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版的“小伊斯坦布爾”,藏着全世界都羨慕的美食,卻被忽略

如果說西藏是人們精神里的人間聖地,

香格里拉是人們夢想中的世間樂園,

那麼,

青海就是人、神、

自然在源頭共處的泰初凈土。



而在青海有這樣一座城,

它是整個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

西北的內陸城市,

是鑲嵌在青藏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這座地處群山環抱的城市,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宜人的氣候讓它獲得了“中國夏都”的美稱。



它也是中原通向青藏高原的門戶,

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

有着很強的包容性,

這裡聚集有漢、回、藏、土、

蒙古、撒拉等34個民族,

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過百萬的中心城市,

因而這裡也有着各種各樣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的印記。



作為青海省的省會,

卻常常會被忽略,

幾乎沒有太多存在感,

它就是:西寧。



但是只要在西寧的街頭走一走,

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濃濃的“伊斯蘭”氣息,

就知道最後是哪個少數民族佔據了重要地位,

跟內地同質化的城市不同,

西寧各種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宣禮塔

各種回民聚居區、各種回民美食街

都給這種城市抹上了一股夢幻的迷人色彩。



這是一座從古寺古城

多元文化的城市,

中國藏傳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

是著名的朝聖地,

也是佛教的藝術寶庫塔爾寺在這裡,

寺中的壁畫、酥油花堆綉

被稱為“三大民俗手工之最”。

還有東關清真大寺丹噶爾古城...

西寧絕不是一座簡單的城市。



再加上西寧自古以來,

就有着2000多年的美食文化,

在眾多刻板印象中,

蘭州、西安才是西北美食的全部,

但在西北美食老饕的心裡,

“沒吃過青海西寧,便不足以談西北美食”。



這裡是不輸西安、

蘭州的美食之城,

作為最會“吃羊肉”的城市,

沒有一頭羊可以離開西寧!



只要在西寧的街上走一走,

各種大大小小的清真寺,

各種回民聚居區..

還有各種美食所帶來的孜然味、

牛羊肉香、烤饃香、油潑辣子香...

都給這座城添上了一股不可抗拒的魅力。



最為中國最虔誠“吃羊肉”的城市,

西寧的羊有了鹽鹼地、高原草地、

祁連山雪水的共同滋養下,

味道更是絕了!

西寧羊不僅味道好,吃法上也豐富,

甚至,在西寧你可以從早到晚都吃羊,

只有吃懂了西寧,

才算是真正吃懂了大西北。





01

在西寧

你可以從早到晚都吃羊



西寧人的早上,從一碗羊雜湯開始;



作為開啟西寧人一天的早餐,

便是羊雜湯了。

每天上午九點前,

西寧的西關大街上,

就擠滿了排隊等着喝羊雜湯的人。

當地的羊雜湯多的是羊下水,

湯里加勺油辣子,撒上點胡椒粉,

再配上金黃麵餅,

一大早的精神就這樣醒過來了。



西寧的炕鍋羊肉,是整個大西北人的夜宵;



一提起炕鍋羊排,

很多朋友也許在咽口水了吧?

這道炕鍋羊肉一定要在西寧多吃幾次,

出了西寧就完全享受不到了,

大西北羊肉,咱們中國人自己的羊肉!

不腥不膻,溫潤鮮美!

再配上大西北綿軟醇厚的土豆,

配上玉米孜然等料,

先炸後炒最後燜熟,

不等出鍋已經迫不及待嘗上一口。



手抓羊肉,每一頭羊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由於西寧人對自己的羊肉有絕對的信心,

幾乎每家餐館都有手抓羊肉。

只將羊肉切成條放入清水中加鹽煮熟,

便是最正宗的手抓羊肉做法,

這樣一大盆的羊肉吃起來肥而不膻、質嫩軟滑,

真是羊肉最樸實的吃法了。



走在西寧的街頭,啃一啃鹵羊蹄



黃燜羊蹄、鹵羊蹄、清水羊蹄、烤羊蹄,

鹵羊蹄的做法是在是太多,

各種做法都有,

無論店裡還是攤上,

都能輕易買來啃一啃,

吃起來滿滿的膠原蛋白又完全不膩,

味道全部浸潤在肉里,滿口留香,

真是既接地氣又上的了檯面的美味。



干煸羊腸,西寧獨特的風味;



干煸羊腸這道菜聽起來重口味,

其實能打開你的新世界。

羊腸中塞入羊雜和澱粉調和的餡,

口感便是糯糯的感覺,

味道香而不膩,有點點微辣,

而且越嚼越香!



青海土火鍋,大塊的牛羊肉原味火鍋;



來西寧不能錯過的還有青海土火鍋,

原理跟老北京涮羊肉的火鍋類似,

但是青海土火鍋里的羊肉並不是涮着吃,

都是煮熟後再放進火鍋裡面燜煮的。

這樣出來的羊肉更香、更有韌性,

吃起來更好吃,

連火鍋裡面的湯底都是值得一喝的。





02

除了知名的麵食

有上百種吃法讓你愛上碳水



西寧的羊肉泡饃,比西安的還要鮮美;



泡饃作為西安的美食名片,

在西寧的羊肉泡饃,

卻有着更好吃的羊肉,

更實在更具有飽腹感的泡饃。

一邊撕着一邊吃,

享受着湯底的鮮美,

還有着大口吃羊的滿足。



釀皮,吃上一碗絕對會想再來一碗;



青海話叫rang(二聲)皮,

在西寧隨處可見!

