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民調反彈 國民黨還在內鬥丨台灣一周

這是《台灣一周》的第42期


台灣已經是“綠遠大於藍”

立場偏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本月23日發布的民調顯示,其中,在“贊同或不贊同蔡英文的執政表現,包括重要人事安排與政策?”的調查中,結果發現有17.6%民眾非常贊同、40.8%還算贊同,17%不太贊同、10.1%一點也不贊同,另外14.5%則沒意見、不知道或拒答。由此可見贊成蔡英文已經高達五成八,比之上次民調,蔡英文漲了7個百分點,和兩個月前比較,贊同的人比不贊同的人多了31.3個百分點。


這個調查結果,還是很叫人費解的。兩個月來,蔡英文以及民進黨無論在藻礁投票上前後不一的表現,還是前後三個發言人以及民代王定宇個人的私德方面的嚴重缺失,還有在引進疫苗過程中的荒腔走板,乃至之前進口“萊豬”等議題,似乎都沒有影響到蔡英文的民調。


雖然台灣民意基金會立場屬於綠營,有一定的機構效應,但董事長游盈隆和蔡英文關係不佳,加上該機構一直做的是長期民調(短期好作假,長期作假難度相對要大),所以公信度是有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蔡英文能夠民調如此高漲呢,以游盈隆的說法,如“神力女超人”一樣。


而另一個值得警醒的數據,在這份最新民調中,揭示了台灣人最新的政黨認同傾向。題目針對島內的的國民黨、民進黨兩個主要政黨,詢問20歲以上的民眾對於政黨理念和主張的認同,結果發現13.1%的民眾非常接近民進黨、30%還算接近民進黨, 13.5%還算接近國民黨,5.5%非常接近國民黨,另外則有35.1%民眾自認為中性選民,剩下1.6%不知道、拒答。


由民調結果可見,目前台灣有四成三是綠營認同者、一成九是藍營認同者,換言之,綠營支持者是藍營支持者的2.26倍。游盈隆指出,這次的藍綠支持比率是1:2.27,可看作是最新、最精確的藍綠基本盤。


民進黨靠鼓吹“被大陸欺負”執政


問題百出的蔡英文能維持聲望不墜,除了綠營基本盤壯大外,最關鍵的是,她煽動並利用了島內敵視大陸的情緒。敵視情緒使人們不再關注問題的實際與細節,而訴之直線思維,直到喪失判斷力。這也造成了如今綠營基本盤擴大,比如,這次蔡英文民調爆沖七個點,游盈隆覺得是,大陸禁止台灣的菠蘿輸入事件引起的台灣民間的反彈。


台灣的菠蘿因為出現有害生物被禁,供應方本該為自己的產品不合格感到羞恥,然而這件事卻被民進黨當局扭曲為大陸對台灣的“打壓”。而大陸多年來基於兩岸交流溝通的善意,為了幫助島內的農民,在引進農產品方面總是大開方便之門,然而這種善意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饋。首先,在產品方面就不能做到嚴格把關,甚至最近有島內所謂”鳳梨王子”在電視上大放厥詞,稱賣到大陸的只是次級品,而且只要像菠蘿,拿個蘿蔔化妝一下也能賣到大陸。


台灣輸入的菠蘿中發現介殼蟲,大陸方面多次通報,但台灣方面就是不能改善。而且不但不能改善,還將敵視大陸的情緒煽動起來,本身的問題也就繼續被掩蓋了。而今台灣地區的菠蘿賣到新加坡,結果買菠蘿的新加坡熱心台商稱,台灣菠蘿確實品控不佳,出現很多問題。但馬上有綠營媒體人,立刻撰文回擊,說這個新加坡台商居心不良。


又如最近島內兩架軍機相撞,造成飛行員一死一失蹤。這已經是蔡英文當局六年來第七次墜機事故,和平時期,這麼高頻次的軍機失事,十幾條人命的失去,甚至包括像沈一鳴那樣的高級將領。這麼嚴重的問題,島內執政當局至今不能好好的檢討。最後只能拿飛機上的彈跳裝置說事。本來失事的飛機屬於準備淘汰的機型,其實無必要再更換配件。但情勢之下,民進黨當局趕緊追加預算去更換彈跳裝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得過且過,再然後,又把問題推給解放軍軍機繞台,使台軍疲於奔命而導致屢屢不幸。


