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銷量跌回7年前,為什麼iPhone是例外?你多久換一次手機?

2022年7月20日,中國信通院發布了2022年中國市場手機銷量數據報告,引發了對於中國手機市場銷量的巨大關注。

2022年1-6月,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1.36億部,同比下降21.7%,其中,5G手機出貨量1.09億部,同比下降14.5%,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0.2%。


根據數據報告來看,中國手機市場的銷量已經跌回了9年前也就是2013年的水平。這一數據對於最近兩年身處並不樂觀的經濟環境中的「吃瓜群眾」而言,衝擊顯然比前幾年的數據報告大了許多。

只是,到2022年為止,“國內手機市場已經下行6年了。”

根據最新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 14.2%。該季度的銷量比遭受第五波新冠疫情影響的第一季度還低 12.6%,不及 2016 年第四季度歷史銷量峰值的一半。上一次銷量低於本季度是在近十年前iPhone 5剛剛上市的 2012 年第四季度。

而且不僅是國內手機市場,全球手機市場依舊如此。據 IDC 數據顯示:2022 年 Q1 季度,歐洲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超過 15%,非洲跌了近 30%。

那麼究竟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下滑?

疫情衝擊下的工廠停產

2022年中國各個手機主要產地都因為疫情經歷了大規模的停工和復產。上海,深圳,鄭州,成都,北京這幾個全國主要的生產線所在地無一例外。都因為疫情原因造成過時長不一的停工。尤其是深圳和上海,對於手機生產製造都造成了影響。

鴻海和和碩在疫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停產停工。

2022年3月14日:

鴻海公告旗下富泰華工業(深圳)、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深圳富聯富桂精密工業、三贏科技(深圳)、深圳富泰宏精密工業等集團位於深圳各廠區(龍華、觀瀾等)之持股約為50%~100%子公司,配合當地政府新冠疫情防疫工作,即日起暫停營運,實際復工時間待當地政府通知。因有其它備援廠區,已進行必要生產調配,降低對公司營運影響。

2022年4月12日:

組裝代工大廠和碩 (4938-TW) 今 (12) 日公告,旗下上海、崑山子工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配合當地政府防疫政策暫時停工,將與客戶、供應商保持密切聯繫,並與當地政府積極合作、儘快達成復工,對財務業務影響尚在評估中。


停產停工的影響首先就反映在了各大手機廠商的季度財報中。尤其是蘋果,在2022年Q2財報發布後,對於大中華區銷售額下降的解釋也非常直白:

大中華區的收入較去年增長 3.4% 至 183.4 億美元,但與今年最後幾個月的 21% 增幅相比大幅下降,原因是該國新冠肺炎疫情激增導致需求減少,政府強制關閉。

秋冬季往往是疫情的高發時間,目前新的一輪疫情又有了勢頭,成都,重慶,天津,深圳,各大主要城市沒有一個落下,很難能保證,會不會有進一步的停產。但可以預見的是,下半年的情況很難比去年好。

經濟環境帶來的衝擊影響了消費信心

儘管4月後,各個城市的生活節奏逐步恢復正常,但是疫情對於經濟生產的影響卻不僅僅局限於簡單的停工停產,首先帶來的就是消費信心的衝擊。

2022年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83億元,同比下降11.1%。即使放寬到2022年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1689億元,同比下降1.5%

經濟下行,收入降低的情況下,手機行業的平均售價還在持續上漲,需要付出的成本越高,消費者的更新意願自然會下降。從各個諮詢機構的報告來看,也從側面證實了這一點。

在售價方面,

Canalys和Counterpoint給到了接近的結論。分別是:“2021年度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ASP)同比提升了10%”。“中國市場手機的平均售價已經從過去的1500-2000元區間增長到了2700-3000元的區間”。

在更新頻率方面,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國內用戶換機周期從2019年初時的24.3個月增加到了31個月。

而Vivo的數據則根據代表性。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胡柏山之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我記得最早(手機更換周期)是16-18個月,之後是20-24個月,最近是36個月了。這是因為產品沒有創新,吸引不了用戶,用戶換機的速度就延長了。”

並且對於未來他也是悲觀的:

“消費類電子未來2-3年總量還是相對疲軟。”

