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
被“二舅”刷屏了嗎
昨晚,一則名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B站視頻,在朋友圈刷屏。這是一個名叫衣戈猜想的Up主製作的視頻,全片11分鐘,用緩緩的語速,平靜的語氣寥寥數語講述了他在農村的二舅的一生,或者說,用人們每天都在視頻網站上使用的倍速播放的方式,講述了二舅的一生。二舅曾是村裡的天才少年,卻因一次高燒誤診而成了殘疾。面對命運的多舛,他也曾擺爛迷茫,看似泛善可陳的人生,卻在11分鐘里讓人看到滿滿的力量,精彩飽滿。他在掙扎與困頓中表現出來的莊敬自強,令人心生敬意。就像作者說的,遺憾誰沒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時候才發現,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一直在遺憾過去的遺憾。
短短一天,視頻便登上了B站熱門第一,播放量突破500萬,實時在看人數一直保持在3萬以上。今天凌晨,原作者@衣戈猜想 發文回應稱,收到很多人私信,建議讓二舅去各大短視頻平台直播。他表示,謝謝大家的關心,但不願意讓二舅去直播或者賣貨。“美好的故事應該有一個美好的結尾,讓二舅安安靜靜的陪姥姥生活在那個小山村吧,那就是這個故事最美好的結尾。”
有人說,這是視頻版《活着》有人說,這是今年看過最牛逼的視頻最牛逼的文字還有人說,彷彿看完了一篇短篇小說二舅像是從故事裡走出來的主人公重疊了無數平凡人的身影在社交媒體上人們也表達着對這個視頻的震驚B站的彈幕上滿屏的“敬二舅”
圖源:b站視頻截圖
我本想說二舅的人生有種悲苦的浪漫,但又意識到,這樣去評價也太淺薄了。@b站用戶王喵漁
上帝給二舅關上了一扇門,二舅自己打了個三室一廳@微博用戶 神威連續蠑螈拳
有的人在感慨這個視頻的文字水平和呈現形式
第一次見識到了以視頻作為載體,能呈現出這種高級的東西。@b站用戶逃跑さま
大家說這是文案 我覺得更像一篇會出現在小學課本上的一篇課文,從講述一個人物,到傳達一個道理,我很喜歡這一期視頻,同時我在在想,如果這是一篇文章 那我會看完嗎 我的接受信息能力是不是也在潛移默化中隨着時代而變@b站用戶吃泡麵的泡麵君
有的人在一遍一遍咀嚼文案里的每個字從裡面找到余華,史鐵生,阿城
寫的真好,讓我想到了史鐵生筆下的這段話:上帝從來不對任何人施捨“最幸福”這三個字,他在所有人的慾望前面設下永恆的距離,公平地給每一個人以局限。如果不能在超越自我局限的無盡路途上去理解幸福,那麼史鐵生的不能跑與劉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就完全等同,都是沮喪與痛苦的根源。@b站用戶窗戶月亮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大眾開始關注小資的好生活而不是苦難的普通人@b站用戶Bobo君丶
這個視頻刷屏後,肯定有人會跳出來罵刷屏的人甚至up主消費別人的人生。這些人是沒有根的,沒有感情的,也打心眼裡不需要這樣的視頻或者也不需要余華和阿城們,他們只需要抖機靈就能過完一生。@微博用戶 mmers
而更多人則在裡面找到了自己
謝謝,真的謝謝,你可能不知道這個視頻給了我多大的勇氣。我也上過大學,現在也是最好的年紀,但我真的很迷茫,前路就像是籠罩着一層巨大的煙幕。我想追夢,想過自已喜歡的生活,但這條路沒有這麼好走,也不像考公或找個穩定工作一樣穩定“有錢途”。但我真的不想年紀輕輕就入土,我真的想拼一把,我想讓自己以後老了不會覺得沒年輕過,謝謝,真的謝謝,我想像二舅一樣,不問來路,不記歸途如,當最快樂的人。@b站用戶 愛平頭的片假名
