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韋世瑋
**
家電造芯的故事,從不缺傳奇色彩。
回溯國產家電三巨頭的造芯之路,既有格力董明珠2017年官宣要砸500億造芯,也有美的在2021年實現MCU全年量產1千萬顆,而誕生於2000年的海爾集成電路,早已在這條路上披荊斬棘了20餘年,為半導體國產浪潮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許多人說2000年成立的IC設計企業,近20年沒有融資、貸款、欠債,更沒有上市,還能活到現在,就是個奇葩。”海爾集成電路總經理楊彬笑着說。
正是如此“奇葩”的海爾集成電路,靠着成立之初集團支持的2800萬資金,成立三年就推出了中國第一款數字衛星電視機頂盒芯片,並在2009年實現6個億營收,年出貨達4300萬顆,佔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不僅如此,它還是台積電大陸區成立後的第一批客戶,客戶代碼D001。
但在全球芯片產業的大背景下,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不去面對時代的改變,而這一改變之於海爾集成電路,亦是一次新的揚帆起航。
2017年,原來由海爾集團絕對控股的海爾集成電路啟動重組,其中上海海爾集成電路賣身東軟,北京海爾集成電路(以下簡稱海爾IC)則在2021年完成重組,引進杭州國信和武岳峰資本兩大新股東,並確定三個發展賽道:音頻、顯示、MCU。
重組後實現自主化運作的海爾集成電路,如今正在新的市場航道上蓄勢待發。
01、成長於機頂盒市場的海爾IC
一定程度上,早期海爾IC的成長路徑與聯發科相似,都曾在山寨市場活得風生水起,只不過聯發科盤的是DVD和手機,海爾IC盤的是機頂盒。
毫不誇張地說,2010年之前在山寨市場上買50個機頂盒,其中有32個都是用了海爾的芯片。
但隨着國家打擊山寨市場,公司放棄了這塊大蛋糕,開始進入招標市場,跟着廣電總局開拓To G類業務。招標市場並不好做,原因無他,由於競爭關係,長虹、海信、康佳、創維等企業對海爾IC設計的機頂盒芯片接受度低,海爾芯片只能自產自銷。
儘管如此,海爾IC仍堅持了下來,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積累了豐富的音視頻信號處理技術經驗。
2008年,海爾IC作為中國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標準(DTMB)市場主要推廣方,成功量產了相關芯片,並配合國家戰略將DTMB標準輸出至海外,海爾IC因此獲得豐厚的市場回報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但由於有線和互聯網電視的普及,DTMB機頂盒市場逐步從10年前的一年近千萬元規模,縮小到今天僅剩約100萬元規模,原有的近10家DTMB芯片方案大部分被淘汰,海爾IC是該市場僅存的兩家芯片供應方之一。
隨後在2012年,國家頒布了中國數字音頻標準CDR,眾多廠家加入參與研製。2017年,海爾IC批量推出中國數字音頻標準CDR芯片,而CDR數字音頻廣播賽道也成為海爾IC重組後的重要方向。
這並不是件易事,海爾IC創始人兼CTO徐加全博士告訴36氪,這顆SoC芯片研發門檻極高,包含CPU和DSP等核心模塊,集成了射頻、通訊、CDR(時鐘和數據恢復)解調等技術,足以將大量IC芯片小公司擋在門外。
02、CDR領域將是未來重要爆發點
如今數字廣播替代模擬廣播已成為大勢所趨。從行業角度看,全球有三大數字廣播標準,分別是中國的CDR、歐洲的DAB、美國的IBOC。
其中美國IBOC是私人企業標準,並不對外公開,因此市場上只有DAB和CDR形成競爭。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是繼AM、FM傳統模擬廣播之後的第二代廣播,2021年6月,歐洲、亞太地區的DAB終端設備累積銷量已達10921.7萬。
在國內市場,早在2014年底,中央廣播電視節目正式啟動無線數字化覆蓋過程,CDR逐步實現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三套節目的全國覆蓋,全國330個地級城市的4億人口收聽。2021年1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召開CDR推進會,並在12月聯合海爾推進CDR試點落戶青島,同時CDR作為應急廣播最佳技術,在今年已被列入國家應急廣播標準研製體系,並在多個省市啟動試點。
