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蚊子肆虐的季節,每每出去逛一圈,身上就多了幾個又紅又癢的包,晚上嗡嗡嗡吵得睡不好,有人用了各種驅蚊方法,還是逃脫不了被叮咬的命運……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結合美國疾控中心推薦的4種驅蚊成分採訪專家,給你一份“防蚊攻略”,讓你免受叮咬之苦。
受訪專家
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生物化學系助理研究員 劉鵬程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教授 朱學駿
蚊子最討厭的4種“味道”
首先要從蚊子如何察覺“獵物”說起。蚊子有很多感受器,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感受器、味覺感受器和熱量感受器。
二氧化碳感受器能感受到空氣中較濃的二氧化碳濃度,人體釋放的通常為4%,可以被蚊子察覺;
味覺感受器則是因為人的分泌物中有氨基酸、乳酸等,與汗液形成胺類物質,會產生一定氣味,對蚊子而言就像“飯香”,自然追隨而來;
熱量感受器是由於人體會散發熱量,就像發射紅外信號,能被蚊子識別。
了解了蚊子“鎖定目標”的方法,我們可以“干擾”它的感受器,讓它無法確定人的位置。比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推薦4種驅蚊成分,可以說是蚊子最討厭的「味道」:
避蚊胺(DEET):驅蚊效果好,持續時間長,可以直接塗抹在皮膚上。
注意:有損傷衣物的風險;2個月以下嬰兒不宜使用;兒童用濃度不宜超過30%。
派卡瑞丁(Picaridin):很溫和,對皮膚刺激小,不會損傷衣物。
注意:2個月以下嬰兒不宜使用;兒童用濃度不宜超過20%。
驅蚊酯(IR3535 / 伊默寧):較溫和,對皮膚刺激小。
注意:有損傷衣物的風險;2個月以下嬰兒不宜使用。
檸檬桉葉油(Oil of lemon eucalyptu):天然驅蚊劑。
注意:有皮膚過敏的風險;3歲以下兒童不推薦使用。
蚊子青睞七類人
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一群人坐一起,房間里有蚊子,一晚上下來,自己身上的包最多。
蚊子究竟在挑什麼樣的人下手(嘴)呢?科學家發現,有幾類人最受蚊子“青睞”:
1. 新陳代謝快的人,如孕婦、小孩、運動員或年輕男子等;
2. 呼吸頻率快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更多;
3. 出汗多者,如剛做完劇烈運動的人,以及較胖人士;
4. 愛化濃妝者,化妝品散發的香味會吸引蚊子;
5. 愛喝酒吃肉的人,他們排出較多的胺,氣味重,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多;
6. 夏天出門穿深色衣服的人,這與蚊子的生活習性有關,按蚊、庫蚊喜歡在夜間活動,它們看到黑衣服,會習慣性地被吸引過去;
7. 洗澡頻率低者,身上細菌多,氣味大,也會吸引蚊子。
癢之外的癥狀要警惕
蚊子叮咬獵物時會釋放唾液。其唾液主要成分是抗凝劑,可以防止血液凝固,便於吸食。抗凝劑主要是一種蛋白質複合物,注入人體後會引起免疫反應,產生組胺,讓血管擴張、皮膚髮紅,血管通氣性升高,局部長包、變癢。
但是,有些人被咬後紅包會很明顯,有些人卻不明顯,並且很快就能消失。其實,這主要和抗凝劑的濃度以及人的體質有關。蚊子的種類不同,唾液中抗凝劑的濃度也不同;叮咬時間越長,釋放的唾液也越多;敏感體質的人,對蚊蟲叮咬的反應也更明顯。
被蚊子咬的包越撓越紅腫,這是因為抓撓使皮膚里的感染物(蚊子唾液)擴散,引發更大面積的炎症免疫反應,若發生感染,後果更加嚴重。
如難以忍受瘙癢,可以用香皂水、淡鹽水、花露水、風油精等進行止癢,冰敷也能有效解癢。
蚊子身上攜帶多種細菌、病毒,被咬之後如果出現紅癢之外的癥狀應及時就醫。有的癥狀要在兩天後甚至兩周才出現,如嗜睡可能是感染了乙腦病毒,關節疼可能是基孔肯雅熱,打寒戰則可能得了瘧疾。
常備防蚊“四件套”
無論在室內還是室外,都免不了被蚊子騷擾,根據不同的環境,可以準備不同的驅蚊工具。
白天室內
電蚊香
電蚊香片和電蚊香液的藥效一般可維持6~8小時。煙霧較小,刺激性較低,使用比較方便。
普通蚊香濃度過高時會刺激眼、鼻、咽喉等部位。
如果室內有人,應將蚊香放在通風處,讓新鮮空氣從紗窗中透進來。
如果要在晚上用,至少在睡前半小時點燃,臨睡前再通風幾分鐘。
白天外出
驅蚊貼
白天到戶外活動可使用驅蚊貼。其原理是利用精油揮發來驅蚊。驅蚊貼不宜直接接觸皮膚,只需將其貼在衣服上即可;不適合過敏體質的人及孕婦使用;普通人每天使用時間也不宜過長。
夜晚外出
驅蚊花露水
含避蚊胺的花露水不能與破損皮膚直接接觸。
含驅蚊酯的花露水毒性更低、刺激性更小、驅蚊時間更長,購買前不妨留意一下成分。
睡覺時
捕蚊燈
捕蚊燈對人體危害相對較小,可以夜間使用。最好選擇光度較強捕蚊燈,將其擺放在高於膝蓋的地方,且離地面不要超過180厘米,這是蚊子經常活動的範圍。
防蚊小貼士
家中防蚊措施:
1. 定期清潔家中的排水管道,移除不需要的水缸、盆子等盛水容器。
2. 隨手關好紗窗、紗門。
3. 出汗後及時洗澡,保持皮膚清爽。
4. 睡覺時使用蚊帳,或使用驅蚊產品。
戶外防蚊措施:
1.一般上午 8~10 點、傍晚 4~6 點是伊蚊出沒的高峰時段,盡量減少此時段在外逗留。
2.去草和樹木較多的野外,建議穿上淺色的長衣長褲,避免光腳穿涼鞋。
3.盡量避免在涼亭、綠化帶等戶外陰暗處逗留,並且遠離積水等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 ▲
參考文獻:
https://wwwnc.cdc.gov/travel/yellowbook/2020/noninfectious-health-risks/mosquitoes-ticks-and-other-arthropods
本期編輯:鄧玉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