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據新華社
近期,以上海為主的長三角地區的疫情,牽動着半導體產業的神經。
據悉,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佔據了全國的半壁江山,半導體企業更是涵蓋上下游各個環節。疫情發生之後,有些企業停工停產,也有些企業採取居家辦公、閉環管理等措施來儘力保障供應鏈安全。
其中,有如協鑫集成(002506.SZ)等從事芯片設計的公司採取了居家辦公的形式,這些公司或不涉及製造業務,或製造業務在外地以及外包,僅在上海設置了辦公室或研發中心,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小。也有如華虹半導體等晶圓廠採取“閉環管理”來進行應急保障,但對於不可預料的疫情發展,這些廠商的未來也充滿不確定性。
芯片設計企業擔憂供應鏈緊張
上海被稱為“全國半導體重鎮”,很多芯片設計公司位於這裡,疫情發生後,大多採取了居家辦公的模式。
協鑫集成證券部人士告訴天目新聞記者,公司最大的產能位於合肥地區。位於張家港的工廠正在進行閉環管理,生產仍處於正常運轉狀態。上海疫情所造成的影響主要是物流不暢,給客戶交貨時間有一定滯後。
總部位於浦東的IC設計復旦微電(688385.SH)相關負責人對記者稱,目前員工多半處於居家辦公,公司上下游基本上都是外包,疫情影響有限。
瀾起科技(688008.SH)證券部人士同樣對記者表示,疫情的影響主要在物流層面,公司的製造主要是外包,目前影響不大。
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陳惟聖告訴天目新聞記者,由於疫情蔓延,自3月起上海市政府採取分區管控,鄰近上海的電子業生產重鎮崑山市也受影響。據了解,在人力與物流受管制,交通運輸幾近停擺的情形下,周邊OEM、ODM廠僅能依賴廠內庫存來低度滿足產線需求,長短料問題進一步擴大。
陳惟聖認為,預期各區域陸續解封后,恐湧現短時成品出貨、物料回補需求導致物流量驟增,屆時將造成海關閘口塞車,交期延長現象。
4月8日,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發文稱,上海市政府在全力保障供應鏈穩定,積極解決企業在運輸環節上遇到的困難,近期已為企業辦理了各類通行證累計逾433張,基本解決了重點企業原材料運輸問題。
芯片生產廠商努力穩生產
對於負責芯片生產的晶圓廠,疫情的影響則更為直接。
中芯國際(688981.SH/00981.HK)和華虹半導體是上海產能規模最大的兩家晶圓廠,合計月產能超過30萬片。目前,兩家廠商均採取了閉環管理。
中芯國際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天目新聞記者,公司處於正常運轉狀態。民生證券研報顯示,中芯國際的員工均住進集體宿舍,採用班車接送員工上下班,實現“兩點一線”的閉環管理。
而華虹半導體目前所有電話均不能撥通,天目新聞記者在“華虹集團”公眾號上發現,華虹半導體有6000餘員工駐守各工廠,通過在辦公室、會議室、通道走廊等打地鋪的方式,進行閉環管理。
在閉環管理之外,也有相關工廠處於停工狀態。
“因為工廠出現了感染病例,我們工廠已經停產有一段時間了,具體什麼時候恢復正常生產還不好說,要根據上海市的政策來定。”隸屬於和碩(4938.TW)的昌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天目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4月12日,和碩發布公告稱,其在上海和崑山的兩大工廠均已停工,將與當地政府積極溝通,以儘快復工。和碩作為蘋果供應商,上海與崑山是其重要的iPhone生產基地,其產能大約佔全球全部的20%到30%。
國金證券4月5日研報指出:“上海及崑山地區主要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華虹、台積電松江8寸廠及封測廠環旭電子,因事前準備充分,10天以來仍維持正常營運,並不嚴重影響一季度營收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