在徐加全博士看來,CDR由於技術領先DAB一代,並具有數字模擬同播的特點,它將成為全世界新興國家的數字廣播技術標準,如今在國家政策推動下,我國CDR芯片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在公共服務領域,據國家廣電總局統計,2021年新增公共服務類音箱69萬台,CDR成為應急廣播標準後將覆蓋全部公共服務音箱市場。目前,CDR設備的前端改造成本約30-50萬元,150米高的塔(400W發射功率)可實現半徑75公里的覆蓋範圍,遠低於4G、5G基站的維護及耗電費用。
在車載前裝領域,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1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627.5萬輛,這一數字預計到2022年將達2750萬輛,CDR強制安裝後將覆蓋全部車載市場。目前,大多數合資車廠都已預留軟件CDR升級接口,是否接入CDR取決於節目數量和質量,因此2022和2023年將是做決定的關鍵時間點。
CDR作為一個低成本的數據通道,將其強制列為應急廣播標準是一個重要的爆發點,“我們的先發布局和技術優勢將讓公司擁有3-5年的紅利期。”楊彬說。
海爾IC的CDR芯片Hi5216支持數模同播功能(FM+CDR),在相同功率下信號覆蓋範圍可大一倍,還可保證信號接收的高靈敏度。同時,Hi5216芯片還支持北斗差分定位技術,能夠實現厘米級高精度差分定位,可廣泛應用於公共服務終端、智能音箱、戶外大屏、商業顯示屏、收音機等設備。
海爾IC的CDR芯片Hi5216
不僅如此,海爾IC在CDR領域也有着較高技術壁壘,在國內24個CDR核心專利技術中,其中有13個均來自海爾IC。接下來,海爾IC將針對車載應用需求進行SoC的可靠性設計、投片、測試和驗證,這也是海爾IC完成融資後的主要資金規劃。
03、CDR之外,海爾IC的兩大業務抓手
除了CDR業務之外,海爾IC還將重點布局顯示類芯片與MCU芯片兩個業務方向。
徐加全博士談道,顯示類芯片同樣是個技術門檻高、競爭對手少的領域,目前除了海爾IC之外,業內僅有聯發科、晶晨半導體、瑞昱半導體、華為和紫光展銳擁有成熟的電視SoC技術。
近年來,核心玩家們正在逐步收縮2K功能機市場,其中聯發科為了獲取利潤最大化,正逐步放棄低端產品線,將產能往高端產品線方向傾斜,因此低端市場的需求空白進一步釋放,這也成為了海爾IC通過差異化搶佔市場的關鍵所在。
基於在電視領域的多年深耕布局,海爾IC積累了成熟的電視、機頂盒芯片軟硬件技術,通過推出具備投屏功能的產品,率先打入2K低端智能市場和功能機市場,這主要瞄準的是海外發展中國家市場。
“中國老百姓享受了中國電子行業迅速發展的巨大紅利,但海外發展中國家並非如此,例如在巴基斯坦,他們的網絡基礎設施十分落後,大部分人只擁有低端的智能手機,甚至是按鍵機。而在印度及非洲市場,大部分家庭都還用着26寸、32寸的電視機。”楊彬說,現在用戶只需花1美金成本,就能讓低端投影儀或電視機具備手機投屏功能,單在這一細分領域就有着幾千萬台應用市場。
2022年,海爾IC的Hi2611芯片已進入帶投屏功能的投影儀市場,在上半年已完成20萬顆銷量,並導入了2-3個大客戶,預計出貨量在今年將邁過100萬片大關。與此同時,下一代Hi2612芯片已成功流片,該芯片將進一步降低價格成本並提高性能,新增包括投影梯形校正等功能,以進一步覆蓋投影儀中低端市場。
海爾IC的Hi2611芯片
海爾IC的第三條賽道是MCU芯片,主要採取合作+定製的業務模式。“現在MCU市場太卷了,技術門檻也低,我們絕對不會去拼同質化競爭。”徐加全博士提到,海爾IC的思路是,用8位MCU的成本做到32位MCU的性能,進一步衝擊32MCU市場,如電機控制、RTOS工業控制等領域。
接下來,海爾IC將在2023年和2024年陸續推出8位MCU的基本型和高端型,進一步覆蓋低端MCU和32位高端MCU市場。
“在CDR、顯示芯片和MCU芯片三個賽道中,我們核心發力的是前兩個市場。”楊彬談道,在海爾IC最新一筆融資中,資金除了投入車規級CDR開發外,還要用於市場培育。
如今重組後海爾IC已發展到第三個年頭,公司預計今年收入將達到3000多萬,隨着明年CDR標準的鋪開,以及公司下一代芯片產品的推出,公司營收將朝着一個億的目標衝刺,快速實現收支平衡,邁向IPO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