路。

許多視頻的內容,比如直接喝幾升的食用油,已經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

所以當一切結束時,很多人並不感到意外。

2021年,泡泡龍在為公安機關拍攝宣傳反詐視頻時,猝然離世。

其團隊給出的原因,是因為高強度的工作導致的。

但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這根本不是主要原因。

當大飯量,已經遠遠引不起人的好奇心的時候。

很多吃播們,開始“另闢蹊徑”:

吃泡麵。

泡麵有什麼稀奇的?

哎,你別說,他們還真把泡麵“吃出了花”。

三輪車不夠,拿漁船來湊。

通紅的辣椒,慢慢一船的泡麵,視頻製作者們為了吸引眼球,已經毫無下限。

看到這裡,吃播行業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面臨著質疑。

比如假吃。

正常人的胃,根本容納不了那麼多的食物,怎麼辦呢?

吃一口吐一口。

然後通過視頻剪輯,讓觀眾們只看到了吃進嘴裡的畫面,吐掉的畫面被剪掉。

甚至為了更快地拍攝視頻,攝影師還會為主播喊口號:

吃,吐;吃;吐。

循環往複,只是為了後期更好的剪輯。

央媒曾多次報道過這種行為,並予以了嚴厲的批評。

和初級階段的“假吃”不同,還有一種更為傷害身體的方式:

催吐。

如果頻繁催吐,會導致嚴重的腸道疾病和厭食症。

因為胃酸的腐蝕,牙齒也容易爛掉。

一部分吃播手背上的紅痕,也在側面說明了催吐在這個行業屢見不鮮。

除了這兩種行為以外,還有人是真的“天賦異稟”。

比如木下佑香。

從小胃袋就比常人結實得多的木下,飯量驚人。

她曾是小林尊之後,日本吃東西比賽的一顆新星。

但是無論是假吃,還是催吐,亦或是天生飯量夠大。

一次性吃下太多的食物對於身體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很多吃播其實看得出來,還是有所收斂的。

比如據說體重有500斤以上的胖猴仔。

“人狠話不多,想吃什麼跟我說,大家好,我是胖猴仔”。

胖猴仔鐵定不變的開場白,其實並不新奇之處。

很多人第一次看他的視頻,都會被他的體型所“吸引”。

其實在很多視頻里,他展現出的飯量並沒有很誇張。

但即使是這樣,做了吃播之後,他的體重,也有了明顯的上升。

越來越誇張的腰圍,說明了一切。

有人飯量大,有人體型誇張。

還有一類人,則在調味料上大做文章:

“鹽王爺”。

半噸先生能獲得這個稱呼,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每次視頻中的“一丟丟”鹽,往往都是以包為單位。

鹽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日用品和調味品。

它對於人體最為主要的功能,是維持滲透壓。

以及起到清理胃火、增進食慾的作用。

但食用過多的鹽,會導致胃部疾病,以及引發高血壓等病症。

所以,不管是過量飲食,還是在調味品上另闢蹊徑。

都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

尤其是在造成食物浪費方面,更是讓人痛心。

不過巨大的利益,還是推動着許多人滾滾向前。

貓妹妹,許多人並不陌生的一個名字。

作為某短視頻平台知名網紅辛巴的徒弟,她在辛巴團隊的包裝之下,也成為了一名吃播。

在平台積累了大量的人氣之後,貓妹妹的首場帶貨直播金額,就突破了一億之多。

不管這個金額是否屬實,貓妹妹作為吃播帶來的巨大回報,都是肉眼可見的。

所以才有了她在直播帶貨之後向辛巴下跪的場面。

順嘴說一句,辛巴團隊的人流行下跪嗎?

不太理解。

較為接地氣,且大獲成功的吃播,也不是沒有。

徐大Sao就是其中一個。

憑藉著憨厚的外表,以及平民、接地氣、真誠的表現,徐大Sao在吃播界迅速走紅。

粉絲還給了他一個稱呼:

“人肉計蒜器”。

但是這並不代表着,他不會“翻車”。

去年的2月,徐大Sao發布了一個致敬李文亮醫生的“雞腿”視頻。

並承諾會捐出這個視頻獲得的所有收益。

此舉引發了大量的粉絲“充電”和打賞。

但是隨後徐大Sao公布的收益數據,卻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

其本人和B站官方都發布了澄清視頻和數據。

“詐捐事件”還未平息,又有人質疑徐大Sao並不是一個表面上的“窮人”。

反而住着別墅,開着豪車。

假如這是真的,就意味着他像很多明星那樣,已經“人設崩塌”了。

徐大Sao近一段時間的掉粉數量,有些驚人。

吃播這個行業,因為利益催生出的種種亂象,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

如何規範自身,以及把吃播從浪費糧食和損毀身體的怪圈中帶出來,才是這個行當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