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台海網
黃捷
台海網2月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林連金/文台媒/圖)昨晚,備受關注的無黨籍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案投票結果出爐,同意罷免票為5萬5261票,未達到7萬2892票的門檻,也少於不同意罷免票的6萬5391票,意味着“罷捷”失敗。
對於“罷捷”失敗,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昨晚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跟選民結構、選民對黃捷印象、藍綠資源動員等因素都有關,這次民進黨全力支援是黃捷能挺過危機的重要原因。
之前“罷王(桃園市前議員王浩宇)”成功,被視為是國民黨“反萊豬”首勝,引爆民眾“罷捷”信心,甚至將“罷捷”看作是國民黨8月“反萊豬公投”的前哨戰,如今罷免案失敗,是否會影響到國民黨後續的“反萊豬”行動?
在龐建國看來,黃捷沒那麼鮮明地與“挺萊豬”划上等號,而“萊豬”關乎島內民眾健康,是重大民生議題,民眾對“人”與對“事”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反萊豬”風潮後續會如何發展,就看國民黨的動員與操作了。而“罷捷”團體領銜人劉辰芳也說,雖然“罷捷”沒有成功,但不代表“反萊豬”不會成功。
1民進黨傾全黨之力保黃捷
台當局“中選會”6日晚間公布相關數據,高雄市議會第3屆第9選舉區(鳳山區)議員黃捷罷免案投票人總數為29萬1566人,投票人數為12萬1110 人,投票率為41.54 %,有效票為12萬652票,其中不同意罷免票數為6萬5391票,佔54.20%;同意罷免票數5萬5261票,佔45.80%,無效票為458票。有效罷免票數中,不同意罷免票數多於同意罷免票數。
根據台灣相關規定,鳳山區投票人數為29萬1566人,若欲通過罷免門檻,同意票數須達總人數的25%,也就是7萬2892張,且票數須高於不同意罷免票,罷免案方能成立。但是“罷捷”投票結果顯示,同意票未達門檻,同時也少於不同意票,宣告“罷捷”失敗,也就是說黃捷保住了高雄市議員的位置。
對於“罷捷”失敗的結果,龐建國表示並不意外。他分析說,首先鳳山區的選民結構是綠大於藍,罷免案本來就有難度。
第二,此前“罷王”過關後,給民進黨帶來了危機感,因此這次蔡英文下令“守住黃捷”,隨後民進黨大量動用政治資源,傾全黨之力保黃捷,而這也是黃捷能過關的關鍵原因。因此,在昨晚投票結果出來後,黃捷還哭着感謝蔡英文。
第三,黃捷跟王浩宇還不大一樣,她“形象討喜”,不像王浩宇那樣被全民討厭,引發眾怒。另外,龐建國還認為,黃捷在“萊豬”議題上落跑不表態,但沒那麼鮮明地能與“挺萊豬”划上等號,未能激發有些選民出來投票“罷捷”。
而民進黨為何全力挺黃捷?龐建國表示,一是阻擋國民黨“反萊豬”攻勢,二是布局2022年高雄市議員選舉。島內媒體人鄭師誠也提到,民進黨之所以力保黃捷,除遏止國民黨掀起的罷免烽火,也防止已有全台知名度的黃捷在被罷免後,利用“同情票”參選,在2022年高雄市議員選舉甚至2024年“立委”選舉中,威脅到綠營選票。
2國民黨“用力但未盡全力”?