個人還是覺得少看擺爛的,得行動起來,立刻馬上。@b站用戶 你快樂嗎_-
看這個影片我以為,不應抱有“憶苦思甜”這樣的功利心,而是“自己活的還沒苦難的他們像個人樣”這樣的悔恨感@微博用戶 此粥不可食用
二舅的故事真的好,讓人看了快樂。我悟了,精神內耗說白了就是不接地氣。內耗的朋友不妨聽我一句勸,有那功夫不如把村口的兩擔糞挑了,用肉體和感官的沉痛打擊與一腦子虛無對干,包藥到病除。@微博用戶 對卟起帥到你了
我們真的太久沒有被這麼平靜的文字和普通的人打動了,只是一個普通人的一輩子,但卻充滿力量。以下是視頻的文字版全文,供大家欣賞
這是我的二舅,村子裡曾經的天才少年;這是我的姥姥,一個每天都在跳popping的老太太。
他們在這個老屋生活,建它的時候還沒美國。
二舅上小學是全校第一,上了初中還是全校第一。全市通考從農村一共收上去三份試卷,其中一份就是二舅的。有一天二舅發高燒請假回家,隔壁村的醫生一天在他屁股上打了四針,二舅就成了殘疾。
十幾歲的二舅躺在床上,再也不想回到學校。老師們三次登門相勸,二舅閉着眼睛橫躺在床上,一言不發,像一位斷了腿的卧龍先生。
第一年二舅拒絕下床,他不知道從哪找到了一本赤腳醫生手冊,瘋狂地看了一年。
但二舅的腿不是傷了,而是廢了,所以久病並不能成醫。
於是第二年二舅扔掉了手冊從床上爬了下來,呆坐在天井裡觀天,像一隻大號的青蛙。
第三年二舅不看天了,看家裡來的一個木匠幹活,木匠幹了三天走了。二舅跟姥爺說他看會了,求姥爺去鐵匠鋪給自己打做木工的工具。三年來二舅第一次走出了院門,去生產隊給人做板凳,一天做兩個,一個一毛錢,可以養活自己了。
如是幾年,有一天二舅照常拄着拐來到生產隊,隊長告訴二舅:“以後不用來了,生產隊沒了。”
二舅問為什麼,隊長說:“改革開放了。”
於是二舅就開始改革開放,遊走在鎮上的各個村子給人做木工。有天在路上遇到了當年的那個醫生,他跟二舅說,“要是在今天,我早被告倒了,得承包你一輩子。”二舅笑着罵他一句,一瘸一拐地又給人幹活去了。
後來不知道什麼手續上的原因,二舅的殘疾證怎麼都辦不下來,他很失望,居然拄着拐輾轉去了北京,他想去天安門廣場的紀念堂,說要去看看他。
二舅說改革開放很好,他也好,為什麼呢?二舅說:“他公平。”
很快二舅的兜里就沒剩幾個錢了,他的一個堂弟在北京當兵,二舅作為軍人家屬住進了部隊,沒想到居然混得風生水起。因為二舅不愛搭訕交際,只愛幹活,他不知道從哪借到了木工工具,在那個部隊條件還很艱苦的年代,給士兵們默默地做了很多的柜子和桌子。哪個士兵會不喜歡這樣的homie呢?
有一天二舅的堂弟去澡堂,看見一個老頭和二舅正坐在一塊泡澡,二舅的堂弟嚇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因為那個老頭是他只見過幾次的一位首長,此刻正蹲在池子里給二舅搓背。
後來二舅回到村裡,大家都問北京怎麼樣,二舅說:“北京人搓背搓得很好。”
到了兩個妹妹出嫁的年紀,二舅心裡很不舍,二舅有自己的表達。大姨和我媽結婚時的所有傢具,每一張圖紙,每一塊木板,每一塊玻璃,每一根裝飾條,每一個螺絲,每一遍漆,都是二舅一個人完成的。
你能想象在80年代,一個山村的女孩子結婚的時候,能擁有這樣的一套傢具是多麼夢幻的事情嗎?
姥姥家這麼窮,妹妹出嫁有這麼一套傢具,婆家也會高看一眼,也許就會更好地待自己的妹妹。你可能說我在吹牛,因為這是“上海牌”的傢具。但你忘了這是我的二舅,二舅總有辦法,什麼牌子他都能給你貼上,你還要什麼牌子?他還有天津牌、北京牌、香港牌,超豪華ok?