民進黨過去甩鍋給馬英九,現在甩鍋給大陸,島內的專欄作家夏珍撰文說,蔡英文自連任迄今近兩年的時間,相同模式一再重演,而且操作益漸“成熟”,“大陸因素”已經是民進黨蔡當局執政不可或缺的配方。“大陸”成了蔡當局最好用的武器,但凡施政不力,政策不順,大陸就是最好的託詞,民進黨或許不是大陸嚇大的,蔡英文的民調倒十有八九,是民進黨運用大陸嚇出來的。


歷史感斷層的新世代


把一切問題推給大陸,居然成了民進黨當局的強心針。外面看,是一個笑話,而從內部分析呢,這個社會其實發生了很大的問題。


島內的學者吳玉山說,台灣的民主化也同時影響了“認同”轉變。“中國傾向”是過去的政治學特性,研究者會強調中華民族歷史傳統與政治思想的影響,現在的政治學全面翻轉成所謂“台灣取向”,偏重上世紀 90 年代後的實證調查,草根、本地化,對於台灣與大陸的歷史關連等缺乏興趣及理解。所以我們陷入“自我斷代”,只關注當下、眼前的議題。於是方法限制、數據欠缺、對談論威權歷史的排斥,讓學界對過去的歷程缺乏興趣,台灣政治發展彷佛只從“民主化”後才開始。結果是,對制度、文化、人物與事件之間難以建構跨式的深層理解,大家對當前政治現象的論述,自然變得淺窄單薄,沒有歷史的縱深。


這是來自學界的憂心,綠營為了切斷與大陸的聯繫,乾脆跑到南丫島去“尋親”。與之同時發生的,便是這個社會的淺表化,尤其年輕人們對於問題不求甚解,也懶得去想太多,一切以為理所當然。“毒化”的教育不但使他們缺乏對於中國的認同,也他們陷入對於自我認知的盲目中。凡事其實都有代價,但他們就如在地上打滾的孩子,大喊大叫“我就要,我不管”。他們享受大陸的農產品政策的便利,卻反對必要的監管,他們懈怠於軍事訓練,卻在軍機失事後找配件的原因,他們反對核電,反對火電,反對燃氣,但他們更反對水電漲價。


民粹最終導致反智,所以這些政客懂得煽動和推卸,便使民進黨明明很無能,卻能混得如魚得水。這確實讓人感到無解。


國民黨還在內鬥


因為選黨主席需要一年黨齡的限制,趙少康似乎對於黨主席的選舉有些意興闌珊了,所以他連江啟臣發給的“中評委”的委任狀也懶得去拿了。對記者說,如果不能選黨主席,這個委任狀拿了也沒有意思。另一方面,島內的媒體監管機構之前已經威脅趙少康,如果接受委任,便會以黨職身份介入媒體而對於其處罰。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趙少康不接受國民黨的委任也情有可原。


但因為之前國民黨的“中常委”中不時有人質疑趙少康的資格,對趙少康想選黨主席很有意見,所以趙少康也不高興,稱國民黨的“中常委”需要改革,指其目前不具備民意。這樣你來我往,一時間又有內鬥的跡象。有能量的趙少康不給選,有論述的張亞中乾脆連舞台都沒有。但另一方面,韓國瑜若即若離呼之欲出,朱立倫神出鬼沒獨樹一幟,連勝文則是到處放炮,國民黨黨主席之爭,有點“歹戲拖棚”的樣子了。

趙少康


民調顯示國民黨現在快要崩盤,所以難得有趙少康這樣的大咖願意回到國民黨,結果卻以僵化的機制,以及某些人的私心去防堵趙少康,確實讓人感覺這個黨已經非常的愚蠢。雖然趙少康不見得一定就能使國民黨“少康中興”,但國民黨在此已經山窮水盡的時候,還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拒絕人才。堵住的是趙少康個人,可能卻讓更多的藍營精英寒心,讓旁觀者笑話。


民調還顯示目前幾個投票議題都有超過有五成的人支持,這基本算是對於蔡英文當局的不信任投票。但參與乃至發動投票的國民黨卻沒有得到好處。反而讓很多選民覺得國民黨是在蹭熱度。這也說明江啟臣擱置國民黨的核心論述,只在各種枝節議題上發動鬥爭的戰略其實已經失敗了。連自己的黨主席對於“九二共識”都首鼠兩端的時候,國民黨與民進黨也就沒有分別,發動的那些抗爭無非都是為反對而反對。所以藍營的式微也是可想而知的。


作者:許億,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