當“罷捷”結果出爐,國民黨表示,雖然未能淘汰不顧人民食安的民意代表,但市民已經充分表達了不滿的意志。
國民黨還強調,“罷捷”過程中,通過了第一、第二階段聯署,顯然鳳山選民已經累積了對黃捷問政表現爭議多的反彈,但在第三階段的投票,民進黨當局以政治資源壓抑民意,傾執政黨之力全面護航,也令人質疑行政力量遭到不當的運作,包括“罷捷”總部發言人遭警方“查水表”、“罷捷”看板遭承受不了政治壓力的房東急拆除、投票最後時刻部分里鄰遲未收到投票通知書等,執政黨的種種作為,人民會看在眼裡,反撲浪潮不會因此停歇。
在蔡英文對“罷捷”行動表態“不能坐視不管”後,民進黨從黨務高層、市長、“立委”到市議員接連動員陪同黃捷掃街、造勢,甚至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吳怡農、“立委”余天還專程南下為黃捷助陣。綠營如此“大軍壓境”,“反萊豬”醫師蘇偉碩嘲諷說,還以為是在選台灣地區領導人。
龐建國表示,在“罷捷”攻防中,與民進黨的全力支援對比,國民黨的表現尤其在投票階段,給人一種“用力但未盡全力”的感覺。
事實上,在蔡英文一聲令下後,“罷捷”已變成藍綠政黨對決。而縱觀國民黨“罷捷”行動,雖然很努力,不過還是讓人感覺“選情冷”。在前天的“罷捷之夜”造勢活動上,儘管有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與剛重返國民黨的趙少康攜手拍短片,呼籲選民投票支持罷免黃捷,甚至有“罷捷”團體人員下跪催票。但是,這些仍無法抗衡民進黨的傾巢而出。
高雄市前新聞局長王淺秋也提到,在“罷捷”的最後確實感受到黨部不希望藍綠對決的氣氛不斷升高、走向極端,與民進黨的全力救黃捷相比較,她盼國民黨中央未來在其他戰役中能多幫一分力。
3催出不少“反萊豬”票?
原本,1月“罷王”成功,國民黨士氣振奮,“罷捷”信心大增,在2月初開展了“割萊委”(指罷免“挺萊豬立委”)的聯署行動,“反萊豬公投”聯署也進展順利,如今“罷捷”失敗,將帶來哪些影響?
龐建國說,本來王浩宇被罷免,就像是“一把火”燒了起來,希望能更旺,不料現在有種“火被澆滅”的感覺,“罷捷”失敗對“割萊委”聯署會產生負面的抵消作用。至於“反萊豬公投”,龐建國表示,“反萊豬公投”與“罷捷”還是不一樣的,“萊豬”關乎民眾健康,而且島內“反萊豬”民意高,仍是“民氣可用”,接下來就看國民黨如何動員了。
昨晚針對鳳山區“罷捷”投票結果,有藍營人士分析說,去年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的李眉蓁獲得3萬3561票,得票率27.67%,民進黨的陳其邁獲得8萬2698票,得票率68.19%,這次民進黨從蔡英文到基層全力動員,仍只拿到6.5萬票,不如上次補選,民進黨支持度下降得很明顯,而國民黨這次從3萬票回升到5.5萬票,也算有所斬獲。
國民黨高雄市議員黃紹庭表示,即使民進黨全黨強力動員、精銳盡出,最後仍僅得到6.5萬票的不同意票,顯示綠營所提出的“反報復投票”,並未能深獲民眾認同,可以說是“贏了面子,輸了里子”。而在此次“罷捷”中,國民黨成功地把“罷捷同意票”與“對於蔡英文開放萊豬的不同意票”划上等號,在社會基層引起了極大的共鳴,的確已催出了不少“反萊豬”的票。
王淺秋表示,雖然是“小蝦米”對“大鯨魚”,但拿下這樣的成績,雖敗猶榮。對於國民黨來講,同意票數不等於藍營支持度,但也顯示對蔡英文的不同意、對民進黨的不信任氛圍已經有所回溫。
“罷捷”團體領銜人劉辰芳昨晚也說,雖然“罷捷”沒有成功,但不代表“反萊豬”不會成功,因為“人民健康不能妥協、健康不能分藍綠”。“罷捷”發起人王明正還預告下一步,將傳承“罷捷”經驗“反萊豬、罷萊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