再後來年輕的二舅領養了剛出生的寧寧,二舅拚命地在周邊做工賺錢,大部分時間都把寧寧寄養在了大姨家裡,很少陪伴她。
寧寧小時候經常被人在背後議論不懂禮貌,一個被拋棄了兩次的小孩,對這個世界還能有什麼禮貌呢?
十年前寧寧和男朋友結婚了,20萬出頭的縣城房子,二舅出了十幾萬,真不敢想象他是怎麼攢下來的。
二舅掏光了半輩子積蓄給寧寧買了房子,卻開心得要死,這就是中國式的家長,中國式的可敬又可憐的家長,卑微的偉大着。
二舅和寧寧
二舅在30歲出頭的時候,迎來了說媒的高峰期,但二舅跟我說,他一直覺得他這輩子只能顧得住自己,顧不住別人了,所以從來沒有動過這方面的心思。
二舅說謊了,當時有一個隔壁村的女人,有老公還有兩個孩子。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契機,二人的關係突然變得非常的熟絡,並很快變得過於熟絡。她經常來二舅家串門,二舅也經常去找她,即便是她老公在的時候。
兩個孩子也很喜歡二舅,再後來,她開始作為二舅家的正式一員,出席家族的一切紅白喜事,並對二舅體貼入微,把他亂糟糟的小屋收拾得井井有條。二舅做工回來能吃上一碗熱飯,順手把今天結的錢遞給她。
就這樣好多年過去了,她卻並沒有離婚,二舅的四個兄妹從一開始的全力支持,轉而懷疑這個女人只是圖二舅的那一點錢而強烈反對。
而還在上小學的寧寧則喊那個女人“老狐狸”,喊自己班裡的她的女兒“小狐狸”,老實的二舅進退失據,不知所措。
再後來這個女人和她的丈夫死在了外地的一個工棚,煤氣中毒,二舅也終生未婚。這段感情的細節我理解不了,大姨也都記不清了,二舅則是不願意講。
這到底算怎麼一回事呢?既不是今日時興的仙人跳,也不是那個年月的拉幫套。那時候愛情來過沒有呢?
幾十年過去了,故人故事無疾而終,到現在什麼也沒剩下,只剩了一筆爛賬,爛在了二舅一個人的心裡。流了血,又長了痂,不能撕,一撕就會帶下皮肉。
就這樣又過去了三十年,乏善可陳。是的,普通人的生活就是這樣,普通到不快進一萬倍都沒法看的。轉眼姥姥已經八十八歲了。
現在農村的人工成本也越來越高,二舅正是掙錢的好時候。他很想為自己多掙一點養老錢,將來就不用拖累寧寧。
但是姥姥現在的生活已經不能自理,也不是很想活了,有一次甚至已經把繩子掛到了門框上。中國人老說“生老病死”,生死之間何苦還要再隔上個“老病”呢?