不同於陝西涼皮

青海的釀皮是用面做洗出來的。

釀皮加了蒜汁、韭菜、

自製的嗆辣子、醋等佐料以後,

吃起來既有韌性還是滑嫩爽口的,

辛辣、涼爽、口感柔韌細膩,回味悠長~



羊肉墊卷子,是西寧人最愛的碳水;



上面蒸着花捲,

下面燒着羊肉湯鍋

蒸熟後的花捲有了羊肉的香氣,

吃起來特別鮮美好吃,

再配合上無敵的蔥花,

真的是完美的碳水了。



狗澆尿,名字很奇怪,吃過的卻讚不絕口;



聽上去極具惡趣味的名字,

卻是一種超級好吃的烙餅,

用菜籽油煎的薄餅

剛出鍋的時候非常非常酥脆,

你在大街上聞到的香味,

很有可能就是“狗澆尿”的味道,

一定要趁熱吃。



尕面片,青海人麵食中最普遍又獨特的主食;



尕,在青海方言來說是小的意思,

這種面片不是用擀麵杖擀出來的,

而是用廚藝精湛的阿姨的手揪出來的,

按照尕面片的形狀,

每一片大約手指寬,

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

有做工纖細的“指甲面片”“雀兒舌頭”,

還有不帶湯用炸醬拌着吃的“燴面片”。



焜鍋饃饃,是西寧街頭最常見的美味;



西北人吃饃饃就像新疆人吃饢一樣,

普通發麵里卷進菜油,

抹上紅曲薑黃、香豆粉等食用色素,

形狀比一般的饅頭、窩窩頭都要大,

吃起來是酥香可口的,

可以作為平時的主食,

也能作為日常的小零嘴。



氂牛壯骨湯,只需清燉便味道醇厚;



氂牛骨頭帶肉最低就得熬制4小時,

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喝上最鮮最營養的湯,

老闆一般都是凌晨四五點就開始熬制了。

濃郁的氂牛骨香,

不膩的口感,爽滑的粉條,

在配上一個燒餅,

絕對是早餐的最佳選擇。



炮仗面,先煮後炒,因長得像炮仗而得名;



“炮仗”名字火熱,性情溫和,

遠看更像是粉之類的,

一般做成湯麵,或者炒炮仗。

炮仗面,

比一般麵條的面要多揉幾道,

揉好面之後,

再把麵條揉成圓圓的圓,

掐成25cm那麼長,口感又滑又勁道。



西寧的牛肉麵,不輸蘭州;



蘭州的牛肉麵火遍全國,

其實西寧的也不錯。

拉麵、煮麵、添湯、

撒香菜、放辣椒一氣呵成,

同樣的麵粉,同樣的黃河水

同樣的湯頭,味道也所差無幾。



地皮菜包子,外地人不能輕易嘗到的美味;



你可能有所不知,

地皮菜又名地耳地衣地木耳

是真菌和藻類的結合體。

將地皮菜、雞蛋、蝦米等等,

調成餡兒包成包子之中,

不但美味,

還大大保留了地皮菜極高的營養價值,

這個外地人可真不是能輕易吃到的鮮美野菜哦!





03

西寧的“奶味”

是外地人在別處嘗不到的美味



青海老酸奶,形如雞蛋羹,口感爽口;



青海老酸奶在青海民族飲食上有着悠久的歷史,

問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與外地酸奶不同,

青海的老酸奶濃度大到可以凝結到碗里,

必須用勺子舀起來吃,

所以青海人不說喝酸奶,

而是說“吃”酸奶。



在蘭州,有種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美食叫甜醅奶茶;



這是來到西寧必喝的當地奶茶,

Q彈的青稞粒彷彿不要錢一樣,

佔據了大半杯的容量,

吃起來是一種滿足的醇香感,

有着嚼勁也很有飽腹感,

可以選擇加奶或者不加,總之都很棒。



牛奶雞蛋醪糟,西寧絕對的C位甜品;



這個在西寧佔據C位的甜品,

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配料多到吃起來口感極為豐富,

現做牛奶雞蛋醪糟是在西寧的傳統,

不加一滴水的純牛奶燒開,

再緩慢地加入醪糟和雞蛋。

最後還要加入核桃碎、芝麻、葡萄乾等,

喝起來口感比單純的雞蛋醪糟更加濃稠,

有點西北版雙皮奶的既視感。



杏皮水,西北獨特的飲料;



如果說大西北哪個飲料最讓我喜歡的話,

那麼一定不是冰峰也不是大窯,

而是這一杯淡淡甜味的杏皮水。

用杏皮熬煮而成,

製作好之後冰鎮後的口感更好,

杏皮水的味道甜而略酸,

有一種酸梅湯的既視感,

夏天的時候喝上一口非常的解渴。



除了這些,

還有隨處可見的現炸香辣洋芋片、

每天排長隊的何家油炸糕、

推着推車的行走的美食誘惑粽子攤、

還有走哪兒都能聞到的烤餅和烤肉串的奇香...



三燒、抓面、炕洋芋、老八盤、

拉麵、清晨鮮湯雜碎、干拌、

羊脖子、熬茶、炒酒、韭菜盒子

酥合丸、青稞面做成的花捲、青稞餅、饊子......

更別提那些空着肚子進扶牆出的美食街和夜市,

反正這裡滿街都是美食,

來了什麼都不用說,吃就完了!


#旅行##西寧頭條##西寧##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