國內外各個安卓手機廠商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根據THE ELEC的說法,三星智能手機庫存目前已經達到了5000萬部。三星計劃原本今年出貨約 2.7 億部智能手機,在1月至2月期間,三星一個月生產了2000萬部智能手機,但是到了5月份,產量減半至1000萬台的水平。

根據小米的財報,2022年6月比2021年12月,庫存新增了85.55億人民幣,達到了324.9億元人民幣。小米智能手機平均售價(ASP),還從2022Q的1189元降低到了2022Q2的1081.7元,環比下降9.02%。如果按照均價粗略估算,小米庫存達到了3000萬部庫存,超過了目前國內所有廠商總庫存的一半。

但唯獨,蘋果是個例外。在工廠陸續復工後,蘋果公司2022年Q3財季iPhone收入406.7億美元,同比增長3%

2022年Q3財報中,蘋果認為即使恢復增長,但是各個業務線依舊受到了經濟環境的巨大影響:

“按產品類別來看,除匯率之外,第三財季iPhone受到的宏觀經濟影響不明顯;Mac和iPad由於受到供應不足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沒有足夠的供應量來判斷真實的需求情況;可穿戴設備和家用產品確實受到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服務業務方面,有部分業務確實受到了影響,比如數字廣告業務受到的影響非常明顯。而考慮到這一財季公司所經歷的眾多挑戰,我們對於能夠取得的業績非常滿意”。

最後是手機創新不足

最近這幾年手機產品的主要創新點是什麼?相信很多消費者可能很難能夠想起來究竟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與創新。

一句話總結就是:

安卓手機:聯名,聯名,還是聯名

iPhone:換顏色,換顏色,還是換顏色

即便仔細對比3年前的手機,最大的區別無非就是,放大鏡級別的拍照提升,聊勝於無的充電提升(iPhone除外),以及不痛不癢的續航提升。

這幾點要是放在手機技術迅速發展,性能動不動就翻倍的那幾年,根本沒人看。誠然和技術瓶頸有着密切關係,但是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也加速了手機行業萎縮的進程。

華為在被禁之後,手機市場不僅沒有變好,還更糟糕了。安卓陣營高通開始加價擺爛,驍龍成了名副其實的火龍。iPhone就更明目張胆了,不僅以換顏色為主要賣點,還改變iPhone自誕生以來的每年使用最新SOC的傳統(有傳言說iPhone 14開始,普通版直接使用老款的A15)。而且還要在iPhone 13的基礎上繼續漲價。

如果非要說,摺疊屏是個巨大的進步,勉強也說得上。

但是摺疊屏並沒有解決任何本質上的問題。現在的物理條件下,無論怎樣提升鉸鏈設計,都很難避免屏幕的摺痕。並且為了保證屏幕能夠支持摺疊,摺疊手機的內屏都採用的是塑料材質,這種材質的屏幕在抗劃痕方面可以說幾乎為0。摺疊後,不僅機身雙倍的厚度,而且售價還貴。所以從2018年10月世界上第一款摺疊屏手機發布以來,摺疊屏手機依舊處於一種初級形態和銷量小眾的尷尬境地。很難想象,摺疊手機很難能夠成為帶動手機市場復蘇的大旗。

歷史也是一個圈,現在的市場像極了諾基亞沒落的那幾年。

更糟糕的是,目前的逆全球化的同時,還伴隨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疫情,看不見任何向好的趨勢能夠驅動經濟的增長和恢復消費者的信心。只能說,全球經濟沒有到谷底,手機市場也還沒有到谷底。

借用王雪紅的一句話:“若未來手機廠商只剩下兩家,HTC一定是其中一家。”大趨勢在2015年就預測對了,只不過這兩家中並沒有HTC。

未來還剩哪幾家,誰都不好說,也許「性價比」會再次成為最重要的消費者選擇點。


相關推薦:

華為P50 Pocket:2點很出眾,但很難改變摺疊手機的未來

從iPad Air到iPad Pro,8年使用體驗,分享下普通用戶怎麼選擇iPad

iPad OS是開歷史的倒車嗎?

我是@王的互聯網筆記,一個喜歡數碼的互聯網科技作者,歡迎點贊、關注、評論,一起交流互聯網科技動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