這可不是上天的不仁,而是憐憫。不然我們每個人都在七八十歲,卻還康健力壯之年去世,那對這個世界該有多麼的留戀呢?那不是更加的痛苦嗎?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老病”是“生死”之間的必要演習。
所以在幾年前二舅出門的時候,就開始把姥姥放到車上。去別人家做木工活的時候,就把姥姥放到身邊的小板凳上。
66歲老漢隨身攜帶88歲老母,這個6688組合簡直是酷得要死。
這幾年二舅木工活也不做了,全職照顧姥姥。早上給姥姥洗臉,晚上給姥姥洗腳,下午逼姥姥鍛煉。
姥姥每走二十步就得坐下歇十秒,二舅每走二十步就會落後姥姥三米,趕上這三米正好需要十秒,接着走。
這麼默契的走位配合,我上一次見到還是在喬丹和皮蓬身上。喬丹喜歡給皮蓬送超跑,二舅喜歡給姥姥拽麵條,再澆上點西紅柿炒雞蛋。嗯,好吃的。
二舅從小對寧寧沒有什麼教育可言,今天的寧寧卻成為了村裡最孝順的孩子。可見讓小孩將來孝順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默默地孝順自己的父母。小孩是小,不是瞎。
其實很難把二舅定義為一個木匠。我在家這三天的時間裡,他給村裡人修好了一個插線板、一個燃氣灶、一盞床頭燈、一輛玩具車、一個钁頭、一個洗衣機、一個水龍頭。
回來的路上被另一個嬸子攔住,修好了她家的門鎖。還沒進家門,又被另一個老頭叫到家裡,說電磁爐壞了。二舅到他家發現,是他的插線板的電源忘了打開。可憐的老頭。回到家又修好了一個奶奶的老人機和收音機。
姥姥有胃病,他就給姥姥針灸。人家嫌門樓上光禿禿的木頭不好看,二舅就自己設計好了,給人畫上去。山頂修了座廟,所有的龍都是二舅雕的。
村裡沒有神婆,二舅就成了算命師。當然了,簽子是自己做的,竹筒是自己做的,本子是自己做的,卦是自己抄來的。
他甚至有一天突發奇想,要做一把二胡。木頭做胡身,電話線銅芯做弦,竹子做弓桿,釣魚線做弓毛。我們這沒有蟒蛇,他就上山抓了幾條雙斑錦拼成一張琴皮。你看,二舅總有辦法。
很想給你們看看那把有模有樣的二胡,可惜十幾年前姥姥讓我的傻子弟弟拿二胡當鋤頭玩,給玩壞了。
這個村子裡有的一切農具、傢具、電器、車輛,二舅不會修的只有三樣:智能手機、汽車和電腦。因為這些東西二舅也沒有。不過現在智能手機也有了,寧寧買的,等他拆上幾次也就會修了。
夜深了,二舅家的燈還亮着,又給誰家修東西了。
聽見鑼聲和鞭炮聲了嗎?不是村裡有人結婚,而是年輕人都走了之後,野豬回來了,嚇唬野豬呢。
村裡就剩下幾百個老頭老太太了。如果有什麼東西壞了,送維修店去修,先別說得花錢,如果到鎮上是30里山路,如果坐客車去縣城,下了車他們是連北都找不到的。
二舅總說他能顧得住自己就不錯了,他其實顧住了整個村子。村裡人都開玩笑叫他歪子,但我們每個人都很清楚,我們愛這個歪子, 我們離不開這個歪子。
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二舅正是十八九歲。如果不是當年發燒後的那四針,二舅可能已經考上了大學,成為了一名工程師。
單位分的房子、國家發的退休金,悠遊自適,頤養天年。隔壁村一個老頭就是這樣嘛,當年學習還沒二舅好呢。如果是這樣,那該有多好啊。二舅一定會成為汪曾祺筆下,父親汪菊生那樣充滿閑情野趣的老頑童。
看着眼前的二舅,總讓我想起電影《棋王》里的台詞:“他這種奇才啊,只不過是生不逢時。他應該受國家的栽培,名揚天下才對,不應該弄到這麼落魄可憐。”
太遺憾了,真的是太遺憾了。
我問二舅有沒有這麼想過,他說從來沒有。這樣的心態讓二舅成為了村裡第二快樂的人。第一快樂的人是剛剛,我們村的“樹先生”。
所以你看,這個世界上第一快樂的人是不需要對別人負責的人,第二快樂的人就是從不回頭看的人。
“樹先生”剛剛
遺憾誰沒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時候才發現,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一直在遺憾過去的遺憾。遺憾在電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戲,在生活里是讓人沉淪的毒藥。
我北漂九年,也曾有幸相識過幾位人中龍風,反倒是從二舅這裡讓我看到了我們這個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與強悍。
都說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爛牌。二舅這把爛牌打得是真好,他在掙扎與困難中表現出來的莊敬自強,令我心生敬意。
我四肢健全,上過大學,又生在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我理應度過一個比二舅更為飽滿的人生。
今天二舅還在走着自己的人生路,這條長長的路最終會通往何處呢?
二舅的床下有一個幾十年前的筆記本,筆記本的第一頁是他摘抄的一句話: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是的,這條人生路最後通向的一定是勝利。
敬二